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孙中宝,是我二妹夫,家在离老家十二里路的黑山村。与二妹成婚三十二载,膝下一双儿女:儿子文龙在青岛扎根,买了房安了家,四岁的小孙子留在家中由二妹照料;女儿孙怡正读高二,是家里眼下最牵挂的读书郎。
这些年,中宝一直在兰州收废品、打零活。自打认识他,家里老老少少没一个不佩服——他待人像盆烧得旺的炭火,热乎得能暖透人心;干活更像头老黄牛,再多苦累都嚼碎了咽进肚子里。有人说他像黑山上的松树,立得住;有人说他像田埂里的小草,韧劲足;也有人说他像敢冲敢闯的战士,再大的风浪都扛得住。
大伙儿都认:这孙中宝,是个铁打的汉子。
1971年四月初六,中宝出生在江苏邳州燕子埠镇黑山村的一个穷人家,排行老四。家里条件虽差,他却从小争强好胜,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毕业,班里的班干部就没断过任,总想着要做最拔尖的那个。
那年头读书不贵,初三学费也才八块钱,可1988年夏天,中宝考师范学校差了三分,还是没能跨进校门。父母劝他复读,他看着家里空荡荡的米缸,咬了咬牙没应——他想出去挣钱,不想再让爹妈为学费愁得睡不着觉。
十八岁的少年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苦闷又彷徨时,听朋友说东北淘金能挣大钱,心里顿时燃起了火苗。他跟父亲商量,父亲皱着眉劝:“东北天冷,零下四十多度,淘金的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扛的!”中宝却铁了心:“路是走出来的,希望是干出来的,我想去试试。”
出发前,他向婶子借了5块,向隔壁二奶借了10块,再加上家里凑的50多块,兜里总共就83块钱。揣着一兜煎饼咸菜,他挤上了从徐州开往黑龙江的火车,直奔嘉荫县乌拉嘎镇。三天三夜的火车上,他攥着冰冷的车窗框暗自发誓:挣不到钱,绝不回家。
淘金的苦,比父亲说的还要烈。《闯关东》里演的那些艰辛,他全尝了个遍——冬天在冰窟窿里淘洗金沙,冰水刺骨得像针扎;夏天顶着烈日抡铁锹,汗水顺着脊梁能湿透三层布。身边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他却咬着牙干了三年。想家的时候,就跑到大兴安岭的林子里,望着南方的方向跪在雪地上,轻声喊“爸、妈”,眼泪掉在雪地里,转眼就冻成了小冰晶。
第一次拿到3000块工钱时,中宝高兴得快疯了。东北正下着大雪,他骑着摩托车在雪原上狂奔,嘴里喊着“我挣钱了”,把钱紧紧揣在裤兜里,走路都东张西望,生怕被人抢走。可偏就遇了意外——一个醉汉骑摩托车撞了他,他顾不上疼,爬起来第一反应是摸兜里的钱,确认没丢才松了口气。第二天,醉汉带着罐头水果来道歉,他没吃一口,全给了哥家的孩子,自己又扛着工具上了工。
凭着这股劲,中宝用第一年寄回家的钱,在黑山村东头盖起了三间带廊柱的红砖房——那时候村里还没有谁家盖过这样气派的房子,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两眼,父母说起这事,脸上满是骄傲。
后来中宝成了家,为了多挣点钱,又先后去徐州贾汪、枣庄盐部的煤矿下井。下煤窑是出了名的苦差事:地下又黑又潮,呼吸的空气里全是煤尘,头顶的矿灯是唯一的光亮,稍有不慎就可能出事。家里人天天提心吊胆,劝了他好多次,他才终于松口,辞了矿上的工作,去台儿庄薛庄的水泥厂当班长,干的还是拖包、搬料这些出大力的活。
那会儿家里还买了台压面机,中宝白天在水泥厂累得直不起腰,晚上回来接着磨面,常常忙到后半夜。面粉铺得满手满脸都是,鼻孔、耳朵眼里也藏着白末,可他从不抱怨——虽然手里没多少余钱,但一家人吃得饱、穿得暖,平平安安的,就够了。
2003年正月初六,为了躲计划生育,也为了给家里找条更好的出路,中宝又背上行李,坐上了去兰州的火车。大西北的风硬得能刮破脸,冬天来得早、去得晚,阳历九月就飘雪,次年五月还可能遇寒潮,他水土不服,嘴唇干裂得直流血。可他没闲着,有散活就干散活,没活干就捡废品、收废品,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硬是把日子撑了起来。第二年,他就把二妹和儿女都接到了兰州,一家人总算在异乡团聚了。
这一拼,就是二十多年。如今的中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兜里只有83块钱的少年:老家盖了两栋房,哪怕有一栋空着,也不愿被东西邻居的小楼“夹着”;儿子在青岛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虽说亲家付了七十万首付,剩下的七十万要贷款,但总算在大城市扎了根;女儿孙怡五岁时得了场重病,前后花了近八十万,中宝四处借钱,自己省吃俭用,却还在最困难的时候捐了5000块给别人——他总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或许是这份心感动了老天,女儿最终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如今读高二,成绩稳居班里前几名,也继承了他那股不服输的韧劲。
从十八岁到五十五岁,三十七年的风风雨雨,把孙中宝磨成了真真正正的“铁汉子”。他从不在苦里叹气,从不在难里抱怨,脸上总挂着笑,像一粒撒在哪都能生根的种子,再贫瘠的土地都能开出花来。
有人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看孙中宝就知道了——是靠零下四十度的雪、煤窑里的黑、兰州的风沙,是靠不服输的劲、敢担当的心、对家的牵挂,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一火一火炼出来的。
赞中宝
疾风骤雨砺草壮,艰难困苦铸儿郎。
逆风远航心有朝阳,险境无畏笑对雪霜。
人世间走这一趟,忠心赤胆,笑哭皆尝。
酸甜苦辣独自扛,生来愿为牛马忙。
岁月藏尽儿女情长,汗水浇得稻菽芬芳。
拼搏为家亦为乡,此乃人间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