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丰县、沛县,徐州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东靠微山湖,北与金乡、鱼台县接壤,南与安徽省砀山、萧县毗邻,西接单县。处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京杭大运河湖西航道从境内穿过。

      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和起兵之地,也是汉末群雄割据与争霸之地。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在这里抒写着大汉遗风;动人的传奇故事、古色古香的人文遗迹令人俯仰今昔,流连忘返。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京杭大运河湖西航道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汉皇祖陵园 丰县汉高祖刘邦的老家,被史家称为汉高故里,俗称汉皇故里,其位置在今丰县城西北七公里处的丰单公路北侧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园,就座落在村西白银河旁,因这里是刘邦的出生之地和儿时生活的地方,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故而此处古今扬名,四海皆知。

  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当时还处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而这一年,秦始皇嬴政才只有三岁左右。彼时,刘邦出生的地方既没有沛县这一建制,也没有丰县这一建制,其出生地被史料记载为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丰县)。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沛县这个地方对于刘邦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秦朝末年,各地虽然有很多起义,可是陈胜吴广他们是第一个发难的,在大泽乡起义,提出要反对秦朝的暴政。之后,才有了刘邦、萧何还有曹参等人的起义,他们在沛县宣布了起义,而且刘邦还被大家拥护为首领,人称沛公。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沛县对于刘邦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也是起义之路最重要的一站。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大风歌》是汉太祖高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是他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乡亲们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的这首歌。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这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最后一句却也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惆怅。

00:34

  沛县汉城全景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和大家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皇皇圣汉,兆自沛丰。高祖刘邦,出身布衣,兵起芒砀,一剑横空,逐鹿中原,灭秦翦楚,奠定两汉四百年基业。千百年来,典章制度,托起华夏民族之大厦;人文精神,培育出华夏民族之精魂。汉而兴刘。文韬武略,英俊杰,名扬天下。受世人所瞩目,为历代所传颂。为弘扬汉魂,创千秋伟业,沛县县委、政府投资数百万建造世界刘氏总会会馆,以供刘氏宗亲寻根祭祖,瞻仰交流。溯刘氏之源流,昭刘氏之分布,扬刘氏之王朝,彰刘氏之名人。意在秉承先贤遗志,彰扬华夏声威。当年高祖创汉家天下,今朝猛士振古沛雄风。沛县百万儿女上下同心,众志成城,龙城水乡新沛县正崛起于苏北大地。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历史人物犹如历史文物,不拂去蒙在上面的尘土锈斑,难以见其真实面目,何况不同时代、不同立场又使人产生见仁见智、斜视近视的偏见。

      出于种种原因,历史给刘邦留下的许多阴影,因而布展者尽可能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六个方面,重绘刘邦形象,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其实布衣、豪气、仁义、智慧等,不正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写照吗!刘邦是大汉王朝的肇基者,他的人格因素流淌在汉文化的血液中。他建立的不是世之功,而是万世之功,理应得到我们炎黄子孙的崇敬。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人无完人,即使他的缺点,也应该客观公正地指出来,这也无可非议。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对刘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以千百计的专著、论文、影视剧等为人们重新诉说着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实的刘邦,“四海久非刘社稷,千载犹有汉精灵”。研究汉文化,探讨刘邦的精神世界,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现实深远的意义。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樊井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樊井,地处泡水以北,泗水以西的夹角地带,深不莫测,据讲底通东海,有乌龙在此井升天,故井边潭水又称乌龙潭。汉初名将樊哙,沛县人,年轻时以屠狗、卖狗肉为生,和刘邦很要好,陈胜、吴广起义时,刘邦正隐藏在芒砀中,萧何、曹参派樊哙迎回刘邦当沛公,正式率沛县子弟起义反秦。此后,樊哙便一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攻城取地。在推翻秦朝、消灭项羽和平定诸候王叛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明万历年间,知县罗士学曾在此建樊井坊表彰他。现今,只留下了“樊井遗迹,此井水清味甘甜可口。传说樊哙当时屠狗就是用这个井的水煮的,味道特别鲜美。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射戟台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东汉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诸侯、大官们借着镇压起义义军的名义,纷纷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各据方,称王称霸。野心勃勃的淮南王袁术就企图夺得皇帝宝座,极力吞并其他势力。公元19年,他想消灭驻军沛县的刘备,再吃掉占据徐州的吕布。为了各个击破,他暗地里送给吕布大批粮食,使吕布按兵不动,接着便派大将灵率精兵3万来攻打沛县。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当时刘备兵将不到1万,自知敌不过纪灵,便向吕布求救。吕布兵多将广,也猜到了袁术的阴谋,于是就亲自带领大军来支援刘备,在县城西南扎下营寨纪灵驻兵城东南,一见吕布兵马众多,心里便着了慌。第二天一早,吕布在自己兵营中设宴,召请灵、刘备赴宴,劝双方罢兵休战。纪灵是奉袁术的命令来的,不敢答应。吕布大怒命令手下的人把他使用的戟插在辕门外百步远的地方说:“我如果一箭射中戟的小枝,你们都要撤兵不打;我如果射不中,就随便你们怎么打。谁不听我的话,我就与另一方合起来打他。”纪灵他们只得答应。吕布便取箭登台,一正中戟的小枝。纪灵见此情景,惧怕吕布、刘备联合打自己,又有言在先,只得撤兵而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辕门射戟解斗”的故事。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琉璃井现存于沛城东风西路泗水亭公园内,井口绳痕千豁,蒿草凄迷;下视寂然无声,深不可测。细雨晓至,月影暗渡,不知几千百年也。

