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300—303)

作者:陈志宏

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300—303)

3 0 0

邓来喜和钮文、邓武、邓文、邓花他们都去二哥厂里了。李文明没去,他要在年前赶写一篇五万字的超长论文,因为这是导师派给他的任务,寒假期间必须完成初稿。他想宜早不宜晚,因为春节期间分心的事情太多,既然回家了,有些人情事故不能不顾及,免得人说三道四的。

但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母亲竟然告诉他不是李继勇的儿子,他懵了。他哪里还有心思写论文呢?傻愣愣呆呆的看着她,冷静了一下心想,是不是母亲精神出了问题?他有点害怕了。李文明想,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不常见面在南宁的姐姐,就母亲一个亲人了。母亲真要有什么三长两短,他怎么过呢?他又静了静一下心情喊道:"娘,你没有事吧!"

杨秀凤答道:"没有事我能说这话吗?儿子,你千真万确的不是李继勇的儿子!"

李文明又一次的看了看母亲,这回他认定母亲的眼神面色都正常,不象是精神错乱的样子。然后,还是没当真的好似开玩笑的反问了一句:"娘!你说我不是李继勇的儿子,那么我是谁的儿子呢?"

杨秀凤直接了当的说:"你是邓西平的儿子,今天除了钮文和梁青青外,你和那些孩子是一个大的。"

这一下子李文明的头都大了,他怎么能相信这个如同听天书一样的事情呢!他还是不相信母亲的话,他认为母亲是臆造的,凭空乱说谁能相信呢?

这时候,杨秀凤看出了李文明的疑惑不相信的神情。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讲述了她和邓西平的那段往事。

当李文明听完后,他哭了,他怎么能想到邓西平和母亲爱得那么深,他怎么能想到他的身事还有这一件不被人知的秘密呢?他问母亲这事情该怎么办呢?杨秀凤说,这事不让你分心,你该怎么写论文,还怎么写你的论文,这事她自有安排。

她说邓西平早就想认你,早有把你揽在他身边的打算。但是,那时候碍于和花玲玉方面的原因,他使终不敢在她面前挑明。现在,花玲玉已经失去了正常人的行为能力了,这方面的因素消除了。现在,他又担心儿女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邓西平正在犹豫呢?

李文明这个时候并没有埋怨母亲,反而同情母亲费尽心思把自己带到了人世间。他现在想起小的时候唐菊花奶奶带着她,母亲在加工室拼命的干活,糕点铺子关门那段时间,母亲担着挑子走村串巷卖糕点。后来,师哥邓来福来了,和师哥一起去卖糕点。自己上学了,母亲费尽周折尽量让自己上个好学校。李文明一想想,他从小到大还真没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父爱。他这样一想想,母亲真不容易,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现在,既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事,更应该感谢母亲的恩情。但是,对于邓西平来说,只存在血缘上的意义没有什么父子恩情。母亲想给自己证明真正意义上的血缘关系,那就看事态的发展吧!他们不甘心情愿自己绝不勉强。

杨秀凤只道儿子的态度后,自己又考虑了好长时间,后来还是把李文明的态度告诉了邓西平。邓西平有点后悔的说:"这不怪文明,而是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义务,归根结底是我的不是,我应该给孩子赔礼道歉。

杨秀凤听到邓西平的话,安慰邓西平,这件事形成今天这种局面不能全怪你,说自己也有责任。在李继勇死后就该把话挑明,没有及时的给你说这是自己的严重错误,才使事态发展成为今天这种很难处理的局面。不过还好李文明现在还没有结婚,只要你的孩子们能够接受这个客观事实,一切还来的及。咱们得抓紧想办法妥善处理好这件事情,我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邓西平还是让杨秀凤想办法,拿主意,他说先和二儿子邓来福说说看。杨秀凤说:"好吧!我等你的消息。"

