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圯上文化研究与批判 (作者:陈宜英)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
-
得到 :文/黄海昇
世界上有种最好的东西,叫“得到”。花儿得到太阳照耀,才娇艳欲滴,色彩斑斓;小草得到大地的孕育,才葳蕤葱茏,生机盎然;溪流得到雨水的滋润,才奔腾不息,蜿蜒盘旋。花儿不忘回报太阳,以缤…
-
迎风挺立的芦苇(外一章): 周 波
亭亭而生,含蓄而奔放。肩上落满多少阳光、虫鸣、星辰和雨水……等来了,为美丽纯洁、翠绿的青春。风吹来,一株纤细、苗条的风姿。如水样的姑娘,夏天的妹妹,温婉、朴素而平凡,毫不起眼。与姐…
-
都是套路 :文/黄海昇
马老师和老伴跟随旅行团到赏花观景基地,报的是一日游。这不是儿,满载而归,大包小包拎的都是旅游景点的土特产。 老两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熬到了退休。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天天…
-
散文写作向何处去 (作者:周 波)
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各种写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无论是地铁、公交、机场、火车站,还是咖啡厅、快餐店、酒吧、理发店,往日的喧嚣被另一番景象替代:大人孩子,男人女人,人人聚精会神,盯着…
-
微笑常存,助推事业成功(作者: 周 波)
在法国卢浮宫艺术殿堂里,久久地望着达芬奇的不朽名作《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在我国也有许多赞颂微笑的文艺作品。《庄子.山木》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
亲仁善邻,温暖社会 (作者:周 波)
不知大家注意到一种现象吗?现代生活,网络发达,5G普及,确给社会文明带来便捷与愉悦。然而,便捷愉悦的背后,有一种负面效应也令人担忧。这就是“亲仁善邻”的氛围淡泊了。有的住在一个单元…
-
“宠辱不惊”刍议(作者: 周 波)
《中华掌故类编》中记载一个“宠辱不惊”的典故。在唐高宗总章初年,卢承奎担任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内外百官政绩的考核工作。有一位官员监督运输,遇大风损失了一批粮食。卢考核时这样评定:“监…
-
听《游牧时光》歌曲有感 (作者:陈志宏)
初听《游牧时光》,我激动不已,这是继《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之后的又一首好歌。首先歌词蕴含丰富,舒情感强,意境特美,″把寂寞和忧伤都赶到天上″就无忧无虑了。让我能想象到牧人在蓝天白云下…
-
我的爬格子人生 (作者:张士伦)
读书·灯光 读书是增长知识、感悟人生、拓宽视野、积累经验、造福社会、塑造自我的最好途径。书,是人的良师益友。 我生长在旧社会 ,建国后开始读小学,那时的书特别希少和金贵。生…
-
磊落长存天地间 ——古典文学中石意象浅谈: 周 波
邳州同盛广场有玉石一条街,店铺林林总总,玩石者众多。由此想到了石的磊磊落落,质地形态各异,其给予中国古人的想象联想也复杂多端。传统文学中的石意象大都散落在志怪传闻与叙事文学中,但抒…
-
使女都有当妾的心,春梅为何又嫉又羡孙雪娥 : 徐景洲
出于什么原因,西门庆将自己头一个娘子的使女孙雪娥纳为妾的呢?能干?漂亮?对头一个娘子的怀念?或者是头一个娘子的临终之托?或者西门庆特别喜欢她?……我们可以设想出许许多多的理由来,但…
-
散文写作也要“落地” (作者:陈亚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杨绛、金克木、萧乾等为代表的老生代散文家在中外文化的厚重积淀中“化”出了难得的通达与洒脱,他们的创作与王小波娴熟的反讽、史铁生深层的人生终极关怀、韩少功人文关怀…
-
求真务实 勿图虚荣: 周 波
如果说荣誉是一种赞誉性的评价,那么虚荣则是一种虚伪性的浮夸。做人要求真务实,勿图虚荣。 一个人一旦染上了虚荣病,产生了虚荣心,就会出现种种畸形的心理病态:好出风头,自吹自擂,夸夸其…
-
认识你自己 真正的聪明 :周 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认识他人,是智慧;能认识你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从认识论角度看,自知就是实事求是地、辩证地看待自己。不知自己…
-
七夕漫谈 ( 作者: 京生)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热浪滚滚暑未消。七夕本是平常的日子,当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就显得那么耀眼夺目。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原名乞巧节。七夕乞巧,书上说起源于汉代。亦称“乞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