      关于沛县琉璃井的历史来源,有三种观点;

      其一:此井为秦王嬴政所掘。当年秦始皇于咸阳宫中见紫气起于东南,以为王兴之兆,遂派大军至丰沛,凿井以断龙脉。明代诗人万寿祺有《入沛宫》诗云:“故宫百里草芊芊,原树春云满祭田。父老岁时犹设礼,碑亭日月已忘年。人心思汉皆如此,鹿走兴亡岂偶然。却望鱼膏燃火处,秦皇空使凿重泉。”

      其二:为汉高祖刘邦所开。当年高祖衣锦还乡,所带军马众多,将县城内井水汲干,遂开琉璃井。泗上名士阎尔梅先生有诗为证:“泗水亭阴列汉官,营连桑梓共盘桓。屠沽拜将亲朋贺,子弟封侯父老欢。驻不劳绵蕞礼,围樽仍着竹皮冠。军多汲尽琉璃井,无数绳痕氵防石干。”

      其三: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妻李三娘所挖。“琉璃井上满青苔,犹见三娘打水来。荣华幽恨千载梦,野花无主年年开。”即听雨居主人游览此井所作。相传刘知远年轻时,慕汉高祖刘邦雄风来沛寻根,与美丽善良的沛地姑娘李三娘相爱并结为夫妻。知远从军征战,三娘在家耕织自度,苦守一十八载,捡柴煮饭,挖井灌园,日复一日,青石井壁被磨出道道沟痕。后刘知远称帝,三娘做了皇后,此井被封为八宝琉璃井。当了皇后的李三娘依旧勤劳节俭,并经常劝谏丈夫要关心百姓疾苦,休养生息,施行仁政。再后刘知远国破人亡,三娘心如止水,复回故乡沛县。在琉璃井旁,以茅舍为居,与鸡雏鹅崽、明月清风为伴,度过晚年。李三娘的故事被元人编成杂剧《白兔记》流传后世。

      清代诗人吕俶所写《琉璃井》蕴含了秦始皇、汉高祖、李三娘三个典故:“银床剥落依层台,曾是秦皇旧凿来。泗上一泉初见水,咸阳三月已成灰。梧桐落影澄秋雨,鹁鸽无声叫翠苔。白帝未能消火德,灌园今日荷栽培。”

