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一一读黄兴洲小小说《姐弟怨》有感 : 陈志宏

差距一一读黄兴洲小小说《姐弟怨》有感 : 陈志宏

如果说今年南京超热的话,我除了买些生活必须用品外,一般不会出门的。一出门,那炙热的太阳烤得我脸火辣辣地疼,十分难熬,于是我就呆在卧室里,开着空调,脑子想着哪些卖菜的、送快递的和所有户外打工挣钱的人们,都在酷热高温下艰熬着,我是该多么幸福啊!可是,幸福是幸福,时间长了,无聊的感觉由然而生,而且腰酸背痛,就不免看看文章,翻翻手机,偶尔也写点狗尾巴长的小文章,那感觉很好,有人说,写作就是寻找自己精神上的同道,灵魂上的伴侣,我原则上同意。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上的灵魂上的自言自语。
最近看到黄兴洲老师写的微小说《姐弟怨》,就感觉有点自愧不如,差距明显。
他这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简洁、明了、干脆,把一部长篇容量的小说内容,用小小说的篇幅写出来了,这就是我和他之间差距。

《姐弟怨》反映了特殊年代农村的特殊事,讽刺了某地一个仗势欺人的生产队长″郎″丑恶的行为,“郎队长”依仗权势霸占姬家母女二人,逼得母亲瑜欲自杀,女儿红日月艰熬,姐姐为了弟弟,忍辱负重,顽强挣扎,目不忍睹。
由此,我想到了村霸的可恨,寡母弱女的可怜。黄老师独具慧眼,塑造出娘、姐、弟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形象,着墨刻化母子三人的不同境况。

娘,被迫一次又一次流产,终于被生活压跨,想以死抗争,含屈结束宝贵的生命,想不到却遇到好心司机相救,迎来了″柳暗花明″一番岁月。

姐,是小说中致关重要人物,作者着笔较多,写得非常细致。姐的性格坚韧不拔,为了弟弟的成长,忍辱负重,吃苦受累,受尽了恶霸的凌辱而不低头。
在娘失踪后,十多岁的她,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弟弟的重任。她和母亲一样,为抵债受尽了狼的蹂躏和凌辱,为把弟弟培养成人,她忍辱负重,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被这个形象所感动。姐这个人物,写得非常成功。

弟,幼稚无知,听到别人对姐的不好舆论,有些受不了,产生了对姐不满和怨言,作者通过弟的怨言,突出了主题,这是符合客观现实的。
作者也写出了弟弟单纯的一面,他是个听话的孩子,能顶住家庭不幸和种各种压力,克服困难,勤奋进取,最终考取了大学。为家庭争了光,改变了个人命运,也为娘和姐争了气。这样写,就把这个家庭的希望所在,落到了实处,使人看到了希望。

黄老师这篇小说写得入情入理,可信度强,需要展示的,都尽量的展示出来了。我阅读后产生了强烈的快感,心灵上产生一种巨大的撞击。比如说:″这回青没拒绝红的要求,姐弟俩来到爹坟前,红摆上菓供糕点,跪在爹坟前说:爸,女儿无能,不能再照顾弟弟了,我给弟弟申请了助学金,他四年的学费生活费基本没问题,我要去找妈妈,能找回来最好,找不回来妈妈,我死在外边也不回来了,这些年,妈和我的苦天知道,我们都不是好女人,但也实在无能无才无奈啊!”

