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梦

作者:黄兴洲

我的高考梦
今年的高考在即,我想向我家和所有家里有考生的学子们说一段话,但愿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1966年,我高三,从暑假一开学,就为迎接高考而备战,早上与东方启明星比早,晚上与星和月赛晚,教室里,寝室外,走着坐着到处都是拼命读书、顽强背书的同学们。

邳中1965届高考给母校创了个奇迹,有二十几个同学被全国各大院校录取,大大地鼓舞了1966届的我们。

根据当时国家招生和邳中应届毕业生的现状,老师们充满信心地估计:66届学子一定能放出一颗大卫星。

我们迎朝霞、送星星拼呀搏呀,所有该考的学科课本都翻烂了,相应的习题不知做了多少遍,可以用滚瓜烂熟来形容。

体检过了,高考志愿填报完了,高考费交了,准考证发了,说邳县66年高考不必再去徐州了,邳县运师设了考场,我们厉兵秣马,刀枪出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突然,中国出了个大事件,“5.16”通知来了,全国停止招生,所有人一律投入如火如荼的一场史无前的文化大革命中……。

高考一拖就是十年哪!

1977年,春雷一声天地动,国家终于恢复了高考,给我们这批“老三届”学子也带来了福音。

当时我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三十二岁了,正在大黄小学教书,我也匆忙上阵,参加了冬季招生的高考。

说句心里话,参加这次高考活动是报有佼幸心理,取与不取无所谓。

没有准备之战必败无疑,冬季招生名落孙山。

所好,1978年的暑假招生还允许“老三届”学子参战,这一次机会我再也不能掉以轻心了。

那时我正代一个初二毕业班语文、班主任还有其他年级一些副科,忙得很,但是今年高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决不能放弃。

没有任何复习资料,高中课本去年就被我老表借走复习,一直没还回来,我拖人找了一本去年冬季招生的综合高考试卷(数理化史地生),像蚂蚁啃骨头般,一页页地做了一翻,又跑到官中找黄幼文(家叔、高中教师)老师要一本时政资料,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背呀记呀。

从七七年寒假招生到七八年暑假招生,就是半年时间,我一边上课一边复习,不知疲倦地死记硬背,家务活不能干了,惹得老婆有意见,大年三十包饺子时,她讽刺我说:“你要能考上大学,你吃一碗我盛一碗。”我说:“那好,我就等着享受了。”

1978年7月20日第一天高考,考场设在官湖中心小学的二埠,那天老天爷有意考验应考的学子,把太阳能使劲地向外施放,那个热呀!

我穿的白背心前后湿透,脸上的热汗顺着脖子往下流,我与一伙年轻的应届学子同一考场,好像当年的范进一样,只有一个念头:今年必须考取,不然在我的学生面前也丢脸。

老婆给我带着午饭就在学校大门口等着,上午第一场考试,语文,150分钟,考试结束已到午饭时间,我和老婆在官湖供销社墙边找了一处阴凉地吃午饭,她不识字,也不问我考的如果,直到下午又考二场,她就在外边一直等我考罢才一起回家。

三天考罢,我松了一口气,还得继续教我的书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勤奋必有收获,国家教育亟待发展,教师队伍人才短缺,徐州师范学院扩招了二十个班,我们老三届这批老马,培训了一年半就分到各中学当骨干去了。

我们有一批学员分到白埠中学时,老校长冯召季十分高兴,他在教师会上自豪地说:“我们白埠中学一下子添了六位大学生,语数外物化主科教师队伍充实,我们学校将会大大改善面貌。”

确实如此,我们深知公办教师这个饭碗端的不易,个个勤奋工作,正是不用扬鞭蹄自疾的年龄。

我一气做了近四十年教师工作,已是桃李满天下。

我的第三代出了三个大学生(其中两个研究生),他们都争气,都凭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女儿的儿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毕业被深圳市政府招去做纪检工作,两个孙女一个考取了教育局公务员,一个考进徐州矿总医院做药检工作,都很体面的工作,我庆幸自己这一生做的教育工作,对后代们争气也自豪!

今年,我的外孙女又面临高考,她比她哥哥还勤奋,但愿她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顺利跨进大学校门。

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另人担忧,一股不正之风在校内引漫延,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些“天之骄子”浮华,打不得,训不得,动辄跳楼跳水,有的学生厌学,教师不敢管,这股歪风实在另人担忧。

6月7、8、9转眼就要到了,高考的学子们加油啊!不管你能考取什么大学,都证明你有能力,万一失误也且莫颓废,抖抖精神明年再战啊!

现在临战前夕,该放松地好好放松一下,切莫紧张,从容应对,无往而不胜!

(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