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赌博风波(作者:李忠四)
外面下着雨,天黑了。叔叔的屋里来了三个人,都是一个村的,一个是李叔,一个是黄叔,还有一个外号叫“少不了”之所以叫‘少不了’是因为爱赌,无论大小场都有他,上到弓着背的老头…
-
老 兵 (作者:扈万良)
2020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雷锋的战友李学桐老人。李老今年82周岁,家住张店区阳光花园。他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听我说明来意,他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身为军人,保家卫国…
-
再梦桃花岛 (作者:周峰)
自从昨天在桃花岛见到桃花女子后,一夜无眠,精神恍惚,食之乏味,脑海里不时浮现她的身影,曾经走南闯北,与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女子擦肩而过,能引起心动的人并不多见,因为她们大都爱臭美,出门…
-
凤鸣王庄——记全国三.八红旗手高桂珍(作者 :王以太)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特别是作为一个农村普通妇女,能先后在几处几任生产队长、妇联主任、柳编厂长等基层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连续不断地做出优異成绩的…
-
我对黑暗的柔情 (作者:迟子建)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
-
南瓜 ( 作者:徐善义)
初秋的南瓜,低调地悬挂着,紫黄色的皮肤,一层淡淡的白覆在瓜面。紫黄相间,独白着秋的絮语。秋令时节,南瓜彰显了秋的本色,也算是秋的精彩在农家的一隅绽放。南瓜地锅饭,又面又甜,醉了童年…
-
不禁想起杨老师(作者 :马浩)
我不由得一惊:村东的老木桥坍塌了? 我从未曾想过它会坍塌,时常还在梦里见到它,还有杨老师。 我决定去验证一下,小河的水清澄澄的,依旧潺缓地流着,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小桥是真的…
-
学骑自行车 ( 作者:刘波涛)
想学自行车,念头时常萌发,但是每当看到不少男男女女们,在学车过程中,摔倒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那种既好笑又狼狈的场面,让我打怵,心里开始打退堂鼓,迟迟下不了决心学车。 七十年代的乡…
-
前朱虎生威,难忘五十年前跪地割麦(作者: 刘企华)
20世纪60年代,我在邳县合沟中学当老师。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受合沟人民公社党委指派,多次下队蹲点,其中一次是与同事周之甫老师一起到前朱大队。具体时间在何年何月已经记不清了,但肯定…
-
一梦桃花岛 (作者:周峰)
午间应一位慈眉善目女神邀请,前往桃花岛约谈,当我自驾绿源风尘仆仆赶到时,四下无人,却见铁将军把门,无奈只好悻悻而去,正值秋初,骄阳似我,不温不火,心里且烦躁如昨,一些人,一些事总是…
-
打谷场的记忆 (作者:谭丰华)
我的家乡在苏北平原,这里盛产小麦。每逢过了小满,村里人看到泛黄的麦子,抑不住掐几个麦穗搓一搓,放嘴里嚼一嚼,看看成色,一旦麦粒变得硬了,打谷场上的农事就相继展开了。修理碌碡廓、耙场…
-
今早我弄扁舟去了(作者 :李修运)
骆马湖去家四十里,昨晚三个人约我钓鱼。我们骑行前往,运河大道绿树蓊郁掩映,杨树参天交柯,形成了一条时光隧道。骑行其中,听鸡啼声声,听布谷声声,听狗吠声声,远远的收割机在麦海平畴移动…
-
指尖上的芭蕾(作者:邹蕾)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起源于秦朝,也称银筝、云筝等。古筝演奏是中国传统的一门优雅艺术。我特别喜欢古筝那如山涧泉鸣,那似深谷幽兰的音律,那殷情切切、缠绵悠长的天籁之音,让我沉醉其…
-
牛郎星织女星不能相见 (作者:马其亚)
夏日夜晚,在没有光污染的旷野,面向东南,仰望晴空,可以看到一条横贯南北的天河。天河两岸分别有一颗最亮的星星,东岸的叫做牛郎星,西岸的叫做织女星。牛郎星偏低,织女星偏高。织女星是夏夜…
-
芦苇荡里的爱情(作者 :李修运)
周雪梅和李红旗在夏天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芦苇荡里快乐的时候,被生产队长李三串逮了个正着。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兴说啪啪,这个词太直白,没有意思;那时好说搞腐化和搞破鞋,虽然难听,还是…
-
父亲的脊背 (作者:徐善义)
父亲的脊背早就驼了,多年前就如是。娘曾调侃说,你家老祖都这样,一辈子一个,早早的就是驼背了的,你二老爷就是。这个我知道,二老爷去世有二十多年了的,他辞世的时候,那时我在上高二。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