随笔
-
“失街亭”与“交学费”(作者: 周 波)
罗贯中笔下的“失街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就是玩童也能说一段。重用马谡,丢失街亭,是诸葛亮心头永远的痛。可以想象当时的他何等英明,也有眼力不济的时候,一不留神用错人,险些毁了经国大…
-
由秦牧论“四舍五入”想到的/徐景洲
秦牧先生的散文名篇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那篇谈”四舍五入”的杂文。文章说他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占了”四舍五入”便宜的缘故…
-
苦心修改打磨 为文至臻尽美 ——浅议文 章的修改 (作者:周 波)
俗话说得好:“诗文不厌改,佳作苦心出。”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家,在他们的写作实践中十分重视修改。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打磨、千锤百炼而成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草稿…
-
谋篇钩深致远 行文百炼千锤 ——散文文采刍议(作者: 周 波)
每天一打开微信,散文篇章新风扑面而来。有的如狂涛飞瀑,有的如平湖静波;有的是晨钟暮鼓,有的是蝉噪虫鸣。给读者以文采飞扬的审美享受。 散文的文采是通过散文的语言表露出来的。文采之涵意…
-
春节琐事(作者:陈志宏)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在南京过年已经两次了。去年没适应,想家,大年初一整整睡到下午两点才起床,弄点吃的,说说啦啦就下午三四点钟了,再说啦,去年比今年冷,哪里都不想去。…
-
素养和驾驭文字能力,是写作成败的关键(作者: 周 波)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精神劳动。它具有不可重复性。从事这种劳动,就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质。创造并非是凭空而来,需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以熟练的技能为凭借。因此,较好的素质修养及驾驭…
-
老了想想“人生荒野”(作者: 周 波)
按老说法,人的年龄有虚岁,如此算来,到了虎年鄙人就七十岁了(1953)。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人生荒野”。朋友们会奇怪,怎么人生是荒野呀,是辉煌吧。其实,一个人无论怎样完美,也是存在…
-
五十年难觅好小说——《太平洋之恋》读后感(作者:陈志宏)
看完76万字的超长篇小说《太平洋之恋》,我掩卷深思,这部小说语言为什么这么朴素平实非常叫人喜欢,叙述和描写准确得当,每一个人的对话都恰到好处的符合人物身份特征。我想了好长好长时间,…
-
过年在于开始 (作者:周 波)
再有十多天,就过年(春节)了。当除夕的钟声敲响12下,迎新爆竹震撼千家万户时,虎年开始了。每天都有一个早晨,当晨曦从东方透出第一缕曙光,太阳刚刚探出火红脸庞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每个…
-
贾府中人为何爱用喝茶形容时间长短?(作者:徐景洲 )
红楼梦里,经常出现用喝茶来计时。如第四十七回,说下人去了没有一盏茶的工夫,宝玉便来了。在第五十八回,晴雯看了一下表说:”再略等半盅茶的工夫就是了。” 但我们常见的似…
-
夯实自己的精神山岳 ——新年 说“钱”(作者: 周 波)
新年第一天,我写了篇小拙《新年说做人》,全是个人愚见。今是新年第二天,我想说说“钱”的问题。平时朋友相聚玩玩,说钱的话题很多,但我觉得,多数人没有真正说真话。 钱是一个天平,我理解…
-
温暖善良是尾叔——读林友侨老师的《打面看相》
林友侨老师以第一人称记叙的《打面看相》,主要说的其实是尾叔。 “尾叔是我父亲最小的弟弟,是农村少有的能人,他总是在别人一不留神的时候就整出点新花样来。”没有对尾叔的外貌特征描写,以…
-
物我交融 主客难辨 情似朦胧 迷离 光色 ——浅谈散 文的意境 创造:周 波
优美的散文非常注重创造意境。“意”是指作品的思想感情,“境”是指具形的事物所组成的画面。大家熟悉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就是很好的例证。 清华园里的荷塘本是一个小小的、很平常的荷…
-
感思深夜随笔(作者:吕感思)
万般滋味皆生活,心小了所有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事都小了。人间皆苦,唯有自渡,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清醒一半释然,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当下能做的事,尽到自己能尽的责任。愿你内…
-
玫瑰花盛开的时候(作者: 周 波)
文坛、诗坛,写玫瑰花的篇章不胜枚举。真正玫瑰花盛开时,不知你有何感受?玫瑰花开的时候,就是打开通往春天的路。涌动、旋转,流光溢彩。 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千里沃野,无边无际。起伏的山…
-
形象龙腾虎跃 诗意浩淼盎然 ——浅谈“活句”、“活字”在诗作的运用(作者: 周 波)
诗歌写作中,常遇内容与形式问题。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反作用。同样的内容,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可以成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好诗;用拙劣的语言表现出来,则是味同嚼蜡的平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