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艺术
-
天上人间刀下秀——剪 纸(高伯华 尚化启 )
邳州民间剪纸,是优秀的传统艺术奇葩,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据史料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邳州的先民们就已创造了以影像为形象表现的艺术手法,并被发…
-
锄头蘸墨绘山河 ——农民画(高伯华 尚化启)
邳州农民画是由传统民间绘画发展演变而来,以自由夸张的手法、强烈的色彩、浓厚的乡土气息为特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培育、壮大,已成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
八面威风集于首 ——纸塑狮子头(高伯华 尚化启)
邳州纸塑狮子头世代相传,据史料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 纸塑狮子头是一种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极具苏北、鲁南地方特色和民间工艺特色。纸塑狮子头造型夸张,…
-
高伯华 尚化启:浓妆艳抹报新春 ——年 画
邳州年画,源于古代民间绘画,汉代就已呈现了雏形,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年画发展达到鼎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绘画,在中国美术史、民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高伯华 尚化启:鸟羽花蕊藏墨宝 ——龙凤花鸟字
邳州龙凤花鸟字,又称“鸟字”、“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藏字画”、“飞帛板书”、“字谜语”、“意匠文字”等,是由古代“飞白书”、“鸟虫书”、“蝌蚪文”、“鸾凤书”、…
-
高伯华,尚化起:黄泥披彩显童趣 ——泥玩具
邳州泥玩具的制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邳州四户大墩子、戴庄刘林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就曾出土了三件泥响瓿和一些陶兽、陶猪、陶鸡、陶鸭、陶房等泥玩具。更为令人…
-
高伯华、尚华启:五彩吉祥贺新年 ——门 笺
过年贴门笺,是邳州人千古不变的规矩。 门笺,又叫“挂门钱”、“门钱”、“吊钱”、“过门笺”、“门吊子”。它是春节时张贴悬挂在门楣上的五彩剪纸。门笺的来历,据说和爆竹一…
-
高伯华、尚华启:心有灵犀万物生 ——玉 雕
邳州玉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淀深厚。邳州素有“玉雕之乡”的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大墩子人”,就用玉器作为装饰品。在漫长的岁月中,邳州人历代传承,玉雕工艺日臻精湛,…
-
高伯华、尚化启:鸟语花香绕凤足 ——绣花鞋
邳州是中国古履绣花鞋的重要发源地。从大墩子、刘林等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中,就发掘出土了大量骨针、陶纺轮、陶线陀、织物印痕及编织物残片,印证了邳州的先人们早在6000…
-
高伯华、尚华启:蓝白相间沁草香 ——蓝印花布
邳州蓝印花布是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品,历史悠久,自远古就在邳州地区广为流行。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邳州的先人就已经掌握了纺织结网和染色工艺,从大墩子、刘林新石…
-
高伯华、尚化启:信手拈来借东风 ——蒲 扇
蒲扇是邳州传统草编工艺品之一,是一项集编织、绘画、书法、火烙、染色、扎制于一体的综合工艺,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民间工艺技法和民风民情,独具特色。 邳州草编历史悠久,早在6…
-
曲曲折折成方圆 ——柳 编(高伯华 尚化启)
柳编是邳州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柳编织物自古就在民间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农村家庭仍不乏使用者。 邳州各乡镇都有柳编、条编行业,较为集中的有戴庄、宿羊山、鉄富、四户、邢…
-
采百禾而成万器 ——草 编(高伯华 尚化启)
草编,是一种以柔韧植物茎杆或皮为材料,进行手工编织的传统工艺。邳州草编织历史悠久,从四户镇大墩子、戴庄镇刘林新石器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上绘制的编织纹样和编织物印痕…
-
针头线脑成巧趣 ——布 艺(高伯华 尚化启)
布艺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其他民间工艺中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
-
五骏列阵任驰骋——跑竹马(高伯华。尚化启)
跑竹马,俗称“竹马舞”、“竹马会”。表演者腰上挂着用竹篾和纸、布扎制而成的“马”或“麒麟”,手挚其头,身穿古戏服,着彩妆,装扮成历史人物,表演出各种跑马阵势。跑竹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