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特特务”!“抓特特务” | 作者 刘企华
第三次“抓特务事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具体哪一年我已记不起来了,但肯定是在夏天,地点就在上海市宝山县顾村乡(今宝山区顾村镇)星星大队的农村,在我老家的东门口。 那年我已经工作…
-
祖辈孙辈的“捉迷藏” | 作者 马淑宝
来儿子家小住。因疫情,上幼儿园的小孙子也被圈在家,没事我就跟他一起玩。 一次,看他又在电视上翻找优漫卡通,为了让他少玩电子游戏,我就哄着他玩捉迷藏。他的注意力慢慢地被这个游戏吸引了…
-
大爱的母亲 (作者:李文祥)
妈妈,是您给了我肉体和精神的力量,给我爱的港湾,给我家的温暖。 曾记得您经常给我们说“人行好事,莫问前程”,启迪我们从小要做一个好人,“穷死不坑人,饿死不违法”,教导我们无论在什么…
-
母爱如天——献给母亲节( 作者 :陈景胜)
从古至今,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歌颂 、赞美母爱。我认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纯洁的爱。母爱如诗,谱写了人生的精华。她把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都体现在那精美的诗歌里,给予儿女们最…
-
蒲包豆腐 (作者:吕翠臣)
从记事起,我们村的近邻郁村几乎家家做蒲包豆腐,就连一家寡妇也不例外。 说是我们近邻,其实我就一直认为郁村是我们村的另一半,因为他们村里有好几户人家姓吕和我们村屋搭檐,地邻边,就隔一…
-
砖 舞(作者: 陈 贻 涛)
你见到过砖舞吗?我真真实实地看见过砖舞。 “中国院子”是C县的一个开发小区。我住在“中国院子”的隔壁,常在“院子”里转悠,看那古色古香的重檐翘角的宫殿式大门,欣赏小巧别致的楼台亭角…
-
“不许动!把手举起来!” | 作者 刘企华
我记叙亲身经历的第一次“抓特务事件”的拙作《抓特务!抓特务!》发表于2022年5月1日的《文化佳园》和《邳州文化网》,又改题为《我参加第一次“抓特务”》,发表于今日头条《大洲文苑》…
-
蒲包豆腐 | 作者 吕翠臣
从记事起,我们村的近邻郁村几乎家家做蒲包豆腐,就连一家寡妇也不例外。 说是我们近邻,其实我就认为郁村是我们村的另一半,因为他们村里有好几户人家姓吕和我们村屋搭檐,地邻边,就隔一个椭…
-
【知青往事之一】“大洋马”和“小脚” | 作者 醉寺
“苦菜花”里有个任保,其实刻画突出的,是他媳妇。 俺们队里就有一任保的媳妇,有180公分以上高,皮肤还真白,晒不黑的那种。 社员都叫她“大洋马” 她男人之敏是副队长。 一天在集上,…
-
初中生日记(1972.9.5~9.6):新班主任 | 作者 徐景洲
1972年9月5日 开学已有六天了,六天来,有了一些感想,对同学、老师有了许多接触,种种想法看法,以及一些听报告的札记,今天就写这些: 新学期的开学,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情,今年的开…
-
“抓特务!抓特务” | 作者 刘企华
邳州市特级教师仝建设于2022年4月28日在网刊《文化佳园》上发表的散文《抓特务》,记叙了四十多年前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青少年“抓特务”的笑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赞赏之余,我也想写…
-
怀念——写在慈父去世五周年之际(作者: 陈景胜)
我的父亲是个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一辈子善良,在他去世五周年之际写下此文,以表悼念。 父亲常说:“为人要善良,做人要厚道,要孝敬老人,讹人的事不能做。行善必有好报!”他年复…
-
向阳拳~剑队编外副队长李强/作者 王以太
在“向阳拳~剑队”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人知道李强,却不知道他曾叫过李福强;但要问“副队长”,大家都知道那指的就是李強。虽然没有市体委的任命,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在大家的眼里,他早…
-
邳州萝卜豆 (作者: 马树华)
进入冬季,邳州人家家户户的饭桌上要摆上萝卜豆了。萝卜豆是邳州最有特色的一道农家小菜。虽然我离开家乡40多年了,依然无法拒绝家乡的萝卜豆,感觉永远吃不够。因为凡是从小在邳州长大的人,…
-
初中生日记(1972.5.8-5.18):学工 | 徐景洲
1972年5月8日 人生在世有几何, 终身献于何事业? 要想找到人生路, 马列著作用心学。 1972年5月15日 星期一 今天是学工的第一天,上午在学校里开了动员会,中午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