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政协编写的《红邳县》一书,送给我,要我写序。历史序久远,再加上年老体弱,不好写序。但一想到我父亲(王全忠1900 年出生,1982 年病逝)护送过刘少奇,是我们家的光荣,只好靠慢慢地回忆,现记述如下:
1938 年 12 月,党中央决定发展华中游击区,在洪泽湖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委派红军干部钟辉在鲁南许楼村建立陇海游击支队(老五团),钟辉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我家祖籍邳县碾庄北大宋庄,父亲就参加这支队伍。1939 年 4 月,鲁南独立团派我父亲作向导,从鲁南出发,途经邳睢县、泗洪县,到达洪泽湖目的地。随后,我父亲返回鲁南根据地,情况突变,日本鬼子对峄县和鲁南进行轮番扫荡。鲁南独立团向北辙退进山里。一天,一个汉奸假借向钟辉司令反映情况,我父亲发现此人行迹可疑,在谈话中伸手摸口袋里的枪时,我父亲眼疾手快,一枪打伤了那家伙摸枪的手,钟辉司令非常生气,我父亲向钟司令揭穿了那人谋杀的动机,钟司令又感到很吃惊,事后奖励我父亲一个日本黄毛毯(战利品,至今还保存完好)。钟辉司令发现我父亲机灵、勇敢,决定派我父亲到邳睢县四区游击区工作,跟随区长刘杰三做通讯员,兼做地下交通站工作,专门传递邳北邳南来往的秘密信件,护送干部去延安开会或学习。1939 年夏,陇海游击支队在钟辉领导下,与栗培元创建的邳县青年抗日救国义勇队,合编成立陇海南进支队,创建邳睢根据地(邳南岠山为中心)。当时传杲四爷打鬼子很出名。那时我参加抗日儿童团,做过传递信件工作,常听父亲讲护送华中局领导的事。记得是 1939 年初,党中央委派刘少奇组建 华中局,率青抗队来到安徽,不久同陇海南进支队汇合,共同组建新四军九旅,张爱萍任司令员,下分二十五团、二十六团、骑兵团。九旅,是华中局主要力量,也是新四军的主力部队。 1942 年春天,接地下交通站密令,华中局主要领导人胡服去党中央开会,要经过陇海路封锁线,要求邳睢县四区地下交通站负责此项任务。区长刘杰三及时向邳睢县委书记魏振亚等领导作了汇报,领导非常重视,随即作出指示: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接着委派我父亲到陇海封锁线侦察,三次均未发现什么特殊情况。
胡服一行来到邳睢地区,在古邳游击区黄河滩(湖套)布置反扫荡工作,刘杰三等人及时赶到,护卫着胡服,来到邳睢县四区土山镇大汪塘边沈现邦的浴德池。当时分析认为沈现邦是土山镇有名的开明人士,很有钱,曾向抗日义勇队捐助过,从地形上分析,浴德池后边是汪塘,又是孤单的一家,正值不逢集,浴德池也不开门,很安全。护卫队一行到达浴德池之后,刘杰三建议全体干部和护卫人员不得外出,防止走漏风声,更不得宣扬,外边还有专人站岗放哨,吃饭也有专人负责。吃过晚饭后,休息了一个小时左右准备出发,刘区长提出建议,出发时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吸烟,不得咳嗽,遇到情况要冷静沉着,提高警惕听指挥。大概在九、十点钟出发,天上下起小雨,当时,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专门选离村庄较远的汪塘边有树林和田埂的地方走,防止狗乱咬乱叫暴露目标(例如赵墩南乱草岗)大约 11 点钟左右到达陇海封锁线(大榆树车站至徐州车站)外围壕沟,全体人员趴在壕沟内待命,我父亲再次去封锁线侦察,没发现什么情况,击掌三声,发出信号,胡服和护卫人员迅速过了封锁线,直达碾庄西北芦岗地下交通站。过不老河时是小渡船,是预先准备好的,便顺利安全过河,后辗转到达鲁南地区,转交给枣庄铁道游击队,交接完后,胡服同志从身上拿出一块银元交给我父亲,我父亲没有接收,就回土山了。后来才知道华中局领导胡服同志是刘少奇。
(注:王遵华,88 岁,抗日离休干部,离休前在扬州市公安局供职)