上坟这一段,是这篇小说最关键的描写,用姐旁白的方式,完成了父亲生前的宿愿。可想而知,当年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情一定是迫切的。娘,也是这段又一次的被交待了出来,这就为下文续篇埋下了伏笔。这段描写,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写真是神来之笔,恰到好处。
黄老师写小说语言表达能力强,常常运用极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很复杂的内容表述出来了:″青听了姐姐的哭诉,又一次说:“爹,我不能让姐走,学我不上了,我要挣钱养家,等着娘回来。”

差距一一读黄兴洲小小说《姐弟怨》有感 : 陈志宏

弟,虽然是对爹说的,可爹又怎么能听到呢?听到此话的是姐,一听说弟要放弃了上大学,那心里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煎熬。这就使姐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对弟产生了极大的怨恨。弟要真不上了大学,这些年所付出的一切,皆成泡影,姐的心如刀绞,所以,就有了:″姐弟俩是跪在一起的,红听青说了这番话,从怀里掏出一瓶敌杀死,对弟弟说:‘你既然没有志气去上学,我也没能力说服你,不如我先走一步,你爱怎么办,我管不了啦。'”
″红拔掉药瓶盖,就想向嘴里倒药水,青转身扑向姐姐,一把打掉红手中药瓶,抱住姐姐放声大哭,说:'姐,是我不懂事,我不敢了,我去上大学,我再不惹你生气,你也别去找咱娘,你就在等着,让我还有个家,不然,我就成了孤儿啦!'”

这样写入情入理,没有人不信以为真。一篇小说的成功,虽在情理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使人物形象立了起来,令人信服,这是小说的魅力,这就是作者的本事。因此,黄老师的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并不是胡编乱造,不是信囗开河,它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因为,也只有″信″,才能感动读者。

由此,我想到了契可夫的早期讽刺小说变色龙来。他围绕一条狗的主人,展示了一变再变的不同嘴脸。当然,小说是在虚构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的、精心安排,可它的结构严紧,巧合性那么得当,入情入理,使人不得不佩服契可夫精湛高超的创作技巧,塑造出奥楚蔑洛夫这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在沙俄专制制度下一条活蹦乱跳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性和艺术概括性。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所以说,没有″信″的小说,是打动不了读者的。没有读者,小说就失去了生命力。契可夫之所以能成为短篇小说的巨匠,我想,他的小说艺术成就,在于可″信″的基础上。黄老师的小说,在可″信″度上,有类似契可夫的相同之处。

《姐弟怨》续篇,在可″信″的基础上,交待了娘的悲惨遭遇。由娘的诉说,从上吊自杀,到被人救下的一系列事件也就顺理成章了。我想,这篇小说最成功之处,就是通过反映农村特殊年代的特殊人物专横跋扈,使人可憎、可恨,但乌云总遮不住太阳,又使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作者的真实意图,是难能可贵的。
只要阅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能想到,一个能考取中国科技大的学生,前途一定会是一片光明的。这就使得这个积贫积弱的家庭,定会在这个落后的农村中,扬眉吐气,让那个欺负母女二人的坏蛋垂头丧气的。

″想不到在丈夫坟地看到姐弟俩那一幕,听女儿说得可怜,不由一阵心酸,忍不住的悲痛,头脑一晕,倒了。″
这是《姐弟怨续》的这一段,是对″娘″心里感受的最恰当的描写。这里虽然用的文字很少,但是把″娘″的内心世界巧妙的反应出来,喜来悲来,激动致极,晕倒了。可想而知″娘″心里的的落差多大啊!一双儿女,比她想向的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读完娘的交待:″这儿咱不能混,郎家有势力,说话从来不作数,咱们惹不起,躲得起,走吧,青儿只管上你的学,是事不要你管,老天不会放过恶人的。”那意思很明显,娘对郎的黑恶势力仍心有余悸,让儿子好好读书,一定要争气,在她心里,是永远咽不下这口气的。将来是一定要报仇的。 其实,娘的想法虽然说有些狭隘成份在里面,但却反应出她对黑恶势力的深恶痛绝。我觉得,什么报仇不报仇的,儿子的成功,就是对狼之流最好的打击和报仇。

《姐弟怨》和《姐弟怨续》,说明了黄老师小小说创作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不知什么原因,我最近一篇小小说也写不出来,心里非常懊恼。于是,把以前写的一些小小说,找过来再看,没有一篇写得好的。看起来,我得向黄老师学习,找平这个差距。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