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老家味道–芝麻盐 (作者:郑彦芹)
老家邳州,人文荟萃,历史厚重 ,底蕴丰厚,有6000多年的大墩子文化遗址,流淌千年的运河之水从这里穿过,孕育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化。还是一门三烈的宋绮云,徐林霞,宋振中烈士故里。陇海…
-
军旗颂 (作者:陈景胜)
猎猎军旗,红底金字,五星引领,八一生辉。迎风飘扬,似火如炬,燃烧熠熠;军号声中,所向无敌。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人民军队,为了人民。长风破浪,扬帆沧海,扬我国威,护我社稷。伟大时代,…
-
运师,我们的文学摇篮 ——上世纪六十年代邳州文学点滴 (作者:黄 清)
写这篇小文的缘起,大半是看了下面两份资料文字: 一是《邳县志》,第二十二编文化第二章文艺创作,第一节诗文简记“张文英的《篱笆记》,1979年被编入《江苏短篇小说选》”; 二是《邳州…
-
这忙该帮(作者:黄兴洲)
一天,门前来了个妇女,吃力地推着一辆电瓶车,看年纪,五十多岁,满头满脸都是汗,胸前胸后褂子贴在身上,气喘吁吁地问我:“大哥,有气筒吗?我的车胎扎了,找不到修车点,累死我了。” 我门…
-
少年夫妻老来伴(作者: 陈志宏)
人为什么活着,到了今年的七月三十一号的一次晚餐上我才明白,那就是为了"情"而活。 记得那天晚上我约了五位朋友,因为来了六位,多的一位是指导我写作的黄老师带来的。入场坐下后,黄老师向…
-
军旅散忆 :外三章(作者:李敬亚)
一、战友李开彦 你是农民的儿子,你从贫穷的乡村走来。 刚满十七岁那年,脸上还带有少年的稚嫩,就满怀激情走进了军营,从此,你开始了四十多年军旅生涯。 执着追求,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一…
-
全能的之富 (作者:陈志宏)
如果说世上有全能人的话,就没有多少会人相信。然而,这是真的,用我朋友之富的话说:"大哥,说实话,除了生孩子,我不能外,所有的家务活,没有能够难倒我的。" 初听这话时,我不太自在,心…
-
小草赢得春色浓——邳州籍著名儿童作家杲向真侧记 (作者:张士伦)
1980年,我在北京买了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胖和小松》,才知道这本集子的作者杲向真是邳州人,以后我便处处留心起她的作品。新华书店不断出现她的新作:《风雨中的小鹰》…
-
軍旅散忆 ——《九一三》事件之后(作者:李敬亚)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这天夜间林彪乘三叉机倉皇出逃。这一事件曾震惊世界,更震惊国人,事后也是妇乳皆知。对作为当年正在北国边防当兵的我们,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那时,我在一连五班…
-
小草又青青: 文/郑彦芹(南京)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草就在枯荣间,成就了一年四季,见证了时代变迁。说起小草,绕不开的是少年记忆,绕不开的是一份桑梓情怀,花季到花甲,青丝染霜花,离开家整整几十个春秋,每当到看…
-
观潮 :文/徐敬军
2021年5月,苏州市工业园区老年大学摄影班全体,近四十人,除特殊情况请假的之外,基本都参加,专门租个中巴车,采风三天,第一天:深奥古村,第二天:鲁镇,鲁迅故乡,第三天:海宁、盐官…
-
军旅散忆 —— 欢送老兵(作者:李敬亚)
部队是铁打营盘流水兵。每年都有老兵退伍,新兵补入,循环往复,这叫新陈代谢,只有这样人民军队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什么时候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我在部队的几年里,每…
-
山村赌王 : 文/徐敬军
村上人、队上人都叫他赌王,他笑而不答。 三村二乡都知道他,也知道他大名叫袁超俊,外号大家还叫他袁拐子。 他父亲叫袁成坤,我叫他袁大爷,袁大娘,他老夫妻在我们队,有好多可笑的故事,袁…
-
军旅散忆—— 家属来队(作者:李敬亚)
在部队,家属来队有两种情况。一是干部家属来队,二是老兵家属来队。干部家属来队不用说了,按规定住一个多月,但住上两个月也很正常。但战士家属来队,上级有严明的规定,最多住上十五天就得走…
-
弘扬王杰精神(作者:李文祥)
王杰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1965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65年7月14号他组织民兵排雷训练…
-
军旅散忆 —— 老排长梁金谦(作者:李敬亚)
四年前,河北曲周县李金平和张明海两位战友相约,想去看望我们八二炮连原三排长梁金谦。因不知具体地址,金平打电话问我是否知道?我说你真问准人了。我告诉金平,到来水县城边有个叫三里铺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