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一打开微信,进入眼帘最多最泛的是诗在“排行榜”。有的诗思想贫乏,内容空洞;有的把感觉或色彩写成诗,从认识和审美作用看意义不大;还有些诗,作者思想就很不清晰,诗表面看朦胧,实际是混乱。有的则把诗涂抹在艰涩或光怪陆离的躯壳上,常常使人厌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人,不可避免要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但是,他们反映了那个时代,单就这一点不可抹煞,不能用这一代人的心理要求上一代人,正如不能用上一代人的心理要求这一代人一样。从微信诗坛可以看出,有的作者很有勇气,是自信的表现;但狂妄却是无知的表现。要敢于超过历史上的巨人,但绝不要以为巨人有一、二缺点就想推倒他,绝不要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标榜自己。
写诗,需要灵感。而灵感的到来,并不在你规定的时间里。生活的触发,会使不断的诗思,突然爆发为诗。这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是伴随着思索而来,又伴随着思索而去的,如其粗心,就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
在热闹的地方,诗总是爬行的很慢,就像在喧闹的、摩肩接踵的大街上,你无法加快步伐一样。因为,思索在那里,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总在东张西望,分散了的精力,使你无法凝结成诗。而寂静的地方,诗才会像涌泉一样畅通。闲暇时,或是夏天的清晨,不妨独自在城边的树林里走走,看看身边打着健身拳的老人,看看采撷花朵、捕捉昆虫的孩子,兴许你的心中有诗。古人不也常到郊外骑驴寻诗么!
在一切思维、构思中,最可怕的是懒散和烦躁。这是腐蚀你的最可恶的东西。因为,它损害的不只是时间,重要的是思维。学会和它们作战,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一种旺盛的精力,养成一种甘于寂寞的性格。
创作,是寂寞者的事业,尤其是诗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