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醉美夕阳好,晚霞如歌情——杨玲先生《晚霞如歌》序 (作者:徐景洲)

    七年前我曾为杨玲老师的第三部书《醉美夕阳》作序,没想到他要出版第五部书时,又来邀我作序。那是2022年9月20日,一个金风送爽的初秋下午,我的微博是这样记述的: 每次从北京回邳州,…

    2023-06-02
    22.5K
  • 运河图像记忆与日常生活的呈现 (作者:刘朝晖)

    摄影技术的大众化传播使得图像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它不但可以留存现实世界的图景,更会唤醒深置于心的历史记忆。诚如巴西学者威廉·弗卢塞尔所言:“技术性的影像把整个历史吸纳进来,…

    2023-06-02
    01.6K
  • 老柿树(作者:黄兴洲)

    五十年代,老家的东北角高台上有一棵老柿子树,不知多少年了,树干比水桶还粗,上顶有三枝分杈伸向三个方向,树皮粗糙,裂裂疤疤,每梃树枝上又长出三、五枝杈子,每枝都生出数不清的果枝,枝茂…

    2023-06-02
    01.1K
  • 陈酿 ——我与《东方散文》的故事 :文/令军信

    往事如酒,盛放于岁月之坛。回首昔日,那些与《东方散文》有关的点点滴滴,如同一杯杯陈年佳酿,在夏日的午夜里随风游走。丝丝缕缕,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记得那一天,无意中在朋友圈翻到一…

    2023-06-02
    02.7K
  • 乐活 (作者:沈静)

    远处一群羊儿,在主人鞭子的指挥下,边吃草边向前移动。我和德宝爸爸带着德宝,踏着河滩里的沙土,拨开没膝的野草向羊群靠近。牧羊的老婆婆手拿羊鞭,转身瞅了瞅我们,又侧头看了看不远处正在耕…

    2023-06-01
    01.2K
  • 我与“东方散文”的情缘 : 文/ 王延林

    5月26日上午,天气有些炎热。我在忙完了家务活后,身上微微冒汗,便坐在阳台上休息,随手拿起手机刷起了微信,不经意间翻到我昨天与《东方散文》总编憨仲老师的聊天记录。这段时间以来我连续…

    2023-06-01
    01.5K
  • 我和文字结缘 ( 作者: 陈景胜)

    我最初接触的文字,应该是在父亲工作时代留下的已经泛黄的日记本上,或者是姐姐学生时代崭新的教科书里,我想我一定弄脏甚至撕毁过它们。那时,对于代表着文明的文字,我是一个野蛮的入侵者,我…

    2023-05-30
    738.0K
  • 粥 (作者:陈志宏)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朦胧记事起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里,我吃喝玩乐,消磨了许多美好时光,我不后悔,因为我本身是个平民,胸无大志,对自己要求不高,又是个没有什么追求的人。不…

    2023-05-30
    22.5K
  • 英雄王杰精神永远在路上(作者:顾遵亚)

    2022年11月2日去北京宛平城观看秋天的银杏树,经过卢沟桥时,发现一家书摊上排满了各类陈旧的连环画、小儿书和各种杂志、报刊。其中二本连环画把我吸引住了,一本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一一…

    2023-05-29 散文
    63.8K
  • 大运河畔知青事 (作者:李宜丰)

    1970年5月30日,天下着淅沥淅沥的小雨,邳县革命委员会在人民剧场召开大会,欢送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革命。会场外红旗招展革命口号悬挂,高音喇叭播送着革命歌曲,来开会的知青和送行…

    2023-05-29 散文
    105.9K
  • 老香椿树(作者: 黄兴洲)

    在老杏树旁边有几棵老香椿树,听娘说是爷爷栽的,有几十年了,最老的那棵树干有三把粗,高五六米,采摘树顶的嫩香椿芽时得搬梯子,老树又分孽出几棵,有的也都鸡蛋粗细,年年都孽生出成簇的一些…

    2023-05-29
    32.4K
  • 他在文学评论的天地里,骄傲地孤独,孤独地骄傲——第七届蚕桑文化节暨“父亲节”征稿大赛启动前夕拜访王景陶先生(作者:李坚强、 冯艳春))

    暮春花归去,浅夏绿意来。 5月23日上午,就在第七届“中国·徐州”解忧故里蚕桑文化旅游节暨研学实践活动启动大会刚刚顺利召开,解忧故里蚕桑文化旅游节暨“父亲节”征稿大赛即将启动之际,…

    2023-05-26
    42.1K
  • 老家门前的老杏树(作者:黄兴洲)

    五十年代,我家门东旁有一棵老杏树,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载,我八岁时,树干有蒜臼子粗,老本比我高不了多少,一米三、四,老本上有两个分支,成人字形,比蒜棒子粗一点,八字形向上长,然后又分…

    2023-05-25
    44.1K
  • 岁月无情尽沧桑——写给我的59岁 (作者:王宇平)

    癸卯兔年正月十七,是我五十九岁生日。不知不觉迈向“花甲”门槛了。回望走过的岁月,我诚惶诚恐,忽然惊觉于:我不止是年过半百,而是“大半生”岁月已经流逝!如今双鬓已然斑白,精力也不比往…

    2023-05-25
    01.2K
  • 遥远的村庄:文/林友侨

    01 我的思绪常常回到童年,回到粤东乡村,不仅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还因为那时的村庄三面环林一面水,到处流淌着田园诗般的情调,实在太美了。 我常想,如果童年的村庄保留到现在,一定…

    2023-05-22
    01.4K
  • 走进西安 (作者: 陈景胜)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于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举行。历史上,西安是延续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正是由西安一路向西,绵延万里,将当时最耀眼璀璨的文明串联起来,…

    2023-05-22
    59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