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
张士伦:烈士沈庆霖全家素描
江苏省邳州市南部有一座小土山,别看它小,但它是一座充满历史锈斑的小山。土山离京杭大运河不远,又是邳南的要冲,四周人们围山建房而居,立铺经商,形成了人气鼎旺的大村镇-土山镇…
-
王如坤:岔河镇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一、名镇古村(7个) 岔河镇 岔河镇位于邳州市偏西北的中心区域,310国道从镇中心通过,270省道、岔台(岔河——台儿庄)路、林四路(林子——四户),从镇东西两侧南北延伸,泇河…
-
崔学法:邳州新河镇煎药庙西晋古墓再探讨
中央电视台十套播送了三集《失落的下邳国》,全面的向人们介绍了2015年6月出土的江苏省邳州市新河镇煎药庙村西晋古墓。大量的考古挖掘资料让人们了解了一个古代下邳国真实原貌,在大饱眼福…
-
李修运:黑端午和香端午
在水果店看到一种水果,橙黄色,小指头那么大,浑圆,皮儿薄薄的,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小籽,吃着有奇异的香甜滋味。卖水果的告诉我,它叫“花姑娘”。我听后,就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这个名字真是…
-
朱潭清:知青故事之绣花
我当年插队落户的苏北农村与山东省接壤,融汇了浓重的鲁南文化。衣着打扮自然而然和老区人民相仿了。 一直到七十年代初,当地年轻妇女最时髦的穿着是:蓝呢子帽子外面是花头巾,上身是海昌蓝的…
-
张体龙:村里有个老弹坑
村子的中央曾有片很大的池塘,每到夏天时,红的白的荷花从荷叶间钻出,星星似的点缀着一池的碧绿,微风吹来,荷花的清香随风飘满了大半个村庄,沁人心脾。 池塘里的鱼很多也很肥,站在池…
-
散文集《小城旧事》后记
从1993年写《跑反》起,“小城旧事”系列散文断断续续写了二十多年。为什么这些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少年往事,会成为中年之后笔墨生涯的“文脉”?为什么这些尘封于记忆深处的小城旧事…
-
徐景洲:小城旧事多
突然怀起旧来,就有了冠之以“城南旧事”栏目的《跑反》,此后,断断续续写下二十多篇,竟有些欲罢不能了。 其实,以“城南旧事”为专栏名并不恰切,因为我家并不在城南,而在城中,是…
-
王以太:桃花岛二十四美景赞
六保塔 塔铃悠扬思绪长,雾散云升塔煌煌。 画栋雕梁红斗拱,攒角飞檐朱围廊。 门衔玉阶迎玉水,云拥金顶吻金阳。 六保河润六保塔,雨顺风调民安祥。 关帝庙 关帝庙前碧水塘,石狮威严…
-
刘波涛:驼背老母亲
岁月真的不饶人,看到88岁老母亲逐渐弯下去的身板,我的心就如打碎的五味料瓶,酸甜苦辣,一起涌向心头。老母亲今生一路走来,真的是太不容易啦! 我老母亲是性格刚强、不怕吃苦、对人热情、…
-
张玉迎:话说邳州运河两岸历史风情
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运河的故事说不完,道不了,就说运河岸边的号子,纤夫的号子,农夫扶犁的号子,打场赶车的号子,行硪打夯的号子,六岁顽童上街打一瓶酱油醋,手拎油瓶也学着大人,称着…
-
刘波涛:母亲的鸡蛋煎饼
手捧母亲烙好热乎乎的鸡蛋煎饼,那沁人心田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时,我禁不住诱惑,便狠咬一口,顿时满嘴喷香,此时幸福的感觉,真是无法形容。母亲所烙鸡蛋饼,在我家左邻右舍,那可是出了名的。…
-
难忘的一天
1974年7月10日,可以说是我人生中,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因为这天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身居上海的老姑奶,即是:邳州市走出的第一位留美女博士——刘剑秋女士。 我的…
-
刘波涛:我的家乡——官湖古镇
养育我30年的官湖古镇,它的一草一木、一河一道等,每天不时都要在我脑海浮现,我为生在官湖镇骄傲,为养在官湖镇自豪。因为今天的官湖镇和以往相比较,那可是今非昔比啦。现在它是全国500…
-
刘波涛:忆我的铁舌父亲
六十年代文革期间,在邳县县城,只要提及武装部的刘参谋,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公认的一句话就是“不饶人的钢嘴铁舌”。这就是我一生所敬畏的铁舌父亲——刘啓中。 为什么社会上给我父亲…
-
刘波涛:金库守护“神”
在邳州市中国农业银行,默默坚守37个春、夏、秋、冬,凭着对党赤胆忠诚,对企业培养的感恩以及对待工作满腔热忱、认真负责的态度,历经了13330余天的风风雨雨。从而让流经手上近千亿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