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阿萌,我曾在随笔《一个普通的下午》中这样写道:
“午睡醒来,打开电脑,为网友达利之魂编电子杂志的个人作品专辑。
“刚满22岁的他,却有着同龄人极少有的人生经历,也有着一般人极少有的人生磨难。他上初中时,得了一种疑难重病,辗转求医,多次徘徊死亡线,此后体极弱,病反复,只好辍学家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的精神世界,也因此有了别样的丰富和瑰奇。他作画,他作诗,他唱京戏,他读中外古今名著,他研究哲学美术历史。在最近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生死劫之后,他给我发来伊妹儿,笑谈玛非止痛的神奇,并附寄近作十余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一应俱全,且看其中之一题,就足以令人拍案惊奇了:《圣洁的*女》。他文笔老到,见解脱俗,思维奇诡,为我所罕见,而其间所洋溢着的对生命的渴求以及创造的欲望,更令我深深震撼。我用一个多小时为他编完专辑后,因为心情莫名的深重而感到困乏,而面对着这样一个年轻的过早过多承载了人生大苦大难的生命,我又感到莫名的茫然。”
其实这样一种茫然,正来自于对生命本体的思考,来自于对自身生存质量的思考: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又活得怎样,又该如何生活呢?我们的生命中,又曾承受过多少生命之重呢?
我很早就知道阿萌了,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小城里,而小城里如果有哪一家的孩子患了难以治愈的重病,那不仅是这一家庭的天大灾难,而且也一定会成为小城里家喻户晓的新闻,更何况我与他的许多亲朋都是熟人呢。但那时只知道阿萌是个长得很好并且喜欢画画儿的乖孩子,却因重病,只能“养在深闺”令人同情不已。
真正认识他并有了很多的交往,是一次与他母亲单位的一同事吃饭,提到阿萌如何喜欢外国文学,常给广播电台写稿,而我又是教过她外国文学的,所以她说我和阿萌一定谈得来,最重要的是,阿萌上网。说起上网,我就份外来了精神,给了她名片,上面有我的网站地址和QQ号。
不久后的一天,QQ上加了一个叫达利之魂的好友,对我好像很是了解,说起话来特别深沉,令我刮目相看。聊了一段时间,终于他自报了家门时,我却大吃一惊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那个达利应该是个中年人,而且受过文科方面的专业教育,特别是关于文学艺术甚至哲学历史方面的许多见解非常的另类,绝非该是这样一个二十出头的病弱少年所为的吧?但这确实就是阿萌,一个连初中都没有上完的二十岁出头的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生活的阿萌。
此后交往便多了起来,只要一上网,他就尊叔尊叔地叫起来,与我天南地北乱侃一通。他又到报社来找过我,让我看他作的画,看他的文,面谈人生、哲学、文学、历史,更是口若悬河,这时便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了。其实我所看重的,倒不是他那一百多幅世界名人的漫画如何一笔笔的画就,而是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或者说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生活的方式。那该是比任何一个身体健康的少年人更为强烈的对成功追求的欲望吧?
此后他还来过我的家,有一次文友聚会时,还把他邀请了去,理所当然的,他也成了我社区网站的常客。又因为他观点的独到,点评文章常常出彩,我又让他做了我的发行已超过五万份的《乘兴走笔》电子杂志的副主编。我只是希望他与社区有更多的交往,向社会展示更多的自我,当然,也希望社会更多的了解他,相信他的生命历程,对许多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都会有所启发和激励。
阿萌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让我感到特别的沉重:“将来我可以靠画画谋生!”这话里蕴含了太多的内容,让我思索良久。这样一个几乎是完全依赖别人而生存到现在的孩子的心灵深处,要自立自强的欲望又是何等的强烈啊!但我还是多次劝他,写作可能比画画更适合他,因为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和社会的精神财富,更何况写作几乎无需什么物质的条件就可以成功呢?现在听说他要出书了,感到非常欣慰。我想,他的新生活,不过是刚刚开始,相信阿萌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和美丽,成为生活中的一道奇美的风景。
李萌,1981年11月11日出生,小学毕业,网名“小学生阿萌”。生长于江苏省邳州市,从小患有因先天性心脏和重度肺动脉高压, 医生预言活不到成年,但如今已年过三十。曾辗转于南京、上海、北京、西安等地住院治疗检查,皆因病情复杂、无法手术。童年时被多次抢救,所幸没有夭折。1995年上初中时晕倒路边,从此离开校园。2001年因脑出血病危,与病魔抗争,转危为安。2003年春肺高压病发,大量吐血,全身疼痛,右肺失去功能,曾被注射吗啡止痛,也被以针扎进肺部抽出积液。生死搏杀几个月,再次战胜死神。平日不能剧烈活动,基本处于隐居状态,在家上网、读书、写作、绘画。2004年出版散文漫画集《灵异的天空》(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出版《煮酒论英雄—你不可不知的99位西方战将》(九州出版社)和《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出版《世纪最猛列强boss干仗史(上、下)》(河南文艺出版社)。阿萌博览群书,尤爱历史,曾被江苏邳州市民选为“十杰”青年,其事迹曾被《徐州日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江苏卫视、新浪等多家媒体皆有报道。现于“今日头条”撰写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