3 0 1

杨秀凤虽然这样说,其实邓西平现在的行为基本上是在她掌控之中的。她知道邓西平和邓来福的谈话不会出乱子的,因为她和邓西平两个人从前发生的事情,杨秀凤都给邓来福说过了。邓来福后来就没有反应了。近来,邓来福对自己有成见抵触情绪大,于这件事情没有关系,而是自己知道了他和邓芹的关系被自己发现,是心里不安的正常反应。杨艺红的反应,杨秀凤想,这个丫头心眼不坏,缺少脑子,没有洞察问题的能力,更不会深入细致的分析问题,自己不能和她计较。自己像她那样大的时候不是也做了一件影响一生的傻事吗?嫁给了一个烂男人李继勇是她最后悔的事。当初只听他的花言巧语,结果一世无成,最后喝死了的烂男人。在这件事情上她不怨杨艺红,尽管杨艺红言辞激烈犀利的对抗了她,杨秀凤选择了"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人大度量,不和杨艺红计较,她还是渴望她能和邓来福过的好。

第二天,邓西平说,他和邓来福谈了,邓来福没有发生什么抵触情绪。邓来福向他说:"大人的事大人自己处理,他不过问。"这样的结果杨秀凤已经料到了。但是,其他孩子们的反应,杨秀凤也能基本上想象的到,无非是初听惊愕,很难接受,可事后想想,既成事实,也很无奈,不接受又能怎么样?所以,被迫接受,一派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是能算清的。

为了保险起见,梁青青又来的时候,杨秀凤把这件事情给梁青青说了。梁青青反应强烈,有些话说的很难听,弄得一大把年纪的杨秀凤非常难看。但是,她还是硬生生把自己的怒火给压下去了,捏死气没有和梁青青吵起来。

梁青青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她一看杨秀凤低下头一声不吭,顿时产生了怜悯之心。心想,就算伯母不对,事情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了,这一项又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婆婆,把这个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突然心软了。梁青青看着低头不语的杨秀凤说:"伯母,是我态度不好,没控制住情绪,对不起!"

杨秀凤一听这话,看看梁青青,然后又低下了头,还是不说话。梁青青又说:"伯母,是我不好,你千万别跟我计较,这事我回家跟邓来运说,我向你保证我们两口子会从中调和,把文明弟弟的身事协助你处理好的。"

听到梁青青这话,杨秀凤想,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不能再僵持下去了。她又一次的看了看梁青青说:"梁老师,你能理解我,我打心眼里高兴。我只希望邓来运表侄能够接受文明,将后能把文明当作自己的弟弟就行了。梁老师,你也知道伯母没有什么文化,年轻时候做错的事情,现在想想也不该。但是,已经这样子了,我也没有办法改变事实,把你文明弟弟这件事处理好,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了,就是我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

梁青青听到杨秀凤的这番话,心里酸酸的。心想,谁人年轻时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好呢?自己不也是未婚先孕吗?要不是遇见了好人,说不定结果还不如伯母呢?于是,就又安慰了杨秀凤一会儿。梁小宝过来喊她回家了。这样,杨秀凤把儿子认父的前期工作基本上做好了,就等待合适的时间向孩子们公布了。

年前的时间不多了,由于邓西平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杨秀凤和邓西平商议,到集市上多买一些猪肉、牛肉、羊肉、鱼、素鸡和白菜、萝卜等食物,变着花样粗粗拉拉的办着给孩子们吃就行了。

3 0 2

杨秀凤很会做菜,就是白菜猪肉炖粉条,她也能做的色美味佳。盛上大半碗米饭,加上半碗汤汤水水的菜,端起碗朝嘴里扒着吃,用不着你细细品味,就差点连舌头咽下去了。这当然是夸张,那羊肉汤做的更好,用白菜粉皮,熬制点羊油炸辣椒浇上,泡上一个剩馒头,那西安的羊肉泡馍比她做的差多了。当然,杨秀凤的醋炝菠菜,青椒肉丝,鸭血粉丝汤都做的很好。杨秀凤对孩子们说:"做菜和做人是一样的,要掌握住火候,这个火候就是适度,比如做菜被称作百味之首的盐,你更得掌握好,不能过咸,也许不能过淡,放得适中为最好。

年三十的中午,杨秀凤在钮文这等人的帮助下,做了一大桌子菜,开了瓶好酒,小弟兄几个说说啦啦陪着邓西平不紧不慢的喝了一个多小时,三瓶秋河大曲喝的精光。

可以说,这一年春节,邓西平一家人过的是最好的。好日子让人感觉就是快,这不,眨眼的工夫,就到了大年初三聚会的日子了。今年邓来福一家没有让邓来运去接,而是邓来福开着自己新买的商务车,把三嫂和杨艺红娘儿仨一起拉来的。当然,邓来福是在一九八五年的春天就拿到C 1驾照的,开个七座商务车是允许的。本来是想买个轿车的,杨艺红受邓来运的影响,又加上两个儿子,还是买个七座的商务车最好,又能载人,又能拉东西,宽宽敞敞的多好啊!

