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花(作者:张尊浩)

打铁花(作者:张尊浩)

大年初三,驱车到贾汪去看潘安湖彩灯大世界。既有以龙年为主题的龙的造型,又有以彩灯打造的诸如清明上河图的画卷;既有诸如川剧变脸和魔术杂技的现场表演,也有以童话人物、 四大美女为主角的呈现;既有遍地的玫瑰抒写的浪漫情,也有时光隧道穿越出的眩晕感。然而,让人们最最期待的,却是打铁花表演,那是人们不约而同赶往飘着荷花灯的湖的对面,那是从天一扎黑,人们已经在湖对岸环绕一圈的翘首以盼。

打铁花,终于开始了。最初,却只是在两个似棱形、似心形的造型里,让铁花在一个限定的区域内呈现。是在预热,也是在把人们向打铁花的那里召唤。如果有的人以为这就是打铁花表演,以自以为是不屑一顾地远离,那么真的是要如失去一个羞答答的爱人一样,要失去那伴随着夜色正对着你悄然打开心扉的打铁花的视觉盛宴了。

然而,我们没有离开,不只是因为对打铁花的好奇,而是因为在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候,我们在湖那边、清明上河图的画轴前游逛的时候,已经看到在一片偌大的田地里,有人在那里忙忙碌碌,不时地俯下身去在铁桶里点燃着什么、蓄积着什么,心知肚明,那是魔法师般,在给予我们一个夜色里的惊喜,我们也就静等一份打铁花的神奇。

打铁花,伴随着造型里的打铁花拉开的序幕,终于开始上演了。一开始,却似春节里人们伺机而往天上燃放的烟花一样,在湖边绽放开来。只不过不是往天上,而是在湖边的南岸,讨好似的对着湖对面的人们,熠熠闪现。而就在人们的惊呼声中,铁花连着铁花,在湖对面依次绽放,铁花四溅,而且打铁花一次比一次要大,似乐章似诗篇恢弘出色彩,映红了天。

打铁花,就成了那缤纷闪烁的一个源头;打铁花,就成了流光溢彩的一种呈现;打铁花,就映红了天上的星星;打铁花,就映红了我们的脸庞。打铁花,打出了铁花四溅的绚烂,打出来的是一份惊喜,打出了人们笑脸、欢颜。

打铁花(作者:张尊浩)

打铁花,那是热血沸腾的打铁花,那是生铁也能够滚烫的一种性状,那是生铁也能够熔化流淌的一种样态。打铁花,让铁不再冰冷,也让人们对铁、对铁一样的打铁人有着崭新的认识。那是在打铁花中对打铁人生涯的一种认识的转变,打铁花,是铁与打铁人在以别样的形象呈现。

在一定程度上,那是生铁,那是打铁人憋在心头的一种生态、一种质地、一种品质的展现。于是,打铁花也就成为发泄的一种方式、释放的一种方式。一如我在除夕的夜晚,看到一群群人们,放着电视机旁的春晚不看,似乎有着一种心的默契,开着车往云龙湖畔的空旷地集结,拿着、抱着诸如孔雀王、加农炮等各种烟花下车,聚集到云龙湖畔放烟花,没有人阻拦,哪怕有阻拦,也遮遮掩掩,于是,在那漫天放飞的烟花当中,人们就把自己一年的苦恼、一年的憋屈放飞到天间,就给自己一个开阔的心胸,就给自己一个明天的绚烂,就如这眼前的打铁花,把苦打成了乐,苦中作乐,打铁花就打出了浪漫。

打铁花,可以把天上的月亮,从圆打成自己想要的镰刀的行状;打铁花,可以让天上的太阳都湮没了色彩,都羞愧了容颜;打铁花,也就这样打绿了田野,也打红了秋色;打铁花,打出了心情的舒朗,打出了能够收割希望的臂力,也打出了田野的一片金黄;打铁花,打出了风俗,打出了民俗,打出了传奇。

打铁花,就从一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成为一种传承,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浪漫,成为一种舒展。打铁花,成为一种不惧风雨、不怕风餐露宿的豪迈;打铁花,成为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打铁花,迸发四溅的火花,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告诉大家一种携手共进出的传奇,也在让大家相互惺惺相惜,让劳苦的人就有了浪漫的情怀,就感觉到了抱团取暖出的生活温煦。

于是,打铁花,就成为在春节人们向往的一种目标,追寻的一个方向,回味的一种历史。打铁花,就与花灯,就与民俗,就与热爱生活的人们交织在一起,成为人们在世界当中行走的一种状态,成为苦乐年华的一种寓意,苦中作乐的一种标识。打铁花,就是用生命与生命碰撞出的火花,述说着一种生命的传奇。打铁花,花开花落,都是时光留下的印痕,都是岁月静好明证,我在春季里看打铁花,就聆听了季节的序曲,就把时光序章铭记在了心里,活力四射,奔赴远方。

打铁花(作者:张尊浩)

 作者简介:

张尊浩,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兼写作专委会主任,汉韵青少年文化创作中心创办人兼总编,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图书馆首届理事,徐州市职工诗词联协会理事。出版个人文集《风铃响起的时候》1本,主编和参编各类书籍26本,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新世纪素质教育研究》等10余个,在《人民文学》《徐州日报》等发表文章千余篇(首),部分作品先后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先后十余次应邀参加“作家进警营”活动,为徐州“好人园"撰稿人、中外名人辞典撰稿人,个人辞条和作品入编《中国文艺英才辞典》《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等多种版本、辞典和年鉴。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刘克宁
    刘克宁 2024-02-17 18:15

    纪录乡土,描绘生活,让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