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产“名人明星”,悲哀 (作者:周 波)

盛产“名人明星”,悲哀 (作者:周 波)
当下的5G时代,再说起“名人明星”,大家会异口同声,归功于传媒的发达,尤其是微信、抖音的时髦,随便哪个人的名字和面孔,很容易让公众熟悉。

风气所染,即使在寒窗下苦读的书生们也按捺不住,纷纷破窗而出,人们仿佛已经羞于默默无闻,争相吸引传媒的注意,以增大知名度为荣。可不可以这样说,从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千年才出一个文化名人,而如今要找一个自认不是名人的人也不容易了。

一个人不拘通过什么方式或因为什么原因出了名,他便可以被称作名人,这好像没有多大错。不过,到了盛产“名人明星”的程度,就未免滑稽了。

在大众的概念中,名人是写出了名著或立下了别的著名功绩,因而在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这是两者的界限。明晰了这个界限,人们就不至于犯那种把明星写的书,当作名著的可笑错误了。

在当下,无论是做名人,还是当明星,都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诚如李白所云:“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做明星却能够现世兑现,活着的时候就名利双收,写出的书虽非名著(何必是名著)但一定畅销。于是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学者身份的人频频在媒体上亮相了。学者通过做媒体(包括电视)明星而成为著名学者,明星通过写书而成为畅销作家,乃是当下两个相辅相成的有趣现象。

目前,朋友们在一起闲聊,一致认为,无论是见名人明星,尤其是名人意识强烈的人,还是被人当作名人见,都是最不舒服的事情。在这两种情形下,似乎朋友们的自由都受到威胁。其实,最好的朋友都是有才无闻的普通人,而这世上,多徒有其名的名人。

名人明星,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走样的,总是不合身,都是那么花哨。坚信,真正的名人(明星也罢)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