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深长 光景常新 ——浅议边塞诗人王昌龄 :周 波

意味深长 光景常新 ——浅议边塞诗人王昌龄 :周 波

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研读《中国文学史》,说边塞诗成就最高的多指高适和岑参。其实,还有王昌龄也值得关注。他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新的创造,为促进盛唐诗歌繁荣很有贡献。

王昌龄的边塞诗,多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与高适、岑参用七言古诗不同。他的《从军行》一直被推为边塞的名作,真正写出了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前诗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身经百战、金甲磨穿的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后诗极力刻画战士们将上战场时听到前军捷报的情景,透露了他们更加振奋的心情。

王昌龄在写边塞诗时,还注意写战士们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两诗都是写听乐曲引起愁思,善于融合情景。前诗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后诗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是融情入景。这些诗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扩,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出塞》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准确而真实地表达了士兵们共同的愿望:希望国家将帅任用得人,边防巩固,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平的生活。“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两句,不仅意境高远,而且以自秦汉以来边塞战争连续不断、无数兵士不得生还的历史,引起人们无限的沉思,因此三、四两句所表示的愿望,也就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七言绝句早先源于民歌,魏晋之《行者歌》、《豫州歌》都是句句用韵的七言小诗。而王昌龄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代称为“七绝圣手”。由于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善于概括和想象,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和谐宛转,民歌气息很浓。所以,他写传统的主题,能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光景常新。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