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诗人”拾荒记(作者:周葆亮)

卡通招手外卖小哥图片素材免费下载 - 觅知网

“诗人的视觉更清晰、更具洞察力,可以把事实美化,能展现那些未知的美。”卡尔顿.诺伊斯写在《诗歌总论》的这句给予诗人的话,似乎是对拾荒诗歌的授奖词。

一切伟大的、真正的诗歌,都是灵感的呐喊。“我承认!为了孩子上学去送礼了/我不是一个纯粹的人/我的骨头里钉入了钉子/铁的硬度让我的骨头很软/我的体内蓄有足够的氧和盐分/我甚至听到了金属浸蚀的滋滋声/人生是否真的需要一场大病来体会健康?/作为农民工我有的是力气/可以瞬间拔出钉子/却要用漫长的后半生来抚摸伤口/承受,骨子里遗留的锈”。这首诗歌是美的,美在诗人解剖自己灵魂深处的“污渍”,美在诗人敞开心扉“坦白从宽”,用自己灵感的呐喊,把读者指向“未知的美”。因为,“这些文字可以在我们的心底激起想象和意义。”谁能料到,题为《我不是一个纯粹的人》这首短诗,竟出自一位生在苏北,定居昆山的“骑行诗人”拾荒之手?

拾荒,何许人?邳州市官湖镇王庄村王计兵者也。他是个不高的、体格匀称的瘦人,那瘦弱的不算魁梧的身躯,出现在两轮电车上,努力睁大一双眼睛,行驶在送外卖的路上。把外卖交到客户手里后,他的灵感便滋生出自己的诗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呐喊,唯恐遗忘,顺手从外卖包里掏出笔记本和杆子已经发光的笔,麻利地记下来。了解他的人,送他雅号“骑行诗人”。

高手在民间。能写出高质量诗歌的诗人拾荒,竟是一位外卖小哥。这一反差吸引记者目光,引起媒体关注。《工人日报》记者车辉采访拾荒后,发表《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的长篇通讯:“面对媒体来访,50多岁的外卖骑手王计兵显得很淡定。他在文学创作上已小有成就,但依然靠着在苏州昆山开的那个60平米的小超市维系着一家五口的生计,同时利用半天时间兼职送外卖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拨通王计兵的电话,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我觉得生活就像地里的豆角、黄瓜,需要竹竿助其枝蔓攀爬,文学就是我的那根竹竿。”王计兵笃定地说,文学创作不是解决生计的工具,而是一个梦想,一种精神支撑,“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才是有滋味的。”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追问,上文提到他是邳州市官湖镇王庄村人,为何记者采访时又说他“依然靠着在昆山开的那个小超市维系着一家五口的生计”?没错。树挪死,人挪活。从小爱好文学的王计兵,喜欢读书,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随身带书的习惯,不管是在店内待客,还是在送外卖途中,他的包里都有书,还有纸和笔。

谈及为何背井离乡去昆山?他的眼里涌出晶莹的泪水。23岁那年,王计兵写出一篇两千字的微型小说《小车进村》。这篇反映苏北农村日常生活的作品,被刊登在郑州的《百花园》杂志上,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百花园》杂志社总编杨晓敏还亲笔写信鼓励王计兵,让他保持创作热情。并随信附上25元稿费,这也成了他创作生涯的开端。种下诗人梦想的种子,静待发芽、开花、结果。

随后,王计兵又陆续在国内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十余篇。渐渐地,王计兵萌生了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为此他放弃了务农,将自己关在村办桃树园里一处用玉米桔梗搭建的简易房子里,昼夜不歇地写作。当时自己因长时间高强度握笔,手上起了厚厚的茧,虎口中心都磨出了深深的凹槽。

潜心写作,不务农活,被父亲视为不务正业。一天傍晚,趁王计兵走出草房透风的当口,父亲一把火将草房和20多万字的小说稿焚毁。王计兵眼含热泪,决然离家打工。这是“代沟”的悲剧,也是诗人茁壮成长的“前奏曲”。

