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明 月 千 里 (作者: 张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许是听多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对着月亮中的黑影,总以为是嫦娥抱着玉兔遥视人间。老奶奶说:“月亮奶奶,爱吃韭菜。那个黑影是嫦娥奶奶弯着腰,一茬一茬地割韭菜。”…
-
乡间嫂子们玩的钻裆游戏 (作者:李修运)
过去农村生活清苦而枯燥,许多男女之间在农活间歇开开玩笑,现在想来很温馨,很诗意,很乡愁。调皮活泼,方言俗语称“赛”,第二声,如:“你真赛脸”,就是说小孩子是个调皮捣蛋的皮脸小儿;如…
-
虎不食孝子(作者: 李玉华)
虎毒不食子,这是大家脱口而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在我们这一带,却被说成了虎不食孝子,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里有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了。寡居几十年的陈氏,走完了她的苦难…
-
我是一只燕子 (作者:秋虫晚唱 )
我是一只燕子,家在中国的北方。 我们这样的候鸟,天冷了,往南飞,我们不是怕冷,乌鸦麻雀不怕冷,它们的毛也不比我们长,我们难道怕吗。因为,我们换个地方是去找吃的,民以食…
-
奶奶和老屋 (作者:庆坤)
有多久没有回过老屋?我不记得了,就像从来不记得奶奶已经走了一样。每次想起奶奶的离开,我都要靠回忆那天的画面来判断是什么季节,什么月份,什么日子,却也终究不过只是记起我穿了短袖短裤,…
-
我–K8356–邳州站(作者: 高志明)
k8356是上海开往连云港东的一趟列车,它每晚从上海发车,途经江南几个主要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然后进入安徽的滁州、蚌埠、宿州又入我们江苏境内的中国第二大铁路交通枢纽徐州(京…
-
话说邳州城(作者:高志明)
绵延近两千公里的大运河流向是南北,然而流经苏北时,大运河却拐了个弯,变成了东西流向。象只胳膊挽抱着一座县级市,这就是邳州市,政府驻地以运河而命名。“上运河去”,“从运河来”,这是我…
-
初为人妻(作者:李春萍)
还是去年冬天的这个时候吧,小伙子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兴冲冲地奔向镇政府去领“红派司”。记得当时我的那张不大的“娃娃脸”还使乡里的那位老师傅怎么也不相信我那千真万确,一点不打折扣的23岁…
-
村中老井 (作者:陈庆礼)
离开家乡已整整三十个年头,每逢夜深人静或闲遐孤独或烦恼浮躁之时,总泛起缕缕怀乡情思,每每想起村中那口老井。移居城里后,长住高楼顶层,饮水自来,虽也十分方便,但水里总少不了一股氯味夹…
-
马浩// 时光隧道 (之四)
姚庄有种传统技艺——烧制黑陶。我一度怀疑姚庄应是窑庄,亦未可知。姚庄烧制的黑陶制品,俗称窑货,在苏北鲁南一带颇有知名度。 黑陶品类很多,尤其是日常用品,诸如坐的有瓦墩,便器有夜壶,…
-
苦日子总会熬出头的(作者 :真水无香)
燕是一位出租车女司机,驾驶技术高、服务态度好。我是通过“滴滴”认识她的。 来自农村的燕,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丈夫在外做着只有他自己知道能挣多少钱的古玩生意,早晚回家一趟还得向燕要出…
-
回忆六十年前的学生下放(作者 :许宝民)
在大量知青类文学作品中,常常见到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下放支边等艰苦岁月的回忆。此前的一九六四年,在江苏省盐城专区的高中毕业生董加耕放弃升学立志回乡务农的事…
-
梦游桃花岛(作者:周峰)
桃花因想过一份清心的生活,在桃花岛逗留了几次,每次所见所闻,都是她意想不到景象,原来外面的世界还真的这么美好,特别是桃花岛上的一草一木,千姿百态,鲜艳夺目,让她流连忘返;桃花岛上的…
-
被“忽略”的青春 (作者:卞滢滢)
前两天,看到魏老师的一篇文章《为了告别的聚会——槐园忆旧》,记述的大部分是我们高三那年魏老师和班里“学霸”们砥砺拼搏的往事,好多同学当年的随笔,都被魏老师保存下来,晒在了文章的后面…
-
母亲河,母爱的颜色 (作者: 云川)
陪母亲去滨医附院看病的时候,我又一次见到了黄河。 这几年,我已经来滨州好几次了,也就好几次都见到了黄河。 慢慢地,也熟悉了黄河,就像熟悉了生着病却仍说自己没有病的母亲。 上小学的时…
-
老艺头的钟爱 (作者:刘波涛)
“老艺头,”资深的农民收藏家,多年如一日,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毕生倾心于钟爱的民间收藏文化,实属不易! 在邳州市岔河镇良壁村,每一提到“老艺头”王如坤,那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他在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