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作者: 孙曼)
《清塘荷韵》是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一篇散文,收入《季羡林散文集》。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望和…
-
心静如水 沉默是金(作者:逍遥游)
漫步六保河边,情浓的黄昏。一轮弯月斜挂在树梢上。人间凄美,明月在天。大地弥漫着静谧的柔情。清风徐徐吹来,靜静的原野里,那些朦胧而萧散的画,托举着爱和美的那耐人寻味的深刻的含义。 在…
-
学会宽容(作者:陈景胜)
11月16日是国际宽容日。宽容是如此重要,又是如此稀缺,以至于联合国特别规定每年的十一月十六日为国际宽容日。宽容是一种姿态,是生活中的一种美丽。宽容是一种生活方式。宽容,是无边的蔚…
-
只有守正,才能创新(作者:刘同富)
一个崇尚的新时代,需要每一个人的作为。因为不分老少,人人都在行进的路上。面对路上的未知,仅且依靠自身,才能前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吾要登高望远,…
-
赶走夏天 (作者:李文祥)
秋已经酝酿已久,决定赶走夏天,命令风使劲吹,吹起尘土和落叶,眯着夏的眼睛。命令稻谷,高粱等作物,用身体扑,撕烂夏的四肢。命令苹果,梨等水果部队,狠狠地砸,砸破夏的头颅。命令云在上面…
-
六情一国情、家情、友情、亲情、爱情、我情(作者:刘同富)
首先国情和家情是:家国情怀,友情是:友谊长存;二是爱情和亲情是因为有了爱情,所以亲情才能得以延续;我情是只有爱戴自己,才能去爱护别人。一、“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
从《背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得失(作者 :杲绍祜)
朱自清的《背影》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入选初中教材历久弥坚。是什么吸引众多师生的眼球?我觉得是它凸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才会感人至深,为人所深…
-
方言考证不出《金瓶梅》作者(作者:徐景洲)
从方言入手考证《金瓶梅》作者,似乎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独特的一定地域的方言,的确能为作者生活与写作的地区,划定一个有限的范围,从而为进一步解开作者之谜,打下有利的基础,所以,在已考…
-
自信与自强(作者:刘同富)
作为一个人,每个人的想法、理想、抱负都是不一样的,这不容置疑;古人说得好:“人上百,形形色色;人都是不一样的,自然这些人追求都不是一样的;每个时期,每个时期你角色不同,想得到的和取…
-
崇高的事业 多彩的人生——《坚守》序(作者 :朱广生)
编者按:日前本刊发表的马其亚先生的《由吸烟想到平民县长朱广生》一文,引起读者极大反响,纷纷留言,表达对已故朱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追念他在邳州当“草根县长”时的近乎传奇的真正的人民…
-
“杏林”与“杏坛”,一样吗?(作者:马其亚)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微信群很多朋友互发微信祝贺节日。有人把老师比作杏坛,也有人把老师说成杏林。很多城市有“杏林苑”和“杏坛苑”小区。杏坛、杏林都与杏或杏树有关,虽然一字之差…
-
怀念伟人日记 (作者: 徐景洲)
四十四年前的今天,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我写下这篇长日记,记录了当年20岁知青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感,那真是亿万人民失去最亲亲人的痛苦啊!。近半个世纪过去,世事沧桑,但老人家开创的…
-
功到自然成(作者:刘同富)
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滴水长年累月的落在石头上最后把石头滴穿了。成与功同时且也与熟能生巧息息相关:北宋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一天,他在家练箭,十中八九,旁边…
-
一缕画香( 运师附小五(2)班 袁琨来 )
笔者喜欢画画,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
祛石小记 (作者:天山)
仲夏的午夜,潮湿而燥热。晚间发起的胸闷和隐隐作痛,已冲破服药自愈的防线,发展到了剧烈疼痛的地步。疼痛渐渐的辐射到肩胛,淋漓的大汗浸湿睡衣,一种危及生命的恐慌相伴而来……在迷困与疼痛…
-
要饭小女孩(作者:黄兴洲)
某天晚上我应约去酒店喝喜酒,骑电瓶车路过公安大楼东边绿化带边,从树边迎面出来一个小姑娘,十岁左右的样子,天色已有点黑,女孩的模样不十分清楚。她怯生生地拦住我说:“爷爷,给我两块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