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李贺《野歌》诗赏析 (作者:周 波)

    在唐代诗歌苑圃中,有一株绚丽夺目的花朵,这就是李贺诗歌。这位中唐时期的进步诗人,在当时激烈阶级斗争形势下,把自己的思想抱负熔进勤奋的创作生活中,写下许多“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2022-04-01
    08.5K
  • 巧设“文眼” 创造美妙意境(作者: 周 波)

    文眼,乃文章之“眼”。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传统的技巧。“眼”是比喻的说法,人的两眼最能表达内在思想和感情,或爱或憎,或忧或喜,或悲或怒,均可眼睛传神。如要刻化人物的精神状态,关键是“画…

    2022-03-29
    04.3K
  • 浅议“五、七言诗”的形成和发展(作者: 周 波)

    诗歌从劳动中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先秦时期,诗的基本形式是四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基本是四言。四言的形式比较单调平板,表现简单事物尚能胜任,表现复杂的事物就不适…

    2022-03-28
    010.2K
  • 注重微信写作的“切入点” (作者:周 波)

    每天一打开微信,一些泛泛而谈的文章充塞于眼,读者很难捕捉到有用信息和价值,更难获得阅读的审美享受。究其原因,鄙人认为,是作者对写文章的切入点未能找准,就匆忙下笔,有的东拼西凑,没有…

    2022-03-27
    23.1K
  • “中国式喝酒”考源 周 波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作出了八项规定,基本上刹住了公款吃喝风。全党高兴,全民顺心。但任何事都没有绝对,即使如此严厉,党内、官场还有少数“酒徒”顶风作案,媒体时有爆光。 中国是酒古国,…

    2022-03-25
    03.5K
  • 快递不“快” ( 作者:刘波涛)

      请问您把我的快递放在什么地方啦,找了好几遍没有找到,对方回话:“放在优美客24小时便利店,你好好多找几遍”,我找多遍确实没有,对方回话:“没有我也不知道”,随即挂断电…

    2022-03-15
    45.3K
  • 老人的无奈 (作者 :陈文华)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平时出门,只要你携带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

    2022-03-12
    277.1K
  • “为他人做假衣裳”何时休?: 周 波

    前不久,鄙人在微信发过一篇小拙“打假的悲哀”,一度引起一些文友朋友关注。由此,我回想起三十多年前曾在编辑岗位的一段时光。同行们相会,曾借一句古诗自况自嘲,曰“为他人做嫁衣裳”。久而…

    2022-03-09
    03.9K
  • “失街亭”与“交学费”(作者: 周 波)

    罗贯中笔下的“失街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就是玩童也能说一段。重用马谡,丢失街亭,是诸葛亮心头永远的痛。可以想象当时的他何等英明,也有眼力不济的时候,一不留神用错人,险些毁了经国大…

    2022-02-24
    03.2K
  • 由秦牧论“四舍五入”想到的/徐景洲

    秦牧先生的散文名篇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那篇谈”四舍五入”的杂文。文章说他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占了”四舍五入”便宜的缘故…

    2022-02-22
    02.6K
  • 苦心修改打磨 为文至臻尽美 ——浅议文 章的修改 (作者:周 波)

    俗话说得好:“诗文不厌改,佳作苦心出。”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家,在他们的写作实践中十分重视修改。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打磨、千锤百炼而成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草稿…

    2022-02-10
    24.7K
  • 谋篇钩深致远 行文百炼千锤 ——散文文采刍议(作者: 周 波)

    每天一打开微信,散文篇章新风扑面而来。有的如狂涛飞瀑,有的如平湖静波;有的是晨钟暮鼓,有的是蝉噪虫鸣。给读者以文采飞扬的审美享受。 散文的文采是通过散文的语言表露出来的。文采之涵意…

    2022-02-05
    03.4K
  • 春节琐事(作者:陈志宏)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在南京过年已经两次了。去年没适应,想家,大年初一整整睡到下午两点才起床,弄点吃的,说说啦啦就下午三四点钟了,再说啦,去年比今年冷,哪里都不想去。…

    2022-02-05
    04.5K
  • 素养和驾驭文字能力,是写作成败的关键(作者: 周 波)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精神劳动。它具有不可重复性。从事这种劳动,就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质。创造并非是凭空而来,需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以熟练的技能为凭借。因此,较好的素质修养及驾驭…

    2022-01-31
    15.1K
  • 老了想想“人生荒野”(作者: 周 波)

    按老说法,人的年龄有虚岁,如此算来,到了虎年鄙人就七十岁了(1953)。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人生荒野”。朋友们会奇怪,怎么人生是荒野呀,是辉煌吧。其实,一个人无论怎样完美,也是存在…

    2022-01-29
    13.5K
  • 五十年难觅好小说——《太平洋之恋》读后感(作者:陈志宏)

    看完76万字的超长篇小说《太平洋之恋》,我掩卷深思,这部小说语言为什么这么朴素平实非常叫人喜欢,叙述和描写准确得当,每一个人的对话都恰到好处的符合人物身份特征。我想了好长好长时间,…

    2022-01-28
    121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