      琉璃井是秦皇井、汉皇井还是三娘井?史由人写,景自心生,何必苦苦考据。秦皇凿井,汉皇解渴,其历史必然。丑鸭变作天鹅,龙泉流于百姓,亦沧桑之道。想秦皇凿井,希冀江山万代,而不久便魂归骊山、梦断阿房;汉皇歌风,奠定四百年基业,而四百年后,江山易主,风息云散;三娘布衫荆钗,转而凤冠霞帔,又转而茅舍篱院,一口古井,见证多少沧桑,给人多少感慨!掬此中水,可洗天下人目。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泗水飘香”简介古时,,沛县有一条河名叫泗水。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在带领沛县的乡亲父老起事前,就曾当过泗水亭的亭长。据历史记载,泗水原在今微山湖西岸,由兖州流经微山县鲁桥、南阳,在鱼台县谷亭东流过,又南去沛县城东,过徐州从淮阴入淮河向东入海,流水通畅,是淮河下游的一条主要支流,秦汉时,泗水是南北水陆通道,设有泗亭驿站。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状元碑园位于江苏省丰县梁寨镇,是一处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状元碑园由前花园,垂花门,碑亭和碑廊组成,为仿清古代建筑,庄重典雅、精致堂皇,造型优美。

       碑园因珍藏清康熙徐州状元李蟠撰作书丹的碑铭而得名。碑园外,前花园内的“状元碑园”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一尊如墨如漆的灵璧磐石矗立门外更显得碑园文化的厚重。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碑园正门为典型的清式垂花门楼。青瓦建瓴,雕梁垂青,古朴中透出几分家院的温馨。双扇门漆成红色,两旁的四字联语也漆成红色,联曰:“经传道德、名重谪仙”。意在借老聃与李白显扬李姓家世。

     进门,回首仰视,门楼内上悬一红地金字匾额,上书“源远流长”四字,为书法家孟昭俊先生手迹。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站在门楼下的青石台阶北望,碑园中诸景物——碑亭、华表、回廊、绿树、红花等,尽收眼底。碑亭位于碑园南北中轴线中间稍北的位置上,青石起三叠之台,将四角六柱的碑亭高高托起,有翼然欲飞之势。亭为全榫卯木结构,上则青泥板瓦,飞檐翘角,下则梁柱交错,雕绘精绝。迎门方向,悬一红地横匾,上书“状元碑亭”四字,此乃中国书法报创办者、徐州籍著名书法家孙方先生手笔。南向二亭柱,悬红地金字联牌,语曰:“陇脉绵绵瓜瓞维儒素,文人济济銮坡独风流”。撰联为李从云先生,书丹乃铜山老书法家孙鸿啸先生。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亭内,“状元碑”巍然而立。此碑的正式称谓是《七公墓表》,那是康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由李氏族人倡立,并由状元李蟠撰文书丹的关于彭城李氏始祖七公的墓前碑铭。碑通高三米,蟠龙碑帽,桌台式碑座,四周雕以龙凤花草,虽经三百年风雨,依然文图清晰,古雅古拙。碑文四百二十六字,记述彭城李氏十余世缔造经营、繁衍生息、聚族而居、闻于一方的历程。这是难得的家族资料,又是珍贵的书法刻石:文美、字秀、史实,可谓“三绝”融一的历史文物。抚石而仰之,李氏与非李氏者,都会勾起历史的怀念。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亭前,左右均为华表一柱。华表正侧两面,各镌联语曰:“北邻华麓南绕河流川岳郁佳城应有白云环泡水,世继书香派延淮壖蘋蘩昭后代依然紫气满函关”;“奕叶绵延瑞应牛眠增郁律,长松蓊蔚伫看鹤化复归来”。这两句联语,皆由曾任福建莆田、仙游、德化知县的李洪筹撰述,而由曾经福建督军兼省长的李厚基书丹。华表拥碑亭,正如绿叶衬红花。

