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是一个日子,但却又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甚至超过了”春节”这个日子的意义。一年365天,似乎都在等待着这一天,它就是365个日子里最特殊的一天。
觥筹交错的宴会、亲朋好友的聚会,都是要给它让行的,都要让位于它的。只因年三十与其说是一个日子,倒不如说是一个仪式感满满的一天,是一个顶天立地、牢固于心的一个意象,是属于一个民族乃至是一个家的意象存在。
年三十,“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三十就是一个奔赴的日子,无论你是在天南地北,还是在天涯海角,都一直渴盼着,紧赶着慢赶着,着急忙慌都要归来的日子,一个坐汽车、坐轮渡、坐高铁、乘飞机都要到达的日子。这个日子里有光、有温度、有温暖。它就在归来的人们的心目中,超越了摩天大楼,超越了高楼大厦,超越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所给予的印象,哪怕只是茅屋、只是矮房都是要到达的岸,要归来的家。
年三十要站立的地方,是家,是倚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是一个梦想出发的地方。年三十,如果是一个印象,那么,它就是砖瓦所垒积起来的一个个家的印象,一个个家的形状,而这家的形状,无论是如杜甫所说的粗陋茅屋也好,还是价值万千的繁华别墅也好,但在归来的人眼睛里,它就是一个家的意象,而且还会在年三十这个日子到来的时辰,就会在清晨早早的就会贴上春联,让它更有家的样子,更有喜气的样子,更有一个辞旧迎新的样子。此时哪怕过去的春联再好,还是完好无损的存在着,但已经是完成了使命般的把它撕掉,而又在这年三十随着新春联翻开了新的一页,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这也是更加固定了家的印象,是给家更加加定了它的符号,给家更加固定了它的意义,给家一个名副其实的一个崭新的符号,能够仰望未来,能够脚踏实地从这儿走出去,就是心里有希望,背后有支撑,前方有方向。
在年三十这天,这个家就变了模样,家里的成员从小到大,由老到小,都忙碌着各自的事情去除尘雾,去擦玻璃,去擦窗户,去贴窗花,去给这个家画自己喜欢的符号,让家有属于家里人所给予的标配,哪怕是逼仄低矮而不啻于公主的宫殿,这是我们无论行走多远,都要回归,都愿意驻足,都愿意奔赴而来的地方。
在打扫房间灰尘的时候,在擦窗帘的时候,那窗帘上的灰尘忸怩着,像雪花般飘落而下,在阳光下如雪花般翩翩飞舞着,也感受着家所给予的一年沉积里的照顾,盘旋着、歌舞着不愿离去。辞旧迎新,最终离开了家,让家更加宽敞,让家更加整洁,也让家更像家。
这都是在年三十,在家里边,男女老少全家动员所拥有的一种热热闹闹的影像。而这房子里边,除此之外,这个年三十,也就有了家的温馨,而且这家里还氤氲开来的是家的味道,那就在乒乒乓乓所剁的肉馅儿里,那就在爸爸妈妈妈妈所做的独有的味道的食物里,那就在大家一起动手来包的饺子里。
虽然,我们在外边也吃过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乃至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是,这里的美食,年三十,有爸爸妈妈所做的美食,那是独一无二的,那是无与伦比的,那是家的味道,那是从小陪伴着我们滋养到大了的味道,那是我们的胃能够识别的味道,那是我们尝一口就能感觉到来自亲情,来自家的味道。这是不是就像贾平凹所说“人的胃是有感情的,你小时候喜欢吃什么,长大了就还是喜欢吃什么!”而这种味道就是家,特别是在逢年过节,像这样的时候,父母所给打造的,用食材打造的,不同于别人家的味道,而是只属于自己的爸爸妈妈所给予的味道,那是多少年都难以忘怀的味道,那是家给予的能够让自己一辈子都回味无穷意味深长的家的味道。
由此看来,不只是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那独特的味道让人忘却,也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种味道是让大家在共长,共饮,共同的亲情的氛围里亲情融合、情感加深的一种味道。你没有看到吗?在年三十这一天,是只属于家人,只属于我们家里人才共餐在一起来进行欢乐的味道。
如果说你与朋友聚会,与亲友聚会,那只能排在年三十之外,而在年三十这一天,只属于家人,这就让家的情怀由此更加浓烈,让家的情感更加的稳固,固若金汤。而由此有这一个个小家的稳固,才有国进而有了天下,才有了天下太平。于是国家也呵护我们每个家,也珍惜这个家,也就有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让大家在家里共庆,共祝这个家。也在春节晚会中,感受其乐融融大同小异的家,就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大家共筑国国家这一个家。在家里边感受家的温暖的同时,而感受了国泰民安、国家昌盛所给予的温馨美好的时刻,让年三十更加富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年三十的你我,也就品咂了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味道,一个民俗的味道,一个文化传承的味道。
年三十,这个日子就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如烛光一样闪耀着温暖,是点亮中华每个家庭的灯盏,你我在里面,感受龙跃中华,龙腾四海。龙飞九天皆平安!万事龙凤呈祥,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
张尊浩,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兼写作专委会主任,汉韵青少年文化创作中心创办人兼总编,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图书馆首届理事,徐州市职工诗词联协会理事。出版个人文集《风铃响起的时候》1本,主编和参编各类书籍26本,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新世纪素质教育研究》等10余个,在《人民文学》《徐州日报》等发表文章千余篇(首),部分作品先后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先后十余次应邀参加“作家进警营”活动,为徐州“好人园"撰稿人、中外名人辞典撰稿人,个人辞条和作品入编《中国文艺英才辞典》《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等多种版本、辞典和年鉴。
评论列表(1条)
烟火年三十,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