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风吹桂花香
微风拂过,一缕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是来自桂花的香气。桂花,以其美丽的外形和浓郁的香气,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心灵。 桂花的花瓣通常为黄色、橙色或红色,形状小巧玲珑,犹如繁星点点。在…
-
尽责在于关键时刻的忠于职守 (作者:周 波)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一个地区或一方“诸侯”每遇事关重大的决策,都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上会会商。会商中出现同意或反对意见,理属正常。然而在行事中,关键职能部门本该持反对…
-
高人刘大个子(作者:李敬亚)
我的老家宗庙村,有一位出奇的高人,大家都叫他刘大个子。其实他的大名叫刘同军,与我是一个生产队的人,按老亲世谊,我该叫他表叔,因为排行老二,所以便叫他二表叔。 这位二表叔于前年因病去…
-
医院见闻录(作者:黄兴洲)
(一)电梯里的故事陌生的 两人同时进楼梯,甲伸手按了个8,见乙没动静, 甲问:“上几楼?”乙面无表情地回答:“你不是按过了吗?”甲看了乙两眼,乙说:“成天上还要问。” 注意:两人素…
-
写作者的文化积淀与修养 (作者:周 波)
近两三年来,在微信群、圈认识了很多写作者(作家),品尝过他们许多“美酒佳肴”,确为古稀之年添了很多愉悦,最为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文化积淀与修养”,令我余生向往和崇拜。 作家(…
-
俯瞰独特视野 人民领袖情怀 ——浅谈毛 主席诗词美学艺术价值(作者: 周 波)
毛主席一生著作等身,与毛泽东思想相辅相成。留下的诗词虽没有著作那么多,但其美学艺术价值令人叫绝。 一是俯瞰的视角。毛主席偏爱一个独特的视角:俯瞰。与仰视、平视相比,俯瞰的特点是站位…
-
“多角度展示”与“主题升华” (作者:周 波)
前一段时间,鄙人曾对微信写作发过一些浅见,总感觉有一些作品(文章)反映主题不深、肤浅,有的甚至很庸俗。由此,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写作主题不深、肤浅,有很多因素,但是否可以用“多角度展…
-
品读《红楼梦》和《曹雪芹传》(作者: 刘芳)
巜曹雪芹传》 “日望西山餐暮霞","举家食粥酒常赊","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巜曹雪芹传》这本书,讲述了著名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一伟大作家曹雪芹的写作生活费。曹雪芹写这…
-
攀登文学高地 洞见人生真谛 ——由邳州一次性三位作家入中国作协说开去(作者: 周 波)
最近,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网上公示2023年入会会员名单,邳州市有三位作家榜上有名。这一奇特现象可喜可贺,令人欢欣鼓舞。 进入5G时代,一般人都有个感觉,好像文学就要淡出现代化社会。…
-
谨防灾后“豆腐渣工程”回潮(作者: 周 波)
今年很不幸,七、八月大水,使北京、河北、东北几地蒙受巨大损失。当下几地正在灾后重建。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多次派工作组到一线督察,受灾地的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 面对可喜局…
-
“刺龙画凤”为哪般 (作者:刘波涛)
走在大街上,不时能看到一些少男少女身上、胳臂上、腿上等,刺上各色怪异图案,炫耀在大庭广众之上,让人看了非常刺眼,非常不舒服,不由叫人在想,他们年纪轻轻招摇于世,到底想干嘛呢?彪悍自…
-
满眼尽是“手机痴” (作者:刘波涛)
手机是个好东西,所含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人人喜欢。可是不能过于痴迷、依赖和不舍,如果陷入其中,那可应验古人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从九十年代手机走上历史舞台,让人对它的…
-
“报喜藏忧”为哪般?(作者: 周 波)
“报喜藏忧”是个老话题,在如今,国家已进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都享有国际信誉,不应该再谈论“报喜藏忧”问题。然而,如果用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尺子去衡…
-
在窑湾已历百年的我们徐家 (作者:徐增仁)
水有源,树有根,作为一个人要知道,也应该知道自己家庭来历, 知道姓氏来源,以及祖辈们是怎样支撑这个家的,维系族人繁衍生息, 代代相传的。当然不能要求追溯太远,作为徐氏后人,对近几代…
-
仕途竞争有“趣味” (作者:周 波)
一说到“仕途”,无论是在职官员,还是退休后的同事,都深谙仕途竞争之妙。 一般来说,社会上的溜须拍马、两面三刀,是人们不齿的龌龊行为,采取这种做法的人物,常被人们当做笑料去谈。在仕途…
-
问君能有几多愁 (作者: 李国庆)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词人李煜,曾在脍炙人口的《虞美人》里写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