在东北当过钳工,在新疆砌过土坯,在山东做过水果批发,也曾短暂回到徐州,在老家开过两年翻斗车……从1993年起,王计兵为了生计辗转全国各地。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2002年,王计兵一家五口揣着500元到了昆山,并定居至今。初到昆山的王计兵靠捡废品维持生计,这也成了他笔名“拾荒”的由来。

20年漂泊他乡,奔波在送外卖的街头巷尾,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精神支撑,琢磨一个笔名拾荒,送外卖之余,他写诗3000余首,成为送外卖路上的著名“骑行诗人”,迎来央视、工人日报社、苏州电视台、扬子晚报等众多媒体采访报道,从一个普通的外卖小哥蜕变成“著名诗人”。

《赶时间的人》则是他兼职外卖骑手,奔波送餐的心情:“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1991年,王计兵开始写诗,或许是深受汪国真的影响,王计兵的诗中,能发现汪国真的影子。统计一下,有40余首诗歌发表在《诗刊》等省级以上刊物,他的《棉花》获得徐志摩微诗大赛三等奖,《白纸黑字》获得第二届微诗大赛金写手奖。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超说过:“天才诗人有一个标志,在三言两语的言辞中‘聚拢’存在本身。”他认为,“好的诗歌写作,体现了‘小就是大,少就是多’的诗艺原则,在此,诗歌之大,不是指题材体积、语境幅度的庞大,而是敏悟力的强大,发散力的广大。”

拾荒算不算一个天才诗人?有诗为证。你看《地图》:“苍蝇和地图/一只苍蝇,在地图上/肆无忌惮/一忽儿山东,一忽儿上海/一忽儿河南,一忽儿湖北/手持蝇拍的人,反而无所是从/拍死一只苍蝇很容易/可它死在哪儿/都会留下,不易清理的污渍”。

再看《无题》:“刀子在成为凶器之前/仅仅是铁/憨厚本分的铁/被人摁在炉火里焚烧/夹在砧铁上捶打/受尽酷刑/才成了刀子/而凶手在成为凶手之前/也常常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

形象否?逼真否?值得深思否?很平常的苍蝇、地图,普通的铁打成刀子之前就是一块铁,经过火烧锤炼成了刀子,继而联想到人在未成凶手之前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捧读之,是否浮想联翩?

还有一首《省略号》也是值得欣赏:……/一排最不起眼的小黑点/多像一溜儿沉默的人头/每一个都如此雷同/每一个又都无可替代/他们的沉默/是千言万语的沉默/是千言万语后的沉默/就像一群乡亲/在一张桌子前面排队/投票时的沉默。短短数行诗句,把平常的省略号拟人化了!揉进去多么复杂的情感啊!用省略号比喻成人头,形象逼真!咀嚼有味!

不得不读他的《倒影》:看这些柔软的水/是如何将这沉重的山/轻松倒吊的/像一位母亲,轻轻/提起婴孩的双脚/水也倒掉我,充满慈爱/查看我的肛门/让我在人间干干净净。

精炼含蓄的八行短诗,水中倒影的山,比喻成被倒吊的“我”,让“我”在人间要干干净净做人!赋予一个诗句子鲜活的生命!他的诗,语句撘配巧妙!想法独到,大胆创新。

50多岁的王计兵,谦虚低调而又脚踏实地。他走上诗歌创作之路,写出更多诗歌精品。一位智者说:“诗歌是所有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像人的心灵一样千古不朽。”拾荒,这个流淌着打工者乡土气息的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体现‘小就是大,少就是多’的诗”里成长,王计兵的诗集《追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让喜欢读诗的人慢慢品味,在一行行诗里领略拾荒的风采。

作者简介:

周葆亮,1963年3月生于江苏邳州农村,系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杂文学会、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等会员,《作品》杂志评刊员。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作品》《脊梁》《青春》《大风》以及《人民日报》等发表小说、散文作品百余万字,出版了长篇小说《暖阳》、散文集《笔耕农电》,获国家、省、市级奖项30多次,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