      碑园偏后,东、西与北面,为一半环状碑廊。赤柱青瓦,粉壁墨石,既嵌有李蟠《报母家书》,诗书墨迹,又嵌有彭城李氏传世碑铭。

       碑园西侧还建有接待室,内设历代李氏名人官职表,李蟠等人生平简介,状元卷及《徐州府志》入志人名录。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丰县永宁寺起自东汉,兴于皇家,为民间寺院之始也。汉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最初只在京都及诸王府地设寺礼祀,为皇家所独享,民间禁止传播佛教。丰县乃汉室祖居,为皇室祖脉之地,倍受两汉帝王之眷顾,因此得以建寺。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刘邦登基称帝后,将丰县故里神社赐名为“永宁神社”。至东汉时,汉明帝感梦遣使求法,并兴建白马寺,后又派使臣来汉皇刘邦故里丰县,将佛像安放在永宁神社,并下旨将永宁神社更名为“永宁寺”,流传至今。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丰县文庙,是苏北现存始建最早的古庙,也是苏北唯一保存较为完善的古建筑。坐落在县城最繁华的解放路西侧,虽然被四周林立的高楼遮掩,但作为这座城市里太长时间里文脉兴衰的载体,无疑,她就是丰县这座城市里今天绝无仅有的文化坐标。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据隆庆版《丰县志》记载,丰县儒学旧址在县治东,金末倾坠,元代至正五年知县郭暄重修,元末毁于兵火,洪武六年知县曾创建,宣德四年知县阙膺重建,正德十二年裴爵修葺,嘉靖五年洪水冲陷,迁于华山之阳,三十一年,知县徐蓂还旧城,建于县治西北,但迁到这儿后,县内学子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的越来越少,县人认为儒学所在地有碍于丰县文运,所以嘉靖三十九年,知县胡乂心将儒这改迁于县城东门内,也就是现址。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根据文献资料的描述,我们依稀可以想像文庙当年的大观。文庙的最前面为棂星门,两旁为儒学东、西门,稍微向里是泮池,中间是戟门三楹。再向里就是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大殿后面是明伦堂,再后是教谕、训导住宅等,广厦百间,规模宏阔,成为奉祀敬圣之所,兴贤育才之地,莘莘学子来此读书受益,县内文教之风兴盛。县内学子亦多有成就。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丰县凤鸣塔,一塔巍巍,雄踞湖滨,瑰丽壮观、气势恢弘。塔高44.9米,塔体七级八角,是公园的主景,也是丰城的标志性建筑。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塔有四门,东门、南门门额上分别镶嵌有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启功先生书写的塔名,北门上为凤鸣古塔的原门额,此碑额为明万历十八年建塔原物,是当时的儒学训导尹尚志书写的,尤为珍贵。塔上铜铃随风摇摆,清脆悦耳,十分动听,以示金凤长鸣,犹如凤凰落丰城的意境。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凤鸣塔于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县令费思箴、学谕毛志尹共建。砖石结构,共七层,人可登顶。基层(第一层)塔门只有一个,向西,距地面一人多高,登塔需爬上基层门方可拾级而上。自基层起沿北半部夹壁墙内砖梯向右转,上行180度到达第二层北半部。第二层东西各有一门,中有人行道,将第二层分为南北两部分。自第二层南半部东方入口,向左转上行180度到达第三层。第七层四方均有洞口,供游人瞭望。登高远眺,丰县景色尽收眼底。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李卫(1688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号恰亭,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1688年2月2日),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一户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员外郎一职。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卫任户部郎中一职。古代卖官都是明码标价,有钱人花多大的钱就能买多大的官,为何能官至直隶总督 还得到雍正皇帝宠信。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雍正帝即位后,便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在盐驿道任上,李卫政绩显著,不久后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但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

      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整理盐政,查处私盐贩卖。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

      李卫并无显赫的家庭背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过十年之间,李卫从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闲职,一路担任各种要职,并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之快。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纵览李卫的任职经历,不难发现,其长期主管或兼管一方的盐政工作。早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年,李卫便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一年后升任布政使但仍兼管盐务工作。两年之后,已经任职浙江巡抚的李卫又被命令兼任两浙盐政使的要职,由此说明,李卫在管理盐政、缉查私盐方面,是很在行的。

      清代划分十几个盐区,浙江盐区是其中之一,浙盐在浙、苏、皖、赣四省行销。但清代体制僵化,在浙盐区靠近两淮盐区的地方,不能买就近便宜的两淮之盐,只能吃价高的浙盐,因此导致越区贩私盛行,官盐运销不畅。李卫加强缉私队伍力量,重点打击具有强大组织的大盐枭。沈氏是著名的盐枭,其部下数百名,拥有大船数艘,经常击败官兵,走私气焰非常嚣张。李卫任用韩景琦,与沈氏斗法,终于将其擒拿。

