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古镇追光 : 文/徐敬军
今年十月二十八日,东方欲晓,黑白云朵相映东方,圆月挂在天上,云追月,月浮沉,朦胧的城市高楼与路灯,我与退休的老乡许老师,骑着电动车,到苏州甪直古镇一游,为了追赶早晨的霞光。 电动车…
-
想在秋天,见你一面!:文/青春永驻
秋天,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季节。凉爽的秋风带走了夏天的热烈,换来了金黄色的田野和深蓝色的天空。而在这样的季节里,我想见你一面。 我们相识于春日,那时的我们还是两个朝气蓬勃的青年…
-
軍旅散忆 —— 黑山底往事(作者:李敬亚)
一九七二年末,我原来所在的自行火炮連,被合并到七五炮連,主要是把七五炮换成新型八二无后坐力炮,合并后简称八二炮連。原自行火炮連缩编为三排,负责九门自行火炮的日常训练维修和保养。三排…
-
在深秋寥落的原野(作者:马浩)
在深秋寥落的原野,秋水长天,不期然遇到一片金黄的稻田,眼睛想不放光都难,心绪像秋水一样无澜更难,没有人会对美无动于衷。 秋稻黄的美,是岁月的美,是劳动的美,亦是慢的美。 稻子不可能…
-
从打折菜说起 (作者:陈志宏)
我们家附近的大超市,每天晚上快下班和早上刚开门的时候,总能吸引一帮上了岁数的有年人来购买打折降价菜。不能说降价菜质量有多好,但是,买回去总还能吃,不会对人身体造成影响,价格上和正价…
-
中医情缘 (作者:赵杨)
我与中医的故事由来已久,我不能说生长在中医世家,沐浴着中医文化的光环长大,但至少也与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中医离不开中药,中药是中医的具体表现,中医药才是贴切的称呼,而母亲工…
-
湖边的村落 (作者:罗伟元)
大自然赐给了那儿一遍坡地,杂草树木丛中 “ 藏 ” 着小部分农田。树木遮挡了阳光,吸收了地里的营养,年年欠收,乡亲们把它看成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曾经,那儿还是别的乡镇所在地(大圆…
-
房东杨大娘(作者:李敬亚)
一九七二年六月间,我从五八0团一连调到新组建的自行火炮连,驻地在黑山底。这是一个较大的山村,背靠连绵的群山,村前有一条东西大土路,路南有较远的一片开阔地带,中间有一条小河流,溪水涓…
-
姥爷的奖状(作者:阿文)
我的姥爷是个大老粗。 他脾气很犟,性格耿直,喜欢直来直去,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 姥爷做事认真、干活仔细,认死理,是位很好的庄稼把式。 姥爷是一位老党员,曾在魏金三的党支部做过抗…
-
所见所闻(作者:陈志宏)
8356次列车从南京出发,历六个小时就来到了这个省的最北部的县级市邳州了。不能说这个邳州有多牛,就是徐州下车的人,比邳州差老鼻子了,这趟车到这里基本上下完了,就连五号卧铺车箱也下空…
-
竹林下女神:自然之美与内在之韵的完美交融
在深邃的竹林下,一个女人独立其中,她的美照令人瞩目。她的衣裳,如同林中的绿叶,清新自然。她的面容,如同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她的身姿,如同竹杆的线条,优雅挺拔。 她的眼神深邃而明亮…
-
我是一名水利战士(作者:夏成兵)
近年来,同学聚会、战友联欢等聚餐活动多了起来。而我这方面的活动却很少,年青时不太努力,没有上过中学,校友不多;因为社会关系等原因没有穿上军装,更无战友。但今年中秋节后,竟有人邀我去…
-
立冬随想 (作者:陈景胜)
今天立冬,秋天走了,冬天来了。 欣赏过秋日的绚烂风光,饱尝过秋风的萧瑟凄凉,感受过秋的缠绵惆怅,经历过生活的紧张繁忙,在依依不舍中,冬天的脚步却迫不及待地走来了。 春夏秋冬的轮回,…
-
谢家古院 (作者:何文魁)
昔日的古院虽山水相邻,依山傍水,可它三面环水,只有一条旱道,是实在的孤岛。而今的巨变,孤岛变通途,桥、亭、湖、山,天蓝地绿聚为一体,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无暇画卷,刻画得淋漓致尽,…
-
李开彦的家乡之行(作者:李敬亚)
癸卯桂香,天朗气淑,秋阳杲杲,北雁南飞。在这宜人的季节,老战友李开彦携夫人楊建玲从张家口辗转南下,舟车劳顿,来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过去虽曾来过多次,但每一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
-
金风升瑞气 丹桂映荣光—走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艺术馆瑞荣斋 (作者:王以太)
“金风伴我入华堂,瑞荣斋里翰墨香。” 在一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来到了座落于京杭大运河畔的邳州瑞荣斋,走进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艺术殿堂。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首次是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