序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燃烧的火种
岠山奇闻 2
黄埔军校梦 5
有出息,将来看你的 7
等我回来好好谢你 12
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5
不必泪长流 19
第二章 台儿庄烽火
请听候我的捷音
— 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 郭子化 25
蒋介石来到车辐山站 31
战火烧到邳北 37
拼了这条命也要多杀鬼子 43
杲四爷打鬼子 46
第三章 红邳县
这块宝地放出红光来了 50
关帝庙举义“红邳县”寻找党组织 56
寻找“红胡子” 59
虎口余生 63 第四章 陇海支队——司令兼政委 钟辉
邳北第一支武装队伍 66
首战告捷 69
节节胜利 71
沙滩之战 73
粉碎四路合围 74
攻克邳城 75
激战李庄 79
向南发展 81
统战的威力 83
再度南下 89
血战南山 91
组建地方党委 94
建立古邳根据地 97
扩展游击区 100
第五章 刘少奇在苏北
与老蒋抢地盘 105
《修养》是这样出版的 111
再回中原 113
布局苏北抗战 117
保卫江桥 120
迎接“胡服”同志 122
七天七夜没合眼 125
三支队纪律最好 130
正规化建设 134
取胜的法宝 137
料事如神的韦政委 141
难忘的“奋斗剧团” 144
隐蔽战线上 148
创办鲁艺 151
假戏真唱 155
我们不能没有老百姓 158
只要他接受抗日 160 第六章 邳 南 烈 火——少将 李光军
私农学校的火焰 163
抗日青年训练班 167
青年救国团 170
睢宁独立营 174
邳南行署的统战 177
竹筒手榴弹 183
收复邳睢铜 186
保卫岠山192
血战朱家岗 195
瓮中捉鬼子 205
一封家书 208
长沙会战传捷报 212
就按你说的办 217
战场上的老乡 221
岳麓山的怒吼 224
不要长叹息暗流泪 226
惟凭赤胆慰英灵 228
第八章 活捉女鬼子
秘密联络站 232
围歼特二支队 234
彭雪枫到土山 241
“度蜜月”的鬼子 247
第九章 奉命回延安
延安的决定 254
三顾“马医官” 258
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群众 262
坚持“三年困难时期” 264
拂晓前的黑暗 270
一举两得 272
共产党人绝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275
群众是共产党的母亲 277
第十章 路过浴德池
历史的选择 283
小脚太太 286
湖套脱险 290
浴池夜话 293
女鬼子洗澡 297
外一章 陈毅回延安
秘密交通线 302
迎接陈毅 305
陈毅过邳县 309
借你一条路 312
“投毒”事件 316
夫妻护送陈毅 319
后 记 322
附 件
一、抗日战争时期邳睢县(邳南地区)军事组织机构
主要领导人更迭表 326
二、抗日战争时期邳睢县党组织活动区域示意图 327
三、关于护送刘少奇同志证明 328
四、关于浴德池设地下联络站的证明 331
五、关于沈宪邦在抗日战争中从事革命工作的
座谈情况 332
六、沈家大院的说明 333
七、我给刘少奇当卫士 339
前言:
从邳州出土的文物验证:邳州自古就有造魂的传统。下邳“奚仲造车”,是华夏最早之魂“;杞桥纳履”是流传古今中外的中 华魂中的瑰宝;在共产党初创时期,中共江苏省委称邳县是“红 邳县”,在此基础上,以郭子化为代表的邳县热血青年(栗培元、 钟辉、李光军等五虎将),奋起抗日,勇敢地挑起邳南邳北抗日烽 火,继而燃烧到鲁南和苏北,形成了邳县特有的抗战民族之魂! (简称“红邳县”)。前 言
