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壮语”改变不了文章格局 ——浅议写作创造阅读和欣赏的“大众”(作者: 周 波)

“豪言壮语”改变不了文章格局 ——浅议写作创造阅读和欣赏的“大众”(作者: 周 波)

微信普及以来,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就是作者非常在乎自己文章发表的点击率(阅读人数)。鄙人认为,这“点击率”成为不少作者的误区。有的作者经常为自己文章“点击率”高而眉飞色舞。其实,这类作者根本未搞清楚“点击率”的实质。就像网上某种活动为了拉票数,是一样的道理。当然,这其中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真正的好文章确实“点击率”高(是真高),是读者实实在在读完了从内心发出的赞扬;而有的是读者根本就没有看(看不下去),碍于情面,“点赞”一下,就过去了。

写作活动要适应读者阅读要求、欣赏兴趣和习惯。文章写作的社会影响如何,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者的反映,这是写读系统要论证的一个基本层次。但是,写作活动对读者的适应是有条件的,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征服读者。

读者有不同的层次,接受者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而且这种需要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因此,文章写作的适应中就孕育着不适应。同时,写作者对读者精神食粮的需求,不是单纯的消极供给,更不能把“适应”曲解为迎合少数读者庸俗的低级趣味(邳州文友圈中曾有过众多呼吁);或者追求所谓的“票房价值”,肆意炮制劣质的、有害的精神产品。

能否征服读者,这是写作活动力度和效应的体现所在。写作活动中,作者总是想把表达的企图施影响于读者,所谓征服,就是让读者信:对文章中叙写的事实或表现的思想深信不疑;让读者动:对文章中表露的爱憎感情引起共鸣;让读者服:对文章中的立论和论证无可辩驳,心悦诚服。而这个“征服”,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征服是“适应”的自然发展,写作活动不能停留在适应这个阶段,必须进而步入征服的境界。

征服读者是不是写作活动的终极目的?应该说,还不是真正的终点。写作活动的适应与征服读者,最终是为了提高读者,或者说为了改造读者,培养出能够阅读和欣赏的广大读者群。马克思曾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一篇文章只有通过阅读(真读),才能沟通对象和主体的联系,完成阅读对象和阅读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转化。

阅读欣赏使读者的审美鉴赏力得到了锻炼,感受和领略到对象的内涵和美,对象就被读者所掌握,如此,读者的审美鉴赏力在对象身上得到了肯定。每一次这样的肯定,使读者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新的发展与提高。

总而言之,写作活动不仅要创制出适应读者现有水平、现在需要的文章,而且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提高的阅读需要,应当在现有水准的基础上创制出一些提高层次的文章来。写作活动对广大读者的提高和培养,对造就千千万万什么样的读者,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