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守住“人格”这块基石 (作者:周 波)
人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普遍而又现实的话题。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仁志士为之求索。 那么,何为人格?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品格的总和。 如果从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展中,进一步考…
-
说“趣” (作者:陈洪颐)
释家言人生有八苦,而未言一乐。然则何可乐生耶? 吾谓趣乃乐生之一途也。趣者,灵机一发,妙合神契,洞明幽微。得之者陶情悦性,心肺为快也! 古之人得趣之乐者多矣!庄周之龟,宁曳尾涂中,…
-
公正无私,千古流传(作者: 周 波)
看过《三国志》的朋友,一定熟悉作者陈寿,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生动描述。从行文中不难看出,他对“失街亭”的处理是完全赞同的。 陈寿是魏晋时期的史学家,他的父亲曾任马谡的参军。马谡…
-
培育良心,忠厚做人(作者: 周 波)
作为重要道德范畴的良心,自古以来便受到重视。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良心”这概念。他讲的良心,指的是“仁义之心”,即待人处事的善良之心。 良心,是个人对自己行为所应负的道德责任的…
-
礼貌相待,尊重他人 (作者:周 波)
礼貌待人,通常表现为与人交际持有的诚恳和气、谈吐文明、举止谦恭的待人态度。它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是一个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和谐统一。 我国古代思想家经常强调“礼”…
-
不尚空谈,求真务实 (作者:周 波)
说到做到,力戒空谈,是一个人道德情操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如果能够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就会显现出高尚的人格力量。 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好用漂亮的语言装饰自己的门面,结果人…
-
煎饼与石磨(外一章): 周 波
外地人对那像纸状的饼,很好奇。那可是邳州的名片。 煎饼,最初离不开石磨。如今一提起,可能会打入“文物”了。 沉重的,分上下棋。长出牙齿,嚼着乡村的汗和泪。躺在老屋身旁,像病重的母亲…
-
大运河秋波 (作者:周 波)
金秋十月,大运河秋光动人。掬着粼粼细水苍茫储杭州风韵,牵着绵绵深情向北京瞭望。运水流长,造化钟神秀毓。 稀云晴日之下,悠远、疏逸,灵感的诗人沉吟百回总写不出的秀朴和清冽,美呀,美得…
-
秋韵催征绘宏图(作者: 周 波)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秋在它即将度完最后一程,迎接初冬的时刻,它的韵味是更加沉淀。 各类名山大川的峰峦,朵朵白云,日日呼唤攀登者的步履。条条荆棘之道,都有永不休止的足音。 此时…
-
不为花影所迷(作者: 周 波)
因疫情反复,宅家已数日。老了,就好胡思乱想。前几天想到落果、听雨,写下几段小拙。承蒙好友原成都军区《战旗报》总编南远景大校厚爱,把“听雨”推送“今日头条”,甚为感动。 早餐刚罢,坐…
-
听“雨”的心情真好(作者: 周 波)
目前的时令已进入仲秋。宜居的邳州今年有点旱,加之这几天因疫情反复,宅在家里,心情难免有些不安。思前想后,脑子也不停运转。倒是想起初秋下雨时的心情。 秋雨连阴,雨像蚕丝织成的薄纱帷幕…
-
飘在深秋的云(外一章): 周 波
寒露过了。云的节奏是慢还是快?往日飘在天幕,今突然泊在水边。秋,变得深沉了。 曾看见蝶翅舞过的阳光,被骤然而来的风雨洗得明亮。蓬勃的灌木谢绝梦归的禽鸣,开始消落蝉声的花朵,显露出清…
-
写作随想笔记: 文/黄海昇
(一)独创一格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他的诗、书、画当时被人赞为“三绝”,他以画兰竹的笔法渗入书法创作中,独创一格,被人称为“板桥体”。 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是继承优秀传…
-
师法自然 真实呈现 ——对散文写作 一点建议(作者: 周 波)
前一段有一次文友聚会,鄙人曾就散文写作的真实呈现,发表自己的浅见。我多次说过,当下微信平台散文写作几乎要占“半壁江山”。好的散文让读者读后酣畅淋漓,有真过瘾的感觉。而一些很别扭的散…
-
小草的安静(外一章): 周 波
面对当下这喧嚣的世界,朋友相见,讨论人,为什么不能安静下来?结论,缺少草木之心。 一种躁动的情绪奢望,要不完的物质侵蚀思绪,心被掏空,如何认识眼前的风景?总是那样尽情地挥霍。躁动、…
-
菊的祈祷(外一章): 周 波
接近你,如同接近火焰。干净,为秋扮亮,奉献。那些贪得无厌的蛀虫,上亿啊眨眼都不眨眼,和你怎么比?不如你身上的一片叶、一丝蕊! 人世间,众生纭纭,爱你爱得清贫,都说是你一生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