在台儿庄战役前夕,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受中共中央委托,前往徐州搞统战工作,通过徐州七师老师刘汉川的引见,首先与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进行交谈,很快打开第 五战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所辖 20
多个县的抗日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形成了抗日洪流。为李宗仁决战台儿庄日军奠定了群众基础。同时,在徐州还组织了青年抗日武装,青年学生沈庆霖就是由郭子化介绍,参加了李宗仁抗战部队。邳县进步青年栗培元,在郭子化的劝导下,从徐州回乡成立了“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在邳县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为了深入发动群众抗日,郭子化主动协助李宗仁成立第五战区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在徐州举办抗日青年训练班,睢宁李光军、吴献贤等进步青年积极参加,回乡后组织了青年救国团,血战在邳睢大地,建立了以 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郭子化在徐州成立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接着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汇报了鲁南群众抗日情绪和开展武装斗争情况,并请求派能够指挥作战的同志去组织领导队伍。党中央与毛泽东主席同意后,山东分局与山东纵队决定在铁佛寺成立陇海游击支队,任命钟辉为司令员兼政委。陇海游击队成立后,在邳北广大乡镇的游击斗争中取得了节节胜利,建立了邳北抗日根据地。
台儿庄抗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新战略。为了贯彻这个战略,中央批示:撤 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刘少奇兼中原局书记,长江以北的河南、 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归中原局领导。刘少奇不负使 命,别妇抛雏,来到河南竹沟镇,再辗转到苏北。在这里,刘少奇看到了抗日斗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持久性。于 1939 年 12 月至 1940 年 2月,他先后主持召开三次中原局会议,制定了“向西防御,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华中战略任务,积 极发展地方游击力量,组织游击战争,不断地扩大游击区,打得日本鬼子晕头转向。 “皖南事变”,使刘少奇看到了蒋介石两面派嘴脸,既有抗日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刘少奇就同蒋介石争地盘,同国民党搞统战,把陇海南进支队(陇海支队、邳南抗日救国义勇队)等地方武装改编为新四军,使已经萎缩的新四军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既准备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又教育和发动了亿万群众参加到抗战的洪流中。郭子化为了掩护地下工作,自学中医、行医,在延安学习期间,曾向组织反映刘少奇同志患有严重的胃下垂病,1941 年 9月 26日,共中中央书记处考虑刘少奇身体问题,决定刘少奇回延安。毛泽东随即致电刘少奇“:何时可以动身盼告”。尔后,毛泽东委派彭德怀侦察沿途封锁线情况,当彭德怀告知有 103道封锁线时,他皱起了眉头。