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滿城飘香话桂花 (作者: 陈景胜)
走在大街上,散发着桂子花开香满城,很是惬意。 桂花是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科学研…
-
老秦和他的遗憾事(作者:李敬亚)
提起秦跃华,凡是在岱山工作过的,可能有不知道的,但说起老秦,却是无人不晓,多少年过去了,大多还能想起来这个人来。 老秦是岱山水利站的技术员,才庄村人。在乡机关工作人员中,当时他岁数…
-
落叶之伟岸(外一章)(作者 :周 波)
说起来,你该是绿的前生,也可说绿叶是你的来世,都有各自的时空,坚守自己一份内心,翠绿的或枯黄的……有人说,你是秋天的“主义”,有哲学、有艺术、有美学,一点也不为过……纷纷聚集于路途…
-
庆祝中的“形式主义”有多重?(作者:周 波)
今天是10月1日。一年一度的国庆又来临,举国上下,欢度国庆无可厚非。但欢庆之时也要力避形式主义,规模适度,注重实效,注意节约。 近些年来,各种庆祝活动比较频繁,办会、办节,夸张一点…
-
媒婆(作者:姚旭)
到了成婚年龄,往往都爱形容交上桃花运。眼花桃花正开,不由得想起旧社会穿线搭桥的媒婆来。媒婆在咱们乡村,也就是城市人所说的婚姻介绍人。一桩婚事的成与不成,多数取决于媒婆的说服技巧。媒…
-
八月桂花遍地开(文/徐敬军)
今年中秋节前,约好友几位,到姑苏城外赏秋赏桂花,座公交27路,从方洲小学南上车,直奔《桂花公园》,行程大约五十分钟,好巧公交车上不知名的游客手机中正播放巜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家喻户…
-
中秋节的温馨回忆
中秋节,这个盛满着丰收与团圆的佳节,既承载了古老的敬月习俗,又凝聚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情感。我想,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秋节故事。今天,我想分享一段我与中秋节的奇妙缘…
-
故乡的老屋
乡愁是对故乡的眷恋,是对往事的回忆,乡愁故乡的亲情,是那不能忘记的老屋
-
剪纸进入大学堂 ——采撷大学剪纸一堂课的前前后后 (作者: 张先敏)
江苏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团委书记学生科科长,卓雅工作室指导老师林磊和学院辅导员李军、陶永硕,在研究卓雅工作室的教学计划。辅导员李军讲:“卓雅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很受学生欢…
-
我四岁时的碾庄圩战斗懵懂记忆 (作者:徐尚云)
1948年末,我四周岁还不到。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就打响了。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一些,虽是懵懂,但烙进了脑海。一件件、一桩桩,只要一想起来,就觉得恍如昨天历历在目。 我们村…
-
看戏 :文/徐敬军
邳县(邳州市)柳琴戏剧团下乡演出,消息一传开,全公社都沸腾了!我们公社所在地的村社员们都高兴的互相传递着消息,大人们听到后很平静,不是不喜欢看,因为不舍得花那二毛钱,二毛钱能买十盒…
-
张新众和他的九朵金花(作者:李敬亚)
我的老家宗庙村,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叫張新众。他的父辈很早都去了徐州城里经商做生意,所从張新众很小的时候就在徐州求学。他这人特别聪明,喜爱医学,学有所成。青年…
-
新兵连扫描 (作者:张士伦)
1964年底,我在邳县水利局招聘当技术员。写新闻报道是我的业务爱好,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不少稿件,被《新华日报》农村版聘为特约通讯员。我这个专长被接兵部队知道了,作为特招的一位新兵…
-
秋分絮语 (作者: 陈景胜)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此时,昼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已过半,阴阳相半,秋色平分。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同时,北雁南…
-
想起母亲 (作者:陈志宏)
我的母亲聪明灵巧,勤劳善良,她那耿直的性格,从来不会说谎,敢说敢当。 母亲小的时候,家庭显赫,父亲身为国民党时代的一县之首,她大小姐的身份,在徐州少华路上小学时就显露出来了。 母亲…
-
淡蓝色的回忆(二):文/金川
毛主席逝世以后,无论是领导们还是群众都深深的叹息流泪。有的人说天塌啦,心里特别悲痛。 当时,我的家从铁富公社迁到港上小学,住上了砖结构的瓦房。二哥喊我名字,我抬起头看见二哥把一根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