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文化网编辑

  • 刘瑞林:父亲的那间老屋

    父亲教了一辈子书,直到七九年退休。 退休后,他不愿和子女们一起生活,用自己的退休金在自留地的竹园里盖了间小屋,和我母亲在那里安度晚年。 父亲的那间小屋不足20㎡,砖木结构,高2.7…

    原创文学 2019-07-06
    25.7K
  • 刘波涛:踢火球

    现在每一提起小时候踢火球,那还是记忆犹新,心里不时翻起阵阵涟漪,此时,那激动人心和刺激的场景,就如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眼前不时撩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说到踢火球,60—70年代…

    2019-07-06
    05.2K
  • 刘波涛:简述邳州河道治理历史

    邳州市境内河流,历史上曾经多次治理过。然较大的河流治理活动要数明朝隆庆五年(1571)、隆庆六年、万历六年(1578)黄河的堵口、疏浚和筑堤工程。万历三十二年避黄开泇和清朝康熙十九…

    原创文学 2019-07-06
    05.7K
  • 邳州授贤冯氏祠堂落成

    2017年4月2日,授贤冯氏修祠续谱竣工典礼在邳州官湖镇授贤村隆重举行,参加庆典的有来自苏鲁豫皖四省二十余县市的千余授贤冯氏族人代表,邳州文化研究会和官湖镇政府的代表应邀出席了庆典…

    文化资讯 2019-07-06
    016.8K
  • 邳州文艺界并驾齐驱的两匹骏马:周葆亮与杨光正

    在邳州市文艺界,提起杨光正和周葆亮,那基本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俩是文艺百花园里,奔出的两匹黑马,也是实实在在的草根文艺爱好者。前半生,靠着韧性和勤劳的双手,书写了好多可…

    文化人物 2019-07-06
    07.5K
  • 谈蔡明真伪—邳州新四军研究会恢复仪式上讲话

    谁是邳雎铜军分区司令员蔡明?  ——蔡江山在邳州新四军研究会恢复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建军80周年,在北京、江苏等各地新研会的支持下,邳州新四…

    历史考古 2019-07-06
    118.7K
  • 屈绍金:《邳州跑竹马》后记

          我写这本书,完全是在良知和责任感的驱使下完成的。邳州跑竹马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及数代前辈的无私奉献,这朵民间艺术花园里的奇葩才得以传承下来,2008 年 6 月被国务院…

    2019-07-06
    06.6K
  • 郑菊清:听徐景洲老师读书讲座有感

    2017年1月6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邳州图书馆小薇读书会举办的由徐景洲老师主讲的“读书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讲座。徐老师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应读哪些书、怎么去读书等内容,其间穿插了徐老…

    原创文学 2019-07-06
    04.4K
  • 张德超:《邳州跑竹马》序

        邳州大地,人杰地灵,民俗众多。邳州跑竹马,乃其中之佼佼者。因其肇兴之久,传承有序,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马”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本意是以竹竿骑于…

    2019-07-06
    07.4K
  • 徐景洲:老兵与公仆—父亲徐启富在邳州工作的日子

    动笔写父亲的时候,才发现对他的了解太少。父亲生前极少谈论自己,他的完整生平简历,是从组织部门在他去世时撰写的悼词中得知的。他们那一代人,都是那样谦虚、纯朴,在他们看来,无数战友牺牲…

    原创文学 2019-07-06
    05.9K
  • 徐景洲:画家张迎新小记

    张迎新貌不惊人。他身材瘦小,穿着随意,面色黑黄,慢声细语,不知者,以为是小本生意人。 张迎新艺却惊人。五十多岁的他,默默从艺四十年,对艺术执着而虔诚,忘我而陶醉,把艺术追求当生命,…

    文化人物 2019-07-06
    013.8K
  • 张士伦:烈士沈庆霖全家素描

         江苏省邳州市南部有一座小土山,别看它小,但它是一座充满历史锈斑的小山。土山离京杭大运河不远,又是邳南的要冲,四周人们围山建房而居,立铺经商,形成了人气鼎旺的大村镇-土山镇…

    原创文学 2019-07-06
    010.2K
  • 王如坤:岔河镇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一、名镇古村(7个) 岔河镇   岔河镇位于邳州市偏西北的中心区域,310国道从镇中心通过,270省道、岔台(岔河——台儿庄)路、林四路(林子——四户),从镇东西两侧南北延伸,泇河…

    原创文学 2019-07-06
    018.3K
  • 崔学法:邳州新河镇煎药庙西晋古墓再探讨

    中央电视台十套播送了三集《失落的下邳国》,全面的向人们介绍了2015年6月出土的江苏省邳州市新河镇煎药庙村西晋古墓。大量的考古挖掘资料让人们了解了一个古代下邳国真实原貌,在大饱眼福…

    原创文学 2019-07-06
    014.1K
  • 李修运:黑端午和香端午

    在水果店看到一种水果,橙黄色,小指头那么大,浑圆,皮儿薄薄的,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小籽,吃着有奇异的香甜滋味。卖水果的告诉我,它叫“花姑娘”。我听后,就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这个名字真是…

    原创文学 2019-07-06
    07.0K
  • 朱潭清:知青故事之绣花

    我当年插队落户的苏北农村与山东省接壤,融汇了浓重的鲁南文化。衣着打扮自然而然和老区人民相仿了。 一直到七十年代初,当地年轻妇女最时髦的穿着是:蓝呢子帽子外面是花头巾,上身是海昌蓝的…

    原创文学 2019-07-06
    0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