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祥云说石启胜已走二十多天了,吃了一惊。
二十多天前,我们邳中十几个同学刚给王荣耀同学告别完,怎么没听说石启胜也走了呢?
石启胜,我小学到中学时同学,他与我邻庄而居,相去四五里地,他比我大两岁,为人正直,和善,诙谐。小学一年级时,因校本部教室紧缺,把一年级新生安在石启胜所在的生产队队屋里上课,一天早上,我到校最早,在教室门里边的一堆灰烬边拾到一卷钱,上交学校后,找到失主石德全,是头天晚上开会时,因烤火取怀,从腰里掉下的一卷人民币,共计四万一千元(折现在4.1元)。
石德全是石启胜父亲,因此我与石启胜成了好朋友。我们在1960年暑假,一起考入邳城中学,虽然没编在同一班,但还都是同校。1962年,因生活困难,石启胜辍学,从此联系少了。
直到2006年,因为我出版了一本回忆录《情系桃李》,联系了一批老同学庆贺,石启胜也到了。
此时我已从学校退休,石启胜年纪六十三岁,因长期务农,艰苦的农业劳动让他变成了老态龙钟的样子,一脸皺折,满头白发,但他那开朗活泼的样子依然奕奕有神,说话更加风趣,肚子里的故事一串一串的,他的记忆力特强,讲故事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比如我们一起去台儿庄旅游,他讲台儿庄的历史,听得我们入神。他说:“你们知道台儿庄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当时好奇,让他讲给大家听听,他讲了如下一段传说。据说,台儿庄早年有一个老员外,儿子孙子都先于丈夫病亡,孙媳守寡,没生孩子,偌大个家业没有人继承,近门侄子想霸占他产业,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他,儿媳孙媳们不同意。婆媳俩商量,想考查一下老员外的身体怎么样,吩咐侍候员外的丫环,如此这般。
夜里,丫环在老员外的夜壶里装了半壶柴灰,天明提夜壶给老员外儿媳看。儿媳一检查公公的夜壶,对孙媳说:“老人家还行,尚有生育能力,这么大家业,不缺钱,给他娶个年轻的姑娘,帮他生个孩子。”在婆媳的操作下,花钱找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农家女子,给老员外续了弦,告诉这女子,你只要给老爷生了孩子,就连你父母我们都养着。苍天不负有心人,年轻女子过门第二年给员外生下一子,取名继祖,婆媳两个帮助把这个小继祖养大,上学,当官。
老员外老了,临终前把继祖叫到病床前吩咐:“我儿,你多亏你嫂子和你侄媳把你养大,你要把她们当作娘一样看待,等她们百年后,一定要隆重安葬。”果然,等嫂子和侄媳百年时,继祖亲自抬棺,把她们隆重安葬了,一路哭儿。
石启胜讲的这个故事,我们听完了也没悟出与“台儿”有啥关系,他反复说:“台儿,抬儿……。”你们自己想去。大家喝酒聊天,都没细细品味这抬儿是什么因果。
从台儿庄回来,老同学李朝旭建议:咱这些从小在一起上学到现在依然健康的几个人从今以后勤聚聚,找找当年的乐趣,巩固一下未来的友情。大家十分乐意,共同商议,每月一聚,轮流坐东,聚了两三次,又增加了邳中同班几个同学,更热闹了。
因为都是六十年代的中学同学,志趣相同,发现我订有《今古传奇》这本杂志好看,石启胜,惠祥云,张希哲,王荣廷,毛希之,周佩友,李景祥,袁宗保等一齐要订,我每年都订十几份,趁聚会时传阅,于是同学会变成了《今古传奇》读书会,坚持了十几年,至今还有几个人兴致未减,一直订着这份杂志。现在一个月内读书会成员里先后走了两个,我们只参加了王荣耀的葬礼,对石启胜的离去都不知道,甚感遗撼,周佩友从南京给我通电话,问还有补救的措施吗?我说人都走二十多天了,当时没人通知,现在又不知他儿子在哪,没法补救了。
周佩友叹息一声:“当年咱发誓,任谁八十岁之前不准走,落空了。”正常的聚会因疫情的破坏,不得不中止了,至今中断了两年,借给王荣耀送葬之机,去的几个人又聚了一次,还想约定再聚,也力不从心了。
人生易老天难老,
相聚唏嘘叹几声。
八十约定已不远,
珍惜生命敲警钟。
愿先走的老同学地下有知,活着的人不会忘记峥嵘岁月,曾经的欢悦时常迴旋在眼前,我们会过好余生。
评论列表(8条)
老友欢聚最动情,嗟叹挚友先己行,昨日执手谈言欢,转眼天人永隔中,余生当重老迈体,脑聪体健乐无穷!黄老师大作令人心酸。赞你!
看的眼睛涩涩的
好感人的一片故事,同学一场念念不忘,感动人心。给黄老师点赞。
文章
佳作当赞!





给黄老师
感谢金川的关注,老同学走了,甚为感叹!
黄老平生最萧瑟,老有奇文动古城。五千弟子遍邳州,怎知当年教数学。弟子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