刘少奇还未上路,毛泽东再三言语恳切 地叮嘱:“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刘少奇告知决定动身的时间后,毛泽东在电文中强调“:手枪班须是强有力的,须加挑选与调练的要求。”刘少奇回延安的行程时刻牵挂着毛泽东的心,仅有关安全的电报多达几十封,而且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1942 年 2月,刘少奇同志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表扬了邳睢铜地委抗战工作说:“在华中我们没有占绝对优势时,邳睢铜地委以和平方式,取得了国民党邳南行署政权,这在华中来说是个典型。时任邳睢铜灵四县联防办事处联络部民政科长、四区(土山)区长刘杰三和通讯员王全忠回忆说:1942年春,日寇调动两万多兵力对苏中苏北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妄图消灭新四军在苏中的主力。为了粉碎日寇的扫荡,党中央指示胡服前往苏北指导反扫荡工作,胡服一行来到古邳胡套(黄河滩)布置反扫荡工作。不料走漏了风声,日伪组织力量进行合围包抄,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年迈的“小脚女人”突围,在刘杰三等人的护送下,来到土山浴德池。浴德池是土山人沈宪邦自家建的澡堂。沈宪邦是位开明人士,思想进步,精心掩护从台儿庄战役退下来的伤病员,送儿子参军抗战,他曾资助韦国清、彭雪枫解决困难,他毅然把浴德池作为地下党联络站(地下党员王方友、邳睢铜灵联防军事科长冯子鏖等人证明),他的爱人“小脚女人”姚氏是联络员,从“外形”到“内线”极为安全。当抗日联防队护送刘少奇来到浴德池后,在这里先后召开了地方党组织会议和抗日联防队会议。狡猾的日军侦探浴德池时,刘少奇已在联防队员的掩护下,跨过台赵铁路封锁线,夜渡不老河,来到了枣庄铁道游击队。解放后, 刘少奇曾把夜宿浴德池作为故事向警卫员李怀珠讲述(见李怀珠忆文)。
从 1942 年 2 月 12 日到 1942 年 12 月 31 日,历时 9月,横跨 6 个省,行程 3000 多里,冲过 103个多道封锁线,圆满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愿望与期待,准时地参加了 1943年延安新年欢迎会。其中,红邳县为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书以郭子化组织抗日为主线,以残酷的艰难的百姓抗日为背景,以当事人提供的文史资料为依据,以张爱萍主编的《鏖兵苏鲁豫皖》为参考,全面描述了以红邳县为中心的苏北风起云涌的抗日游击斗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决心与英明策略,锻造了诸如郭子化、栗培元、刘杰三、钟辉、冷其英、李光军、韦国清、彭雪枫、张爱萍、陈毅、粟裕等一大批抗日将军与军事指挥家,歌颂了苏北人民抗日的英雄业绩。正如陈毅所说,刘少奇在华中(苏北)工作虽然只有三年时间,但这三年,是血雨腥风的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几乎日日夜夜都在战斗,以他的雄韬伟略,为发展华中根据地和壮大新四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天边的一抹朝霞是
美丽的,拂过柳梢的春 风是美丽的,时而宁静 | 第
一 章 | |
时而轰动的村庄是美丽
的,少女脸上羞涩的红 晕是美丽的,少年心灵 的颤动更能震撼人的心 魄。 | 燃
烧 的 火 种 |
在邳州南部,有一个历史古镇,名叫土山镇,追溯历史到汉朝时期,土山镇属下邳(古邳)所辖,是徐州地区古镇之一,《三国演义》二十五回记载的“关公屯土山约三事”“、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些典故就出自土山。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涌现了许多名人志士,开明人士沈宪邦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岖拒山奇闻
