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的当代性 (作者:炮车中学星河文学社 王嘉艺)

论经典的当代性 (作者:炮车中学星河文学社  王嘉艺)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的是笑容······”每当这首老歌响起,心中总是莫名的感动和自豪!五千年啊,人类文明一路风尘,历经沧桑,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岁月的沉淀,成了流芳千古的经典。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当代,我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淡漠经典,认为它“没意思”,是“没有价值的老古董”,于是整天捧着手机,对着电脑,追求新式文化快餐,心却越来越浮躁,精神越来越空虚。经典之所以万世流传,因为经典更是浸润了人伦天理与道德修养,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呈现的精神弥足珍贵,绝不会被所谓的“新文化”冲击得无影无踪。 “人无信不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礼之用,和为贵”等一条条民本思想,依然影响着现代人为人处世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学习方法依然是指引的我们求学之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对我党制定方针政策治理国家仍就有借鉴意义。经典,它是现代的根基,这骨子里的精神,只有认真品味,方知其味。

近几年,经典文化类节目应时而生并火爆荧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如涓涓清流,让精神回归,让我们看到浮躁的社会人的精神的出路和希望。在这大赛中,不少中国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在舞台展示着他们非凡的才华,精妙的中国古典文化再次让世人惊艳。第二季诗词大会,上海00后武亦姝,淡定从容,跟对手过招信心满满,让观众啧啧称叹。“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寥寥数语,借助小小蟋蟀来展现出天气的逐渐变凉。武亦姝语音一落,全场掌声雷动,这掌声不仅赞叹武亦姝的知识渊博,也是对经典文化的肯定。这诗词大会不仅仅是选手的比赛,还是中国经典诗词的精彩亮相,嘉宾精准的解说让人如沐春风,更是我们精神的饕餮盛宴,是对心灵的大洗礼,这引发人们对经典的再思考,让诗词熠熠生辉,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不正体现了经典的当代性和传承性吗?

论经典的当代性 (作者:炮车中学星河文学社  王嘉艺)

2018年,金庸先生的病逝,让几代人为之伤感,若不是被金庸先生文学作品彰显的精神感动过,人们也不会如此感念。斯人已逝,佳作尚在,侠义与正气永流传!这本身就是大众响应经典文化的积极现象,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而那些无病呻吟、以丑为美的怪诞文学呢?最多给予人们感官一时的刺激,却无法感染到人们内心最深沉的地方,待新鲜感一过,这些哗众取宠的流行之作就会被人们遗忘。

我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翻阅多少中国医学的典籍,经历多少次实验,发现并提炼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的死亡率,挽救人类成千上万条生命。她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祖辈的典籍,这难道不是对经典的传承吗?

五千年来,中华经典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这经典不仅有文化知识,更有民族精神。这经典历久弥新、璀璨生辉,成为文化的灵魂。我们当代人更应传承和弘扬,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屹立在历史长河中。

(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