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强化微信写作针对性(作者: 周 波)

有的放矢 强化微信写作针对性(作者: 周 波)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几天,有位文友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到在微信平台写东西的问题。他说,当下微信平台上发的有些文章,为什么大家烦、不愿意深入看下去,常常让人看了个开头,就立马翻篇了。

鄙人认为,此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写作时缺乏针对性,无的放矢。比如,以“世界读书日”为例,4月23日那天,微信上发的关于读书的文章,如雪片一样满天飞。笔者浏览一下,多数都在说“读书日”的来历、读书多么重要多么重要,而且内容都是东拼西凑来的人人都明白的道理,缺乏针对性。

刚刚在群里看到一位文友高手转的帖,说的是刚刚履新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的一些情况,其中就说到倪岳峰书记发过一篇《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的文章,阅后,茅塞顿开。

倪岳峰书记的文章,就读书问题论述很深刻,点面结合,针对性很强,让人看了一遍还不过瘾,还想反复再读几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针对性强,是一个重要原因。

微信平台的文章,受众面广,而且各类群体都有,尤其需要你写作的文章抓住“针对性”强问题,才能更加吸引读者眼球。应力求针对社会生活中、人们思想观念上的难点疑点进行分析说理,解疑释惑。毫无针对性的泛泛而谈,不着眼于回答社会生活中的关键性矛盾,而是去说那些似是而非、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浅议,就失去了你要在微信平台发声的应有价值。

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分析和回答,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的问题,这是微信平台发声立意成功与否的关键。有的放矢的“的”,就是一个时期内的矛盾和问题,抓准了,文章的针对性就强,影响面就大,文章发表后,社会的反应也就强烈。

要强化微信发声的针对性,取决于作者分析事理的透彻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就是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着力分析它的内部联系,克服表面性,尽可能对事物的变化与运动有规律性的认识。在微信平台发声,就得讲究说理体系,运用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的方法,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从而达到提出问题针对性的“深刻性”。还可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学手法,体现“针对性”的鲜明立场和态度。例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他老人家写的评论:《别了,司徒雷登》,显得幽默嘲讽,大长了中国人民志气,灭了帝国主义威风,颇有气势。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