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警笛之鸣”为哪般?: 周 波
说到“警笛”,我的记忆最早还是从样板戏《红灯记》里知道的。那唱词是:“警车叫,跳下来鬼子搜查急。”所以,在人们的记忆中,鸣警笛是为紧急搜捕、追捕行动而鸣;在城市里,听的较多是消防车…
-
人民的“爱戴”(作者: 周 波)
据报载,多年前,某省一穷县的县委书记到任后,想的不是如何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而是首先更换坐骑。他让县财政拨款十多万,然后亲自到县有关部门要款三十多万,购回五缸奥迪一辆,一年多后,…
-
“申报”的悲哀: 周 波
“申报”制度,作为反腐败的一项措施,已经叫了有近三十年时间。据资料记载,早在1995年5月24日,新华社就播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说是借鉴了世界…
-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浅议李白诗歌艺术成就及影响 :周 波
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而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
-
独到视角观察 别具一格篇章 ——马淑宝同志散文写作印象 :周 波
马淑宝同志步入文坛较晚。退休前,他是水利、建设工程方面的技术干部,是邳州乡贤重要人才。几十年来,邳州大小河流、桥涵治理,留下过他的身影,特别是老城区运河高架桥建设,有过他重要贡献。…
-
雄奇奔放富于曲折 简练生动浑浩流转 ——浅议韩愈的散文艺术 :周 波
韩愈,文人们都很熟悉。他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其早年即以一个复古主义者自命。二十五岁成进士,二十九岁始登仕途,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这与他的复古思想有关…
-
祝贺《瑞香寺来客》佳作问世:刘波涛
江苏省邳州市文艺界知名人士张士伦老前辈,从他六十多年文学创作中,精心选出部分得意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发行的《瑞香寺来客》著作,现已与读者见面啦!这是张老一生心血得意的结晶,也是社会各界…
-
怀慕隐逸 思古幽情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刍议 :周 波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作家之一。其前半生主要是在家闭门苦学,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求仕失望。 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大都过着隐居生活,他内心相当矛盾。他的《书怀贻…
-
意味深长 光景常新 ——浅议边塞诗人王昌龄 :周 波
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研读《中国文学史》,说边塞诗成就最高的多指高适和岑参。其实,还有王昌龄也值得关注。他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新的创…
-
2022年高考作文随想 (作者: 陈文华)
高考第一天江苏、山东等地的高考材作文题摘录于下: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
-
忧时悯乱象 感叹身世中 ——杜牧诗歌艺术特色浅议(作者: 周 波)
说起晚唐诗人杜牧,文人们都不陌生。晚唐时期,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局面下,势力日益衰微,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此种形势,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也有不同反映。杜牧恰逢其时,他在忧时悯乱、…
-
传记文学树立标杆 散文发展承先启后 ——浅谈《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周 波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尽管封建统治阶级把司马迁看成是离经叛道的人物,把《史记》看成是“谤书”,但都不能阻止《史记》的…
-
安全月话安全( 作者: 陈景胜)
今年六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在安全月里话安全,很有必要! 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幸福紧相连。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让我们珍惜生命,注重安全。安全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安…
-
陶渊明的“田园”魅力 :周 波
翻开中国文学史,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影响引人注目,他的田园诗曾经轰动古今文坛。其艺术影响同样十分广泛。从南朝文人鲍照、江淹作了学陶体的诗歌以后,历代“拟陶”、“和陶”相沿成风。 陶渊明…
-
读读《诗经》 何为诗人: 周 波
微信的普及,让诗人也多了起来。毫不夸张说,你每天只要看微信,就能见到众多诗人登场。目不转睛,难以辨出,到底谁是真正的诗人? 无论是研究中国历史,还是探讨中国文学史,好像有个通行说法…
-
怀土忆宾鸿 、思亲恋故乡 ——古典文学中雁意象刍议 (作者:周 波)
凡爱好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作者、读者,都不会否认“雁”在传统抒情文学中出现的次数之频繁,不会否认“雁”文化情韵的浓郁丰富。 作为农业民族安土重迁的天性,中国古人永恒的情愫之一是怀乡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