一九一三年三阳开泰之际,沈宪邦建的浴德池竣工了。浴池很美,沈宪邦琢磨着要起个响亮的名字,亲自去古邳镇拜访晚清举人石惠一老先生。老先生说“:沈家堂号是‘延裕堂’,其意是延续繁衍,富裕昌盛。你的先人,乐以行善,以儒经商,经德待人,留下很好的口碑,我想这浴池就叫浴德池,浴(裕)字占你堂号,德字传于后人。”说完,挥笔题写“浴德池”三个大字。沈宪邦把三个苍劲、俊毓之字刻在青石之上,镶在大门中间,真是铭刻永驻啊!可巧,36岁的沈宪邦喜得贵子,取名叫庆霖。不料,妻子闫氏做月子时遭受风寒,不能下床,闫氏看着丈夫一人忙里忙外,心疼地劝丈夫再娶一个做帮手,沈宪邦执拗不过,娶了姚氏进家。这一年是沈宪邦三喜临门的吉祥日子。接着,喜事连连,生意兴隆。
冯庄冯景四在土山做小生意,同沈宪邦交情较深,每天傍晚收拾起摊子就到浴德池去洗澡,洗完澡就同沈宪邦喝二两小酒,借着酒力无话不谈。有一天,冯景四看着沈庆霖背着书包回家,就想把女儿冯玉莲带到土山小学读书,他同沈宪邦一说,沈宪邦笑着说:“好,玉莲同庆霖同岁,准能安排在一个班,一块来一块去,多好。”冯景四果然把女儿送到了土山小学。
学习上互相帮助,课后不是踢毽子,就是玩石子,总是形影不离。沈庆霖与冯玉莲很快熟悉了,在班级上又是同位,李白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一对童年男女两小无猜之情景,生动形象,不就是沈庆霖、冯玉莲的写照吗!有一年夏天,沈庆霖、冯玉莲去爬岠山。岠山在土山镇东南十余里,原名峄阳山、葛峄山,传说葛洪神医在山顶炼丹。山顶有四座山峰,西峰最高,因常有云蒸霞蔚,俗称“白云峰”。古人描绘:峰独秀耸长空。二人爬到峰顶,冯玉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沈庆霖倒觉得轻松一些,站在峰上四处观望,突然发现山南脚下几座村子烟雾燎绕,火光冲天,火势随着大风,越烧越旺。沈庆霖大声惊呼:“玉莲,快来看呀,村上发生大火了!”冯玉莲也不顾劳累,一气冲上峰顶观火。冯玉莲说是火灾,沈庆霖不同意她的看法。他说:“要是火灾,为什么好几处都发生大火?”他迟疑了一下说:“你在这里等我,我下山去看看。”冯玉莲说:“不行,那有危险,我和你一起去吧”。于是,二人下山向村上走去。此村叫郭宋庄,村上有四处人家的房子被烧,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去救火,据说谁要是去救火就要受到同样的惩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22 年暑假期间,青年郭子化查明本乡国民小学停办了,原因是由于团董宋席珍侵吞教育经费造成的。他遂与同学、好友宋学端、许季诺、王昌隆、宋学珍、王子愚等人组织起“邳县四区教育促进会”,与团董宋席珍算帐。经过查帐,追回了被宋席珍侵吞的款项;收回了由宋席珍经管的学田,使本乡国民小学得到重新开办。宋席珍很窝火,发誓要查出谁捣的蛋?1923 年秋,郭子化在江苏省七师毕业,受聘于峄阳高等小学。他利用暑假之便,与同学、好友们一起组织了“峄黄植树公司”,计划在岠山、黄山上造林,用林业收入发展本乡的国民教育事业。
郭子化的这一行动深受老百姓的拥护,而土豪劣绅、团董宋席珍却极力反对。宋席珍首先派出爪牙到岠山前后各村散布谣言,说什么:“岠山出黄金,郭子化把岠山卖给洋人了,洋人一来开采,老百姓的房屋要全部拆除,连祖坟都得平掉。”群众听信了谣言,十分恐慌,纷纷去找宋席珍问计。宋席珍见发火的时机已到,便亲自去岠山后宋家祠堂,召开家族会议,煽动群众用暴力阻止郭子化植树造林的行动。7 月 24 日,也就是沈庆霖冯玉莲爬岠山这天的早上,数百名群众在李卓然、宋德坤、王维九、花唯一、李敏会等人率领下,分别到郭、宋、许、王等人的住处许党、郭宋庄、王八家、李巷等村大闹,抓走了郭子化的父亲郭春茂;放火烧掉了郭子化、宋学端、许季诺、王子愚、王昌隆、宋学珍、花广爱 7 家的房舍。