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培养新颖见识 丰富个性色彩(作者: 周 波)

    每天一打开微信,就能见到各路写作大军的风采。有的美文如同琥珀,睿光灼灼;有的如同醇醪,经岁月而回味无穷。这些美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新颖见识、有个性色彩。 马克思说过:要“保持自…

    2022-04-15
    03.2K
  • 务实为本 压仓芳华 ——莲蓬之歌 (作者:周 波)

    汉乐府诗里有首著名民歌《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见莲是江南(凡有荷塘都如此)一道特有的风景,采莲是夏日一…

    2022-04-13
    03.2K
  • 群芳之首 千古美谈 ——荷花的故事 (作者:周 波)

    一说起荷花,男女老幼没有不喜爱的。荷花,又叫莲花,在古代还被称为芙蓉、菡萏、芙蕖。 关于荷花的这一别名“芙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两位文化名人还打过一场笔仗。他们是赵朴初和郭沫若…

    2022-04-12
    05.0K
  • 呼唤戒尺归来 | 作者 言午

    校园暴力一直是社会关注和强烈谴责的恶性事件。        最近媒体连续披露了几起校园暴力的案例,其中尤为严重的是皖北某校14岁的中学生在宿舍被殴致死,引起社会震惊。前不久某地网络…

    2022-04-11
    03.2K
  • 荷叶断想(作者: 周波)

    《红楼梦》第四十回有这样一个片段,贾母带着大观园一干人秋游大观园,船行荇叶渚,宝玉嫌水里的破荷叶可恨,怪下人不拔去,宝钗打圆场说:“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

    2022-04-09
    13.5K
  • 新体诗韵律美刍议(作者: 周 波)

    我国诗歌创作发展至今,虽然就体裁格式大体为三类,即:新体诗(自由体诗)、旧体诗和民歌体诗。但是,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仍然是诗歌在形式表达方面的共同要求。在此,主要说说新体诗…

    2022-04-07
    05.0K
  • 浅谈文章写作的表达(作者: 周 波)

    微信普及以来,写文章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些好文章给读者的审美愉悦不言而喻。但笔者发现,也有一些文章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读起来很别扭,有一种很不爽、不顺畅的感觉。其原因,我认为是表达方…

    2022-04-04
    03.7K
  • 李贺《野歌》诗赏析 (作者:周 波)

    在唐代诗歌苑圃中,有一株绚丽夺目的花朵,这就是李贺诗歌。这位中唐时期的进步诗人,在当时激烈阶级斗争形势下,把自己的思想抱负熔进勤奋的创作生活中,写下许多“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2022-04-01
    08.5K
  • 巧设“文眼” 创造美妙意境(作者: 周 波)

    文眼,乃文章之“眼”。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传统的技巧。“眼”是比喻的说法,人的两眼最能表达内在思想和感情,或爱或憎,或忧或喜,或悲或怒,均可眼睛传神。如要刻化人物的精神状态,关键是“画…

    2022-03-29
    04.3K
  • 浅议“五、七言诗”的形成和发展(作者: 周 波)

    诗歌从劳动中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先秦时期,诗的基本形式是四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基本是四言。四言的形式比较单调平板,表现简单事物尚能胜任,表现复杂的事物就不适…

    2022-03-28
    010.1K
  • 注重微信写作的“切入点” (作者:周 波)

    每天一打开微信,一些泛泛而谈的文章充塞于眼,读者很难捕捉到有用信息和价值,更难获得阅读的审美享受。究其原因,鄙人认为,是作者对写文章的切入点未能找准,就匆忙下笔,有的东拼西凑,没有…

    2022-03-27
    23.1K
  • “中国式喝酒”考源 周 波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作出了八项规定,基本上刹住了公款吃喝风。全党高兴,全民顺心。但任何事都没有绝对,即使如此严厉,党内、官场还有少数“酒徒”顶风作案,媒体时有爆光。 中国是酒古国,…

    2022-03-25
    03.5K
  • 快递不“快” ( 作者:刘波涛)

      请问您把我的快递放在什么地方啦,找了好几遍没有找到,对方回话:“放在优美客24小时便利店,你好好多找几遍”,我找多遍确实没有,对方回话:“没有我也不知道”,随即挂断电…

    2022-03-15
    45.3K
  • 老人的无奈 (作者 :陈文华)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平时出门,只要你携带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

    2022-03-12
    277.0K
  • “为他人做假衣裳”何时休?: 周 波

    前不久,鄙人在微信发过一篇小拙“打假的悲哀”,一度引起一些文友朋友关注。由此,我回想起三十多年前曾在编辑岗位的一段时光。同行们相会,曾借一句古诗自况自嘲,曰“为他人做嫁衣裳”。久而…

    2022-03-09
    03.9K
  • “失街亭”与“交学费”(作者: 周 波)

    罗贯中笔下的“失街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就是玩童也能说一段。重用马谡,丢失街亭,是诸葛亮心头永远的痛。可以想象当时的他何等英明,也有眼力不济的时候,一不留神用错人,险些毁了经国大…

    2022-02-24
    0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