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把握真情实感激流 呈现艺术光泽绝唱 —散文创作几点思考(作者:周 波)
自从微信普及以来,各类圈、群十分活跃,尤其是散文写作更加前卫。每每打开微信,篇篇佳作不时涌现眼前,实为文坛一种新气象。但大好形势下,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写作散文的情感、知识、文采方…
-
展开艺术想象翅膀 创造诗境凌空翱翔 ——浅谈写诗的想象(作者:周 波)
艺术想象是构思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丰富、新颖、大胆、奇特的艺术想象,对于创造诗歌的意境具有较大的作用。想象,可以赋予抽象的东西以形体;想象,可以使平凡的事…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作诗技巧 浅议 (作者:周 波)
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并特别又强调:“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
-
怕而奋斗着 (作者:李文祥)
辛丑年我五十六岁了,越活越害怕,怕父母身体不在健康,怕孩子不够独立,怕收入不够开销,怕自己身体亮红灯。 我从来没有怕生活苦,也不怕干活累,唯独最怕的是我拼命挣钱养家糊口,家里人不理…
-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浅谈写诗和感情(作者:周 波)
每天只要一打开微信,最为活跃的内容,应该是诗坛占居的空间比较大。好诗确实不少,而且也很感人。但也有一些诗让读者读后感觉厌恶,最关键的问题,是诗的感情不足,有的是硬凑句子,故弄玄虚,…
-
听雨(作者:逍遥游)
听雨,是一种感情的宣泄,看雨,是一种心灵上的解压。 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那么不喜欢下雨的人就是不解风情之人 ,其实,人爱上的不是雨,而是看着雨滴落下的瞬间,将心事一…
-
多一点风格 增一些意境 ——浅谈作家艺术个性(作者:周 波)
风格,是作家的精神面貌和创作个性在作品里的完整的体现。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风格就是人,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的人格,诗的风格就是诗人的人格,小说、散文的风格,就是作…
-
天问一号(作者:刘同富)
天地人三缘:天时,地利,人合,“天佑中华”。人,是做人,是一种态度,也是人们学问。学会如何做人,则人生无忧也。我欲做人,应先学会立足于“天地”之中,乃天下大本也;“天地人和”… 将…
-
四舍五入(作者 :徐景洲)
秦牧先生的散文名篇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那篇谈“四舍五入”的杂文。文章说他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占了“四舍五入”便宜的缘故,如果说普通人的才能是0.4的话,那么他的才能也…
-
读“红色书籍”汲取“红色能量” (作者:杨绍鑫)
家里的书柜上有许多书,有些书籍显得破旧,都泛黄了,父亲说这是爷爷走后,从屋子里收拾出来的,你大伯和三叔不要,我就都打包拿回来了,都是些《毛泽东选集》、《井冈山》 之类的红色书籍。 …
-
知青日记:小引——1975年10月1日(作者 :徐景洲)
1975年10月1日 (差五天满19周岁,此篇补写于第一本知青日记的扉页,正式知青日记写于1975年7月29日) 抒感情,像一首小诗。 记实事,是新闻报道。 论思想,好比一面镜子。…
-
寻找手机 (作者:黄兴洲)
2021年元月2日半夜里,在武昌东湖丽景酒店8810客房里得知亲家病逝,心急如焚。而这里离家千多里,没法立即回程。好不容易等到罢会往家赶。 离开酒店一个多小时,在公交车上想往家里打…
-
老眼光看新事物 (作者:黄兴洲)
遇到一个多年不见面的老乡挺热乎,他问起俗事来,教我一阵好笑。他说:“听人说你又写文章又出书,挣不少钱了吧?” 我打量着他那挺认真的样子,问他:“听说你当年躲计划生育,生了三个闺女一…
-
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作者:逍遥游)
在通往事业成功的茫茫大海上,耐心丶恒心是成功的双桨。你渴望成功,就要有耐🦷、持之以恒。生活不是速度赛跑,只要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路没有走不到头的。 要有耐…
-
散文产生于文字发明以后吗(作者 :徐景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要》认定“散文产生于文字发明以后,是最具有实用性的一种文学形式”,同时又说:“文学的产生和起源并不是在人类有了文字以后,而是早在文字发明…
-
运河波秀蕴华章(作者: 陈焕廷)
在榴花渐放,荷香宜人的初夏时节,陈景胜君的新著《扬帆运河》,在莺歌燕舞中编印成功,与大家见面了。这是陈君在文学园地里的又一次丰收,是邳州市文坛上的一枚硕果,也是大运河文化中的一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