邓来福一家人是初三上午到杨林家中的。邓诚、邓韵两家人说是直接去成阴大酒店。邓来运开着他的商务车,来杨林家中拉母亲,本来计划跑两趟的,正好有二哥的车子在,二辆商务车,把家里的所有人一趟都拉去了。梁青青开着轿车和梁小宝去成阴大酒店的。要是在往年,刘坤成偶尔不参加聚会,让邓韵给大伙说一声也就搪塞过去了。可是,今年他对邓韵说:"情况特殊,岳母这个样子,他必须参加。"基于这种情况到的特别齐不说,还超出了三个人是三嫂和杨秀凤娘俩。"

花玲玉还是坐在轮椅上,虽然她不能吃喝,也必须让她坐在最上位。然后,邓西平和杨秀凤一右一左的看护在两侧。三嫂紧挨着杨秀凤坐着,依次按照年龄类推,当然是邓诚的孙子坐在最下位。但是杨艺红本该坐在邓来福左边的,可是,她和邓花一左一右的伺候着邓明、邓亮。

宴会入坐后,主持人仍然是邓来运,他站起来,整理整理一下领带,然后咳嗽了一下,往上吸了一口气说:"亲人们,大家晚上好!在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之际,我们一家人初三晩上聚会开始了。往年都是母亲首先请话,今年首先讲话的就得由父亲邓西平来讲了,请大家欢迎!"

房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邓西平看了看花玲玉,然后,哽咽的说:"亲戚们,孩子们!今非昔比了,我老了,日子却不得安宁!一生坎坎坷坷,花玲玉一直不舍不弃的陪伴着我,今天她这个样子,我很难过。今年她还在,明年不知她在哪?一会儿,我们照个相吧?别的就不说了,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邓来运一反惯历,在吃饭前就按排照了合影。

然后,大家开始喝酒。大家共同喝了三杯酒之后。正当大家各自分散喝的时候,杨秀凤突然站起来了。对大家说:"在这里,除了邓西平和花玲玉之外,我可以称你们为孩子。"

杨秀凤说到这,全场人除了花玲玉和三个小孩子之外,大家都屏住气,眼睛愣愣的看着杨秀凤。可是,杨秀凤说:"不知道我能不能陪大家共同喝杯酒吗?"

邓来运说:"能啊!大家一起和伯母喝酒!"

酒喝干,再斟满,大家都吃口菜后,杨秀凤接着说:"我自罚三杯酒。"

杨秀凤拿起酒瓶,右手端起酒杯,自斟自饮了三杯之后,吃了一口菜,大家都静静看着她。杨秀凤把苦瓜菜咽下去之后,又喝了一口水润了一下喉咙说:"我现在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李文明的父亲不是李继勇,他就是邓西平。"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鸦雀无声。这时邓西平也站起来了,孩子们!杨秀凤说的是真的,我对不住你们的母亲,对不起大家。这时最激动的是钮文,她刚想拿笔记本记着什么,被邓来喜用胳膊肘触碰了一下,赶紧装进了随身的小背挎包里。李文明趴在桌子上,一声不吭,心里忐忑不安不说,还非常的尴尬。这时候,他能说什么呢?他只能是老一代情感纠葛的牵连者。所以,他只能这样,谈不上什么后悔和遗憾。

这时,邓来运也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什么适当补充的话。只能转移话题说:"过好这个年,是我最大的心愿。"

钮文道是想说话,邓来喜阻止她不让说,没有办法,她只有胳膊肘拄着桌面,双方撑着下巴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说话的人。

邓来运说过后有点冷场,没有人接着说,这时候的花玲玉没有精神了,耷拉着脑袋睡着了。三嫂说:"你们看先把姨送回家里,我看着,别让她在这里受罪了!"