沈庆霖、冯玉莲听说后,心里愤愤不平,同时两人对郭子化的勇敢行为产生了敬佩之情。回家后,沈庆霖向父亲沈宪邦说了此事。沈宪邦说:“郭子化经常来咱这里洗澡。他想为老百姓办平民学校,教平民识字,向平民宣传新思想,是好事,可是难办啊!”血气方刚的郭子化等人奔走于邳城、徐州和南京之间,向邳县县衙、徐州道台署和江苏省省长公署、督学署、省议会控告宋席珍。经过近半年的斗争,官府撤掉了宋席珍的团董职务,并责令宋席珍赔偿郭子化等 7 家损失费 7000 块银元,唱 3 台大戏赔礼道歉。纵火犯李敏会、李卓然 2 人各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许季诺用宋席珍所赔之款在许党村办起一所小学校。1924 年郭子化离开邳县到南京东南大学读书,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黄埔军校梦
在学校,沈庆霖冯玉莲等同学最爱听宋绮云老师的语文课。黄埔军校梦有一次,他俩和几个同学在教室后面的“马迹亭”玩,有人问这亭子为什么叫“马迹亭”?同学们默默不语,恰巧宋老师从办公室走来。宋老师说:“我来讲给你们听。”说着就把学生带到一块大青石跟前说“:这是马蹄印”。同学们顺着宋老师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见光滑的大青石上有个斗大的圆窟窿,形状就像马蹄子踏下去留下的痕迹一样。沈庆霖说:“宋老师,这马可真有劲呢,一下把青石踩了这么大的窟窿!”宋老师说:“这马是有来历的,三国时,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四处征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的大将军关羽,带着他的残兵败将,保护二位皇嫂(刘备的两个妻子),屯兵土山顶上。据这里群众说,关公骑的是膘肥体壮的赤兔马,那马雄伟高大、神气十足、一蹄踩在这青石上,就留下了马蹄印子。后人为了纪念关公屯兵土山,取赤兔马留下的遗迹,给壮丽的亭子命名,所以叫‘马迹亭’。 ”
宋老师看着学生又接着说“:咱们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这古迹建筑,就是历史的见证。可是后来,由于清末皇帝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略中国,各地军阀混战,争权夺利,再加上贪官污吏、土豪劣坤鱼肉人民,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我将来要为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去们青少年学生要好好学习,增长才干,奋斗!”宋老师的话,激励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在沈庆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一九二六年秋,宋绮云老师和他的朋友去武汉考黄埔军校。三年后的春天,突然有一个身穿灰色军装,腰束武装带的军人来到浴德池洗澡,沈庆霖立即说道“:你是宋老师,我差点没认出来!”霖一看,非常面熟,走近细看,正是宋老师。宋老师笑着说:“几天没见,又换了服装,是不好认啊!”沈庆霖说:“宋老师,你怎么当军官啦?”宋老师笑着说:“我已经当兵啦,和我在一起当兵的还有娄楼村娄梦侠、岱山村的李超时。你还在上学?”沈庆霖说:“你走以后,张宗昌的队伍沿着运河开来邳县,学校给部队住了,不能上课,今年才又上学。”宋老师听了沈庆霖的话,鼓励沈庆霖说:“要好好读书,除学好功课外,还要多读些其他方面的书”。说着他送给沈庆霖一本《新青年》杂志。沈庆霖和冯玉莲在翻阅《新青年》杂志时,面前好像展现出一片新天地,沈庆霖向冯玉莲坦露了理想“:我将来要像宋老师那样,报考黄埔军校,准备报孝祖国!”冯玉莲:“你打听一下,收不收女兵?……”沈庆霖:“如果收女兵,咱俩一块报名!”“哈哈……”两人笑着击掌。
