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谈心式”调查研究暖人心 (作者:周 波)
党的二十大后,中央反复强调,各级干部要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倾听百姓呼声。这应是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很好举措,值得提倡。 然而,从目前基层实际情况看,对照中央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
微笑的力量 (作者: 吕翠臣)
微笑是有力量的,有时能力挽狂澜。 凌晨,我坐上直达上海的高铁,邻座空着,车内也很安静,真好!我要美美地补个觉。 迷糊中,车停靠一个站台,随着一阵魔性的“哈哈哈!”大笑,一个看起来很…
-
“批示”并非“法律的胜利” :文/周 波
一般而言,领导对下级的请示作出批示,属于正当的行政行为,但争议之点在于,现在一些领导批示的,实际上是行政权批到了司法权的界域。 例如坊间,常有原本简简单单案件,不能得到依法判决,当…
-
说荒凉(作者: 陈志宏)
荒凉是个让人心酸的词语。说荒凉一度也曾时髦一阵子,那是张贤亮在宁夏卖过一段时间,引去不少人到哪里拍摄影视作品和游客观尝。无疑张贤亮卖荒凉是最成功的,在他的荒凉地拍摄过七十多部影视作…
-
“爬格子”的守望(外一章):文/ 周 波
“爬格子”的守望 河水流淌的声音,处于宁静的时刻;内心涨潮,心是宁静的。 写作人被称为“爬格子”。每每端坐窗前,一天繁星,旷野是宁静的。 历经繁华之后,崇尚的另一种心境。把自己的脚…
-
不知不觉中就甩掉了不良的习惯 ——谈专注力培养(作者:沈静)
一双双眼睛,如同一扇扇窗口,从这些窗口中我看到了你们的小心灵。求知的心灵会使眼睛灵动的如星星般闪烁,迷茫的心会使你的目光暗淡,散乱的心将会让你在课堂上变得油滑……灵动的眼睛是好奇的…
-
小区趣闻 :文/黄海生
甲) 科技的力量白天,正下雨,中午时,一中年男冒雨从门岗出,站在马路边,好像等人。慢慢吞吞,缩着脖子,弓背弯腰,右手插裤兜,左腋夹本厚书。封面印一外国老头儿,大长脸,高鼻梁,眼窝凹…
-
追求崇高目标 扎根生活沃土 (作者:周 波)
前两天,就微信写作散文,发了两篇个人拙见,意犹未尽。今再就目标追求、扎根生活问题,凑上“事不过三”吧。 散文是一种易学而难工的文体,因此思索和考察写好的途径,就成了散文创作中的关键…
-
电视机怎么啦?(作者: 陈志宏)
对于电视机来说,从孩子到老人没有不认识它的。对于商品来说,它是物质,对于它所产生的功能实效来讲,它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属于精神食粮范畴之内。所以,我早些年非常迷恋它。然而,这些…
-
修炼文化底蕴 感受生活触发 (作者:周 波)
微信的普及,写作散文的人群愈来愈多,应该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良好现象。 散文写作(创作)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白和记载,娓娓动人地倾诉着生命的历程,观摹和考虑着人世间的种种景象。 大家是…
-
散文写作断想(作者: 周 波)
提起散文,便让人想起老舍先生的一种说法。“我们都会讲话,而且说的是散文,不是韵文。”正常人每天都要讲话,都在交流。散文,其实就是对口头语言的加工处理而已。 为什么话会说,写起来即困…
-
与唐尚珺说(作者: 陈志宏)
这些天,提起唐尚珺来说,关注他的人很多,就是因为他连续十五年参加高考而被人关注。而我对这个孩子,还是挺佩服的。 唐尚珺出身于广西一个农民家庭,应该算是贫困落后的地区。从有关报道得知…
-
散怀邳州烟雨中 (作者:周 波)
今年天气有些怪。南方大雨暴雨超常,北方高温酷热罕见。就连首都京城遭遇其中,连续几天超过40度。然而,在北纬34度这个区域,有座现代化小城、全国文明城市邳州,在高温热浪中却显出她的特…
-
“解释权”僭用的悲哀 (作者:周 波)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不管是某一级发文,还是某一级权力机构颁布政令或条例,在文末都有一条“解释权”的权属规定。 据媒体报道,某地街道办事处所辖一个党支部换届选举,原…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作者 :陈景胜)
明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抱石投…
-
二胡、大提琴的对话 (作者:周 波)
近日,在网上搜到国家大剧院一场音乐会。报幕员甜美的声音,报出剧目“在水一方”,二胡、大提琴对话。二胡演奏家李源源、大提琴演奏家王纯武、指挥家陈燮阳一出场,全场掌声雷动,即将展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