       雍正四年(1726年),面对私盐泛滥的情况,李卫提出,在浙江私贩出没的“适中孔道”——海宁县长安镇设官兵巡缉查私,并令常镇道及京口将军,军标副将等官员督饬将吏水陆巡查,严防两淮私盐从镇江府入侵浙盐行销区,以此保障浙盐的销路。与此同时,坚决打击盐枭的肆虐活动。

      与此同时李卫及时有效地向朝廷上疏,他认为要治理浙江私盐猖獗的问题,需要以海宁长安镇为中心,向外扩散,部署一定兵力,加强巡查。同时奏请朝廷,令副将、城守参将等军官在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周围安排水陆兵力,随时缉捕私盐贩卖者。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在浙江任上,李卫还着重办理了浙江海塘事宜。海塘即海堤,是江浙两省沿海居民用来抵御海潮侵袭的重要设施。海塘工程主要集中在江苏的松江和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四府,尤以钱塘江口的海宁塘最为险要。李卫很重视修筑海塘,几乎每年都要奏请整治。

        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皇帝因不满意江南总督范时绎对松江海塘改土易石工程的办理,令李卫赴工查勘,并采纳了李卫的修治方案,由李卫同江南督抚稽查治理。海塘工程系由政府财政开支,但所拨款额多不敷用且必须先经奏准,然后兴办。李卫在浙江多方面自筹资金,“除应动用正项之外,皆系每岁设法盐务等类节省额外盈余陆续抵用”。

      除了缉查私盐,李卫亦擅长弹压地方,从清廷的角度讲即善于捕“盗”。雍正六年(1728年),李卫通过明察暗访得知,当时江南盗贼出没、横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官对诸盗贼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包庇,经常以替身代为受过,使其逃过一劫。同年,朝廷以“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如时任江南督臣的范时绎又“非戢盗之才”为由,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文武各官受其节制”。

      这一期间,张云如等在江宁“以符咒惑民”,亦有习武 并讲学兵法、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人物如甘凤池等加入。雍正七年(1728年),李卫侦知了这一江湖组织的存在,并加以追查,后李卫称范时绎和按察使马世烆等包庇嫌犯,于是追查的重点又转为两江官员。雍正八年(1729年),该案由李卫等审结,马世烆等被议革职, 范时绎也被议解任,张云如等则被处死,但甘凤池和周昆来未一并判决,一说后皆释放,这就是所谓的“江南案”。

      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入觐,遭母丧,命回任守制,不久加太子少傅。

       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又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后李卫出任直隶总督,命提督以下并受节制。[25]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卫疏劾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上命果亲王及侍郎莽鹄立、海望按治,得以证实,上以鄂尔奇为清朝名臣鄂尔泰的弟弟而赦免了他,雍正帝因此奖励了李卫。

       乾隆元年(1736年),兼管直隶总河,裁营田观察使。李卫请以营田交诸州县收管,分辖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统率经理。乾隆二年(1737年),疏发诚亲王府护卫库克与安州民争淤池,赴州嘱讬。上命治库克罪,嘉卫执法秉公,赐四团龙补服。乾隆三年(1738年),疏劾总河朱藻贪劣,朱藻弟朱蘅挟制地方官,干预赈事。上命尚书讷亲、孙嘉淦按治,夺朱藻官,并如律治罪朱蘅。

      李卫病疾发作,乾隆帝派遣御医到府诊治。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丰县梨花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沛县政府办公楼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让世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正气浩荡的时代精神,它如同战鼓催人奋进,运河岸边的丰沛人民正激扬奋进在小康路上。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大汉情怀 走近丰沛(摄影作者:贾传军)

作者简介 :

       贾传军 江苏邳州市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江苏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江苏网、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摄影师,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2018年9月《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等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关注,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万余张运河题材照片,制作大运河美篇100多集分享给全国观众。

             微信:13805203123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