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浅议诗歌创作原 则和态度 (作者:周 波)
关于诗歌创作原则和写作态度,古代人就有三不原则,即:“诗不可强作,不可徒作,不可苟作。”这个三不原则,在今天看来,也很有现实意义。 心中无诗却硬要写诗,此谓“强作”。大凡诗都是有感…
-
求知善学 载起江河 (作者:周 波)
今天清晨,看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节目,记者专访全国最年轻人大代表邹彬,今年才26岁。我不仅关注他“善提案会提案”的政治光环,我更关注他求知善学的“工匠精神”。他的事迹非常突出,爸…
-
邳州崛起指日可待(作者:刘同富)
中央电视台报道《魅力邳州》:“楚韵汉风演绎悠悠华夏文明,诗意田园绽放千年古邑新姿。邳州拥有六千年文明,穿越千年的文化浸渍,历史的记忆席卷而来,无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在这里演泽出千…
-
伟人情怀 格高境阔 ——浅议咏梅、咏物诗词境界(作者:周 波)
咏物诗词,古人今人都爱写。以古而论,日月星辰、山水泉石、鸟兽虫鱼、草木花卉乃至器具什物,无所不咏,现代当代诗人们又多有咏犁、锄、斧、刺刀、路标等,更是别开生面。咏物诗,寓意境美,隽…
-
男人服老 (作者: 逯边)
男人服老,这大约算一个不争的事实。画家作画,常于落款处题曰:时年七十有二。有言其功力深厚之意。梁实秋先生说:年龄就像酒窖子里的酒,存放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醇越浓。某些”…
-
扭转乾坤气度 吞吐千山胸间 ——毛主席诗词写山赏析(作者:周 波)
毛主席诗词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堪称一绝,怎么赞赏赞美都不为过。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毛主席诗词中写山的特别多,而且别具一格。这大概与他老人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带领革命军队跋山涉水…
-
写诗应与人民吻合——关于微信诗坛的一点思考(作者: 周 波)
最近一段时间,鄙人曾就新诗写作问题,在圈里、群里发表过一些浅见,也曾为圈里、群里新诗写得好的一些同志写过诗评,一方面想通过交流,能为新诗的繁荣和高质量发展助点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
-
作客文雅 举止有礼 (作者:周 波)
微信普及后,作客交往比较活跃,各类圈子、群交流活动也多起来。好的方面不少,但在文雅作客方面也有明显不足。不守时、不适度、不谦虚等等时有发生,常常给活动场面带来不悦,甚至尴尬。作客文…
-
意境起波澜 神思和共鸣 ——任全良诗集《槐花颂》读后 (作者:周 波)
早在20多年前,战友任全良诗集《槐花颂》刚出版就送予我,当时我在乡镇做“乡丁”,忙于公务,无暇细读。退休后有时间细读了,考虑到时任原济南军区副政委张文台中将(后任总后政委,上将)为…
-
研读鲁迅散文大海 享受涵浑汪茫风采 (作者:周 波)
最近一个时期,圈里、群里散文创作特别活跃,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散文篇章涌现,确有佳作让人捧读再三,不忍放下,但也有一些太庸太俗的内容让人生厌。为此,笔者提过一些小建议,也发声写过关于写…
-
浅谈新诗(现代诗)韵辙和音乐性 (作者:周 波)
艺术起源于劳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和减轻疲劳,伴随着劳动节奏发出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劳动号子),这就是最初的诗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是在未…
-
戒骄破满 为人忌狂 (作者:周 波)
纵观历史,只有虚心谨慎、求真务实的人,才能在事业上做出成就。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是我国古代颇有作为一个皇帝。他曾说过:“我少年时就喜欢弓箭,后来我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
-
顺与逆(作者:刘同富)
逆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早些看清生活真的面目。 顺正与邪逆:指行星的顺行。《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顺则柔,逆则刚。但在不同场合,应学会顺逆并兼。中国…
-
受恩勿忘 唯贤君子 (作者:周 波)
做人做到受恩勿忘,知恩图报,乃是一个人有良知的君子之风。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都记得《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雪地中一只狼即将冻死,好心的东郭先生救了它的命,它醒过来反而要吃掉东郭先…
-
无性无爱不成书?(作者: 阿萌)
面对这个令人苦笑不得的世界,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真正的艺术,但找到的都是以往的,惟独没有现在产生的。身处一个没有真正经典的时代,也许不是悲哀,因为这样不会被太多的经典冲击得晕头转向,…
-
要做一个智者 不做流言俘虏 (作者:周 波)
智能手机、微信普及后,给人们学习、生活、交往带来极大方便,不言而喻。然而,任何事物发展、生存都具两重性,有利有弊也。每天只要一打开微信,好的东西、正能量的内容繁花似锦,目不暇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