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姿百态垂钓人
运河的水波里,藏着垂钓者最朴素的诗意。一根钓竿,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也是消解俗务的良方。
钓鱼的意义,在动静之间。抛线时的专注,等待时的宁静,提竿时的雀跃,恰是对生活节奏的温柔调和。它让人暂别屏幕的纷扰,在水畔与时光对坐,看云影掠过水面,听桨声揉碎波光,这份“慢”,正是治愈现代焦虑的良药。对老人而言,是打发光阴的闲趣;对孩童来说,是初识自然的课堂;就连船娘歇脚时甩竿的瞬间,也成了水上生活最生动的注脚。
钓鱼的好处,藏在身心深处。久坐水边,呼吸着湿润的空气,目光随浮漂起落,无形中疏解了筋骨与心绪。上钩的鱼或许不大,但那份“愿者上钩”的默契,足以让人忘却琐事。更难得的是,运河边的钓者从不孤单——老手传授技巧,新手分享喜悦,陌生人因一汪碧水成了熟客,鱼竿碰着鱼竿,笑谈混着水声,成了最鲜活的社交场。
而这一切,都为千年运河注入了滚烫的烟火气。当钓竿在晨光里划出弧线,当渔获在夕阳下闪着微光,当岸边的棚子升起袅袅炊烟,运河便不再只是冰冷的航道,而是承载着生活温度的画卷。垂钓者的身影,与古桥、商船、岸柳相映,让流淌的历史有了当下的脉搏——原来最动人的人文,从不是陈列的古迹,而是人们在时光长河里,与水共生的日常。
早晨运河里的垂钓者
北京京杭大运河源头的垂钓者
天津三岔河垂钓的热闹场景
清晨河北沧州运河桥上的垂钓者
被拆除的徐州港原址上,一人看着多杆的垂钓者。
淮安洪泽湖大堤上渔叉叉鱼的村民
常州市古运里,能够精准打鱼的钓鱼爱好者。
运河上的船员在待航间,钓鱼是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只要渔杆子打出去,定会有收获
船停下来后,船娘也得钓一会。
十年前的湖边晨钓
水泥船沉船后面的垂钓者
运河上运输淘汰的水泥船是个好“钓台”
破船前是很好的钓位
筑台而钩的,不怕危险,只为取乐!
无论运河那段水域只要鱼上钩,马上会聚集众多的垂钓者!
现皮划艇开到运河中或骆马湖钓鱼是很常见的
运河两岸的人,大人划着船,小孩在前面钓着鱼,是个不错溜娃方式。
钓鱼是个力量活,这个钓法,钩子甩的越运越好!
这伙计抛钩时差点掉到了河里
有时在水里一站就是一天
骆马湖边的钓鱼人
又钓一条,鱼虽小,但开心。
向钓友展示自已的成果
移动的钓鱼平台
古黄河上的众多垂钓者
大运河徐州新沂段上的垂钓者
运河边,不是钓鱼比赛,是不约而同。
乘小划船去找合适的钓位
钓鱼爱好者
运河边的桃花树旁搭棚而钓的女钓手
小朋友也是钓鱼高手
一家人到河边游玩,也不忘带上渔杆。
几个河边的车,拖带的是机动划子、橡皮艇等,已去河中垂钓。
正在钓鱼直播
目前这是运河上垂钓的高配之一,“车拉船”。
让世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贾传军,江苏省邳州市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摄影师,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邳州市民俗摄影协会会长。出版了《我的运河》个人专集图书并被浙江大学等图书馆收藏。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部分通航航段行走数次),行程万里之多拍摄数万幅运河题材照片。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部分通航航段行走数次),行程万里之多拍摄数万幅运河题材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