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向何处去 (作者:周 波)

散文写作向何处去 (作者:周 波)

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各种写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无论是地铁、公交、机场、火车站,还是咖啡厅、快餐店、酒吧、理发店,往日的喧嚣被另一番景象替代:大人孩子,男人女人,人人聚精会神,盯着那手机屏幕,划动手指,沉浸在忘我阅读中,“低头一族”已成为无处不在的风景。

面对每天微信写作的“散文一族”,其依赖的纸媒在退缩。刊载散文的杂志越来越少,订数越来越小,即使发表出来,也往往是同行间的相互关注。写作者都明白,文本是在阅读中完成的,缺少读者,没有对话,写在纸上、微信上的文字失去了温度,进而丧失了生命力。

散文作者要摆脱如此尴尬之状,笔者以为要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少一点虚构性,是散文区别于虚构文本的特质,也是当下读者阅读兴趣所在。尽管散文没有小说那样编织紧张有趣、一波三折的故事的功能,难以转换成影视剧,但生活的真实性往往更能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例如,云南“鲁甸地震七日祭”,《春城晚报》发表昭通作家一段文字就很感人。“昭通,一片彻底奉献了自己,又永远等待救援的土地,我爱它,早上为它哭,中午为它哭,晚上为它哭。我对北京八大处山上的叫蝉说:别叫了,让我们默哀吧!”无数的链接,将这篇短文传向四面八方。

多一点正视现实的困难。你写出的东西,让读者身临其境,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例如,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就很符合上述三个要点,所以观众百看不厌。这方面很值得散文写作借鉴。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在回望中坚定现实的脚步。

要力避单调雷同。此也是写作的大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大家看到同样的新闻,听着相同的歌曲,甚至说话的腔调、笑容表情都越来越趋同,很生厌。但是,人们仍渴求新鲜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充满个性化的作品总会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

每天打开微信,常常被那些语言老套、思想平庸、为写而写的文字困扰。综上所述,突破陈旧的套路,用新鲜的语言表达独特的发现,是散文写作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当下多媒体融合情况下,散文写作者要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环境中,以敏锐的触角,适应已经到来的全民阅读时代。以独特、深刻、感人的文字引领,在引领中选择,在选择中走向更加广阔的前景。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