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
一捧乡歌
邳州市戴庄镇退休的文化站长曹云启,收集整理了一本厚厚的《一捧乡歌》,要求我给写序。我不是搞民俗研究的,但我在挖掘、整理民间艺术中,往往涉猎到民俗学。虽然我不研究,但对民俗学有一种偏…
-
刘井粉丝(翟洪建)
年的味道越来越近了。萝卜粉丝、猪肉炖粉条、辣椒粉丝、白菜粉丝豆腐,肉沫粉丝糕更有嚼劲,从家庭餐桌到高档酒店,粉丝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食材。刘井粉丝作为地标特产,在邳州就…
-
太阳的温暖(戴俊平)
我头一回知道太阳的暖和,还是在刚上小学时,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太阳才刚出来大半个,我看见村里老蒋家弟兄两个正站在屋东边的墙跟前,面对着太阳,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便也走过去和他们站…
-
历代名人与邳州
“邳”一般字典中解释“地名,在江苏”。看来是一个地名专用字。又做姓氏字,在我国姓氏中有一个稀有的“邳”姓。但邳姓人士太少了,邳姓最出名要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时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死后被…
-
买烤鱼(沙正宏)
家乡邳州的小烤鱼远近闻名,烤鱼炒辣椒是下饭的绝佳好菜,没想到远隔千里之外的这个小镇竟然也有像家乡一样的小烤鱼。 去年初夏交替季节的一个假日,经不住朋友的软磨硬泡,结伴前往一个很有名…
-
猎鹰少年(李修运)
庄稼和草却旺盛得恣肆。刚成立人民公社,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但生活仍然是清苦的。李静亚十五岁,这个长身白脸的少年刚刚变声,嘴唇上滋生了一抹隐约可见的胡须。他在窑湾小学上高小…
-
忧伤的山芋(翟鹏程)
山芋,又叫红薯、地瓜,三十年前苏北农村家家户户都种,在农民的年收入里占着一定的比例。 春暖花开时,开始育苗,在房子周围找一块闲地,挖一个长方…
-
要把江山重安排 ——夏禹治水大邳山
少昊的鸟夷首先开发邳地后,人类经过黄帝时代的短暂攻伐战争年代,在洪水猛兽这个共同敌人面前,在夏禹的旗帜下华夏各个部落、族团空前的团结起来,进入了民族大融合时期。在战天斗地的旗帜下,…
-
错位鸳鸯(谭丰华)
唉!真惨!真让俺心疼!这么好的闺女,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她怎么想走这条路?”“我看活该!建国把她娶了一个多月,俺听人说,那个小闺女从来没和建国一个被窝睡过觉…
-
重复与变化之美——《荷花淀》艺术谈片(徐景洲)
孙犁小说名篇《荷花淀》写水生嫂为丈夫参军送行,本该是细加刻划的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夫妻分别场面,却写得波澜不惊,平淡无奇,特别是用词既重复单一,又精准变化,若一幅粗粗勾勒的出神…
-
网讯
邳州文化网自建网以来,在各界文化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下,丰富多彩质量水平比较高的文章頻頻刊发在网上,收到社会读者的高度关注以及多方媒体的厚爱。尚有不少报纸和刊物经常转发本网…
-
睡地铺的岁月(赵成海)
百度了一下,说地铺是指“在地板上临时凑成的床铺,”看到这个解释,我苦笑了一下,俺当年睡地铺的时候,都不知道还有“地板”这个词!我问了现在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地铺”吗…
-
二叔(翟鹏程)
本家二叔大我九岁,憨厚老实。 少年时,我又瘦又小,和别的伙伴玩不到一块,最喜欢找二叔玩。 那是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几乎都养一头毛驴,平时…
-
环卫工人的福音
文明邳州美丽情,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心系一线工人,关怀环卫工人们的工作,为他们送去温暖,为日常工作方便,近期为他们每人配备一辆安全轻便环卫电动车,让大美邳州更加卫生更加靓丽!
-
偷来圣火照人间 ——奚仲迁邳
我们生息的地方邳州,自古以来先后称邳国、下邳、邳县。《元和郡县志》记载:“下邳县,本夏时邳国,后属薛。《左传》薛之祖奚仲迁于邳是也。春秋并于宋,战国时属楚,后属齐,至秦曰下邳县。…
-
正是人间好时节(李修运)
自己就是百姓,最喜欢跟普通百姓拉呱,他们不假、贴得近,俗语说:“一样的热山芋”嘛。当然,不是平头百姓真诚者亦多,但最厌烦的是那些自视甚高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人,明明很寻常,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