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大运河秋波 (作者:周 波)
金秋十月,大运河秋光动人。掬着粼粼细水苍茫储杭州风韵,牵着绵绵深情向北京瞭望。运水流长,造化钟神秀毓。 稀云晴日之下,悠远、疏逸,灵感的诗人沉吟百回总写不出的秀朴和清冽,美呀,美得…
-
秋韵催征绘宏图(作者: 周 波)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秋在它即将度完最后一程,迎接初冬的时刻,它的韵味是更加沉淀。 各类名山大川的峰峦,朵朵白云,日日呼唤攀登者的步履。条条荆棘之道,都有永不休止的足音。 此时…
-
不为花影所迷(作者: 周 波)
因疫情反复,宅家已数日。老了,就好胡思乱想。前几天想到落果、听雨,写下几段小拙。承蒙好友原成都军区《战旗报》总编南远景大校厚爱,把“听雨”推送“今日头条”,甚为感动。 早餐刚罢,坐…
-
听“雨”的心情真好(作者: 周 波)
目前的时令已进入仲秋。宜居的邳州今年有点旱,加之这几天因疫情反复,宅在家里,心情难免有些不安。思前想后,脑子也不停运转。倒是想起初秋下雨时的心情。 秋雨连阴,雨像蚕丝织成的薄纱帷幕…
-
飘在深秋的云(外一章): 周 波
寒露过了。云的节奏是慢还是快?往日飘在天幕,今突然泊在水边。秋,变得深沉了。 曾看见蝶翅舞过的阳光,被骤然而来的风雨洗得明亮。蓬勃的灌木谢绝梦归的禽鸣,开始消落蝉声的花朵,显露出清…
-
写作随想笔记: 文/黄海昇
(一)独创一格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他的诗、书、画当时被人赞为“三绝”,他以画兰竹的笔法渗入书法创作中,独创一格,被人称为“板桥体”。 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是继承优秀传…
-
师法自然 真实呈现 ——对散文写作 一点建议(作者: 周 波)
前一段有一次文友聚会,鄙人曾就散文写作的真实呈现,发表自己的浅见。我多次说过,当下微信平台散文写作几乎要占“半壁江山”。好的散文让读者读后酣畅淋漓,有真过瘾的感觉。而一些很别扭的散…
-
小草的安静(外一章): 周 波
面对当下这喧嚣的世界,朋友相见,讨论人,为什么不能安静下来?结论,缺少草木之心。 一种躁动的情绪奢望,要不完的物质侵蚀思绪,心被掏空,如何认识眼前的风景?总是那样尽情地挥霍。躁动、…
-
菊的祈祷(外一章): 周 波
接近你,如同接近火焰。干净,为秋扮亮,奉献。那些贪得无厌的蛀虫,上亿啊眨眼都不眨眼,和你怎么比?不如你身上的一片叶、一丝蕊! 人世间,众生纭纭,爱你爱得清贫,都说是你一生的写照。 …
-
圯上文化研究与批判 (作者:陈宜英)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
-
得到 :文/黄海昇
世界上有种最好的东西,叫“得到”。花儿得到太阳照耀,才娇艳欲滴,色彩斑斓;小草得到大地的孕育,才葳蕤葱茏,生机盎然;溪流得到雨水的滋润,才奔腾不息,蜿蜒盘旋。花儿不忘回报太阳,以缤…
-
迎风挺立的芦苇(外一章): 周 波
亭亭而生,含蓄而奔放。肩上落满多少阳光、虫鸣、星辰和雨水……等来了,为美丽纯洁、翠绿的青春。风吹来,一株纤细、苗条的风姿。如水样的姑娘,夏天的妹妹,温婉、朴素而平凡,毫不起眼。与姐…
-
都是套路 :文/黄海昇
马老师和老伴跟随旅行团到赏花观景基地,报的是一日游。这不是儿,满载而归,大包小包拎的都是旅游景点的土特产。 老两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熬到了退休。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天天…
-
散文写作向何处去 (作者:周 波)
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各种写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无论是地铁、公交、机场、火车站,还是咖啡厅、快餐店、酒吧、理发店,往日的喧嚣被另一番景象替代:大人孩子,男人女人,人人聚精会神,盯着…
-
微笑常存,助推事业成功(作者: 周 波)
在法国卢浮宫艺术殿堂里,久久地望着达芬奇的不朽名作《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在我国也有许多赞颂微笑的文艺作品。《庄子.山木》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
亲仁善邻,温暖社会 (作者:周 波)
不知大家注意到一种现象吗?现代生活,网络发达,5G普及,确给社会文明带来便捷与愉悦。然而,便捷愉悦的背后,有一种负面效应也令人担忧。这就是“亲仁善邻”的氛围淡泊了。有的住在一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