邓来运说:"好!我开车把娘送回去。你们在这里继续吃,我一会儿就回来。"

邓西平同意了。邓来福也跟着一起把花玲玉送回去了。

刚上车后,三嫂就责怪起杨秀凤来了:"什么人呢!什么时候不好说,偏偏在大过年的说这事!"

邓来运也帮腔说:"是不合适,看起来今天晚上伯母就是有意的。"

邓来福不说话,只是紧紧的抓住母亲的轮椅,深情的注视着母亲。邓来运边开车边和三嫂聊着。邓来福一声不吭的听着。

回来的路上,邓来运问邓来福:"二哥,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天下无不是的是父母。'还能怎么办呢?你看不认能行吗?看看李文明也很可怜,二十多年了,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身事。唉!就依杨秀凤的想法办吧!"邓来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了。邓来运心中有数了。

他们又回到了酒桌上,这里的气氛依然那么凝重。邓来运进门就说:"来来来!咱们继续喝,大家这才端起酒,喝了起来。杨艺红说:"把俺娘仨,送回去吧!邓明、邓亮都要睡了。"

邓来运说:"等等,等等,一会儿就结束,我提意,大家对刚才伯母说的事都表个态吧!"

杨秀凤又站起来说:"其实我们娘俩也没有什么要求,就是把文明的姓改过来就行。"

邓西平也表示同意。邓来运也同意。邓来福也同意。那五个从北京上海的人都说同意。那刘坤成站起来说:"这件事其实是大没有处理好,怎么能拖到这时候呢?现在,咱们大家都作为见证人,让文明当场给大磕头认父。然后立个字据,地方政府给出证明,文明带上身份证,到所属派出所把姓改过来就是了。"

杨秀凤听刘坤成这么一说,顿时心里敞亮多了,然后朝刘坤成说了声:"谢谢你姐夫。"

梁青青说:"今晩上能认亲吗?"

刘坤成说:"能啊!"

文明很听母亲的话,并按照刘坤成说的,跪下给邓西平磕了三个大头,叫邓西平一声"大"。这时,邓西平泪流满面,他把文明拉起来,说了句自责的话:"儿那,是大对不起你!"

杨秀凤说:"文明,从今以后,你要好好的和兄弟姐妹们相处,孝敬父母,认真学习,将来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娘也就心满意足了。"然后,邓文明都改口了。酒场上的气氛变得欢快起来。

邓文明开始给父母端酒,又给哥哥嫂嫂姐姐姐夫端酒,然后又和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各喝了两怀酒后,邓西平家的一九八六年大年初三的家庭聚会就结束了。钮文虽然有点累了,但是给邓文明约好,明天上午要和他在杨林家里谈谈今天晚上家庭聚会的感受,她是想找到第一手资料,充实在她还没有脱手的报告文学之中。

3 0 3

春节过完了,孩子们都回各自的单位和学校了。正月十六邓来福全家从江浦搬到了成阴县秀福糕点厂宿舍区的独家院子。一切都在按照人的设计进行着。邓西平的长篇小说稿,邓来喜给带到上海,他要精心细致的阅读,然后,也让钮文再看一遍,各自写出阅读体会和意见。以利与作品修改提高。

邓西平和杨秀凤仍然在精心扶侍着花玲玉。过年后,花玲玉又住院一个多月,出院的十五天后的一天夜里死了,卒年五十五岁。

孩子们都来了,当邓来运通知邓文明时,邓文明正在西飞厂实习,他对三哥说太忙了,请下来假就回,请不下来假就不回。邓来运就把这事告诉了邓西平。邓西平又说给杨秀平听了。杨秀凤心想不回来肯定不行,于是,她就到成阴邮电局一封电子发了过去,电文是这样写的:"母亲病故速回"。

邓文明拿着这封电报,到系里才请下了假回来了。

回来见到母亲后,他私下里责备母亲说:"你怎么一定叫我回来呢?这样的场合,处于我这样的身份是很尴尬的,所以,我不想回来的。"

