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意境起波澜 神思和共鸣 ——任全良诗集《槐花颂》读后 (作者:周 波)
早在20多年前,战友任全良诗集《槐花颂》刚出版就送予我,当时我在乡镇做“乡丁”,忙于公务,无暇细读。退休后有时间细读了,考虑到时任原济南军区副政委张文台中将(后任总后政委,上将)为…
-
研读鲁迅散文大海 享受涵浑汪茫风采 (作者:周 波)
最近一个时期,圈里、群里散文创作特别活跃,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散文篇章涌现,确有佳作让人捧读再三,不忍放下,但也有一些太庸太俗的内容让人生厌。为此,笔者提过一些小建议,也发声写过关于写…
-
浅谈新诗(现代诗)韵辙和音乐性 (作者:周 波)
艺术起源于劳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和减轻疲劳,伴随着劳动节奏发出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劳动号子),这就是最初的诗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是在未…
-
戒骄破满 为人忌狂 (作者:周 波)
纵观历史,只有虚心谨慎、求真务实的人,才能在事业上做出成就。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是我国古代颇有作为一个皇帝。他曾说过:“我少年时就喜欢弓箭,后来我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
-
顺与逆(作者:刘同富)
逆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早些看清生活真的面目。 顺正与邪逆:指行星的顺行。《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顺则柔,逆则刚。但在不同场合,应学会顺逆并兼。中国…
-
受恩勿忘 唯贤君子 (作者:周 波)
做人做到受恩勿忘,知恩图报,乃是一个人有良知的君子之风。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都记得《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雪地中一只狼即将冻死,好心的东郭先生救了它的命,它醒过来反而要吃掉东郭先…
-
无性无爱不成书?(作者: 阿萌)
面对这个令人苦笑不得的世界,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真正的艺术,但找到的都是以往的,惟独没有现在产生的。身处一个没有真正经典的时代,也许不是悲哀,因为这样不会被太多的经典冲击得晕头转向,…
-
要做一个智者 不做流言俘虏 (作者:周 波)
智能手机、微信普及后,给人们学习、生活、交往带来极大方便,不言而喻。然而,任何事物发展、生存都具两重性,有利有弊也。每天只要一打开微信,好的东西、正能量的内容繁花似锦,目不暇接,但…
-
把握真情实感激流 呈现艺术光泽绝唱 —散文创作几点思考(作者:周 波)
自从微信普及以来,各类圈、群十分活跃,尤其是散文写作更加前卫。每每打开微信,篇篇佳作不时涌现眼前,实为文坛一种新气象。但大好形势下,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写作散文的情感、知识、文采方…
-
展开艺术想象翅膀 创造诗境凌空翱翔 ——浅谈写诗的想象(作者:周 波)
艺术想象是构思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丰富、新颖、大胆、奇特的艺术想象,对于创造诗歌的意境具有较大的作用。想象,可以赋予抽象的东西以形体;想象,可以使平凡的事…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作诗技巧 浅议 (作者:周 波)
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并特别又强调:“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
-
怕而奋斗着 (作者:李文祥)
辛丑年我五十六岁了,越活越害怕,怕父母身体不在健康,怕孩子不够独立,怕收入不够开销,怕自己身体亮红灯。 我从来没有怕生活苦,也不怕干活累,唯独最怕的是我拼命挣钱养家糊口,家里人不理…
-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浅谈写诗和感情(作者:周 波)
每天只要一打开微信,最为活跃的内容,应该是诗坛占居的空间比较大。好诗确实不少,而且也很感人。但也有一些诗让读者读后感觉厌恶,最关键的问题,是诗的感情不足,有的是硬凑句子,故弄玄虚,…
-
听雨(作者:逍遥游)
听雨,是一种感情的宣泄,看雨,是一种心灵上的解压。 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那么不喜欢下雨的人就是不解风情之人 ,其实,人爱上的不是雨,而是看着雨滴落下的瞬间,将心事一…
-
多一点风格 增一些意境 ——浅谈作家艺术个性(作者:周 波)
风格,是作家的精神面貌和创作个性在作品里的完整的体现。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风格就是人,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的人格,诗的风格就是诗人的人格,小说、散文的风格,就是作…
-
天问一号(作者:刘同富)
天地人三缘:天时,地利,人合,“天佑中华”。人,是做人,是一种态度,也是人们学问。学会如何做人,则人生无忧也。我欲做人,应先学会立足于“天地”之中,乃天下大本也;“天地人和”…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