在沈庆霖心中最激动的是,父亲沈宪邦向他进述土山暴动有出息,将来看你的的事。1930 年 3 月,中共徐海蚌特委恢复。5 月份,徐海蚌特委召开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传达江苏省委《给徐海蚌委的指示信》,要求各县“立即动员起来领导广大群众斗争,发生罢工、兵变、农民暴动,然后发展到地方暴动。”根据徐海蚌特委的部署,邳县县委先后在土楼、岠山等地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省委、特委指示,组织与会人员讨论如何尽快地在邳县举行武装暴动问题。在讨论中尽管宣传部长刘杰三等人对武装暴动持反对意见,会议最后还是作出立即着手武装暴动的思想发动与组织准备的决议。5 月底,全县加入秘密农会、短工会的农民已达 3000 多人;筹集各种枪支 1000 多支,其中快枪200 支,已集中一批存放在许党村;全县各地报名参加武装暴动的党团员近 200 人。徐海蚌特委派在邳县帮助组织武装暴动的干部对邳县的情况十分满意,6 月初用特委名义将邳县情况向省委写了书面报告。
1930 年 6 月,中共江苏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精神向全省发出指示,指出:“全国革命高潮日益迫近,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形势已经明显,江苏党的迫切任务是组织广大群众的政治斗争,争取革命高潮迅速爆发,促进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地方暴动是主要战略之一。”
七月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讨论如何尽快地在邳县举行武装动问题。7 月初,徐海蚌特委在徐州北关召开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委指示,对全区武装暴动问题作了具体部署。邳县县委书记王树璜从特委开会回邳县后,连夜在岠山凤凰窝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决定:
(一)7 月 7 日(农历六月十二日)在土山镇举行武装暴动,攻击目标为“公太永”、“宝泉涌”、“万丰永”三商号和镇公所、公安分局。成功后利用夺取的枪支建立一支红色游击队,以岠山为依托打游击,如不能立足,就将队伍拉到通海地区加入李超时的红十四军;(二)中共邳县县委改为“邳县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王树璜为书记兼武装暴动总指挥,乔庆环、武广春、沈宪芝、赵兴仁、王守宽、石岐山、王书楼、陆秀春等为委员,行委设政治、军事两部,乔庆环为政治部主任,武广春为军事部主任;(三)各地参加暴动的党团员一律于 7 月 6 日晚带着所筹集的武器到焚烧郭子化房子的许党村集合。出乎意料的是,会后连日暴雨,水深、路烂,致使暴动队伍未能按时集合起来,土山暴动未能进行。
7 月 8 日晚,邳县行委在许党村召集各地赶来参加暴动的人员紧急会议,讨论如何继续进行武装暴动问题。讨论中不少人提出:土山镇圩高、壕宽、水深,易守难攻,尤其是无内应,在这里暴动困难很多。如改在邳三区旧州(古邳)暴动有利条件是:第一,旧州离邳城顽县政府百余里,敌人鞭长莫及,区队、镇队力量不强,不堪一击;第二,旧州有党、团组织可作内应;第三,近年来旧州的学运、农运不断发生,群众政治觉悟高;第四,乔庆环、张
瑞年分别与区长卢荫堂、区队长杜西山有交情,可利用此关系先入区公所切断敌人的指挥,保证暴动成功。
时间定在 7 月 9 日(农历六月十四日)上午 1 0 点。接着,行委认为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于是决定武装暴动改在旧
王树璜对暴动的具体事宜作了详细部署。参加人员一律左臂扎红布条,作为区分敌我的标志。7 月 9 日一大早,100 多名暴动队员暗带武器,化装混在赶早集的人群中进入旧州城,接近各自的进攻目标等待号令。乔庆环、张瑞年二人也进入邳三区区公所分别与卢荫堂、杜西山叙谈,待机而动。古邳是夜集,8 点时分,赶集的群众逐渐散去,区、镇公所门前剩下的人大部分是暴动队员,区公所门前人最多。卫兵徐中贤发现这些人形迹可疑,急忙向杜西山报告。杜西山下令搜查。当徐中贤要对许文藻搜身时,许文藻按捺不住胸中怒火,冲上去夺徐中贤的枪。徐中贤连声大叫“:有土匪啦!有土匪啦!”,继而一口咬住许文藻的手指头不放。在旁的石岐山见状,急忙抽出武器一枪将徐中贤打死。卢荫堂、杜西山听到喊声和枪声后急忙出外察看。乔庆环乘机摘下卢荫堂挂在墙上的短枪,从卢荫堂的背后一枪将他打倒在地。卢荫堂只是腿部受伤,爬起来没命地逃去后院的炮楼。张瑞年也向朝外跑的杜西山连开两枪未中。杜西山也仓惶地上了炮楼。乔庆环、张瑞年二人撤到大门口时,正遇上区队班长王占元端枪冲来,遂一枪将其击毙。随之,数十名暴动人员冲入区公所院内,齐向炮楼上开火。卢荫堂、杜西山二人上了炮楼后,一面指挥区队开枪还击,一面派人给乡练头目卢修德送信,求他火速组织力量救援。暴动队员被区队密集的火力逼出区公所,上了镇东头的马号炮楼,居高临下打击敌人。在区公所战斗打响的同时,张渠川率领的第二大队已进入镇公所,缴获了镇队的全部武器长短枪 1 3 支,并占领了街心的中炮楼。此时,卢修德率领大批乡练赶到,围困了中炮楼,并在楼下放火。楼上的暴动队员冒着极大危险跳下来向东撤,有的从旧城湖泅水撤出,有的又上了马号炮楼,乡练又将马号炮楼团团围困。
马号炮楼上共有 30 多名暴动队员,身处险境毫无惧色,打退了乡练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还摆动着党旗大声地向乡练宣传革命道理。战斗从中午相持到深夜。撤出旧州城的张渠川、冯大文、余耀海等人,想方设法解救陷入重围的同志,在许党村组织一部分力量冒充乡练进城打接应,不料玉带桥已被睢七区区队卡断未能达到目的。他们迫于无奈,只好去向绿林武装头目许尚边求援。许尚边当即派出一二十人在张渠川、李士珍带领下到周桥、羊山喊话和鸣枪。乡练听到喊话说来了共产党的西北红军,又听到清脆的机枪声,于是不击自溃,象大海落潮一般地纷纷退去,被困在楼上的暴动队员才得以撤出。暴动队员们在撤出时约定天明前到岠山破庙内集合。结果,到 山集合的只有 10 多人。这 10 多人虽然已疲惫不堪,但个个斗志昂扬。他们一起商定:由余耀海带几个人在山顶上扯起红旗吸引敌人前来攻山;由花广艾、张渠川等人到山西、山后各村去组织力量夹击攻山之敌,夺取枪支,然后组成游击队。
7 月 10 日清晨,一面鲜艳夺目的红旗在岠山的主峰上迎风招展。此时,连夜赶来镇压旧州暴动的邳县警备大队正走到山下,看见山上的红旗,认为暴动人员在 山上,急忙部署攻山。余耀海等人在山上凭着仅有的 3 支枪换着位置还击。战斗开始时,警备大队因摸不清山上的情况,只在山下放枪,不敢向山上进攻。当他们判断出山上人枪不多时,便大起胆子向山上冲去。余耀海等人见敌人已攻到半山腰仍不见山下有援兵到来,花广艾、张渠川也不见踪影,只好把红旗留在山上迷惑敌人,各自寻路撤离岠山。至此,暴动彻底失败。邳县行委书记王树璜、行委委员石岐山、王守宽和共产党员董秀生、李敦佑、赵安义等 10 多人先后被捕,受尽酷刑折磨,最后一一被杀害。共产党员孟昭顺,带着缴获的短枪回到东家、地主温某某家中,温某发现孟昭顺身带短枪,当夜派人把孟昭顺害死。宣传部长刘杰三带着缴获的短枪被当地老百姓掩藏起来,后来就不知下落了……沈宪邦讲到这里,深感沉痛,不由得表现出伤感。
沈庆霖义愤地说“:这件事要是发生在土山,我不能拿枪,也要当通信员,让他们及早地躲避,也就不能被敌人抓住了。”沈宪邦拍着沈庆霖的头说“:有出息!将来看你的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