杨秀凤也分析到了这一点,所以,才给他拍发那封甲级电报的。杨秀凤对邓文明说:"文明,你正好想反了,越是这样的场合,你才越要到场。花玲玉虽说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但她是邓西平的合法夫妻,你现在身份已经是邓西平的非婚生子,是他合法儿子。他合法的妻子死了,作为他的儿子不来你感觉合适吗?从情理上也说不通啊!你来了就对了。

花玲玉的葬礼办的很隆重,开追悼会时,邓文明作为她的第七个儿子排在邓花的前面。领导们都一一和邓文明握手。有的人出来就问,花玲玉怎么这么多孩子呢?有人就说,前妻两个,七儿子是私生子,加起来九个孩子,是很多。

邓西平听从家人的建议,把花玲玉安排在老家邓南村秋河东岸的老祖们墓地里。送葬的队伍声势浩大,延绵两里路长的车队,浩浩荡荡朝邓南村进发。沿途人们惊叹这家人势力浩大。

杨秀凤也跟着邓西平,坐在送葬的车队里报怨邓来运说:"搞得太大了,这么多的人,是容易发生事故的。"

杨秀凤说:"你担心什么呀!谁不知道注意呢?"

把花玲玉安葬好了,邓来运作为花玲玉最有钱的儿子,答谢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对母亲安葬给予的帮助。办了二十多桌酒席。邓诚带着六个弟弟一桌桌的谢客。邓南村老家那两桌人还是问邓诚,这老七我们怎么没有见过的呢?邓诚就无言以对,然后转头去了另一桌上。好歹把客谢过了,他来到柳子面前坐下,说了一句,这老七的身事,大没给邓南村人说,还是一件遗憾的事,那墓碑刻上邓文明的名字,一定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柳子说:"邓诚!你管得太宽了,喝好吃饱回家。"

在这天晚上的答谢晚宴上,邓西平和杨秀凤他们并没有参加,而是谋划着今后的打算。杨秀凤的意思,他们还是回南京江浦好。哪里依山傍水,自然风景秀丽,气候温和,主要是一江之隔的南岸就是南京主城区,商贸业十分的发达繁华。年老了,他们可以坐公交车跨过南京长江大桥,就可以在闻名于世的夫子庙吃喝玩乐。

邓西平问她:"那你就不顾及孩子们了。"

杨秀凤说:"你要是想那么多,你自己留下来好了,反正我就这样了。过去我想不开,拼命的挣钱,你说我就江浦的那片家业店铺值多少钱,况且我还有那么多的存款,我不是跟你吹的,光银行利息就比你那点退休金高十倍八倍,你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听到这话,邓西平为之一惊,然后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呢?"

杨秀凤说:"你没细想想,你二舅家祖祖辈辈都做糕点,除了"文革"时期店铺关了三四年门,但我还是担挑子走村串乡的卖,从来都没有渐断过做生意。你认为做生意不挣钱,你去问问你二儿子邓来福去,他的秀福糕点厂一年挣多少钱,你就明白了我该有多少钱。"

邓西平是知道邓来福一年的时间挣了一个厂,邓西平这回就相信杨秀凤虽然从不外露有钱,然而,她确实很有钱。但是,他还是不想跟杨秀凤走。他说他只想守在成阴,因为这里是他的根,他不想离开。

杨秀凤说:"那好吧!我明天等孩子们都走后,我就回江浦看看我的那片事业,不行的话我再拼两年,等邓文明结婚后再说去哪里养老吧!"

邓西平说:"我不能现在跟你走,老伴刚死,街坊邻居会说嫌话的。再说也得顾及孩子们点脸面,要不你就自己先回去看看吧!一会儿,我打电话给邓来运,让他来安排你回家的事情。"

邓来运在把弟弟妹妹们都一一送上火车后回来了。他听说伯母要回江浦,拿来了两千块钱,说是这段时间扶侍他母亲的费用。

杨秀凤生气的说:"邓来运,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是为钱来侍候你娘的吗?我明天就走,你要常回家看看你大。"

邓西平说:"邓来运,你明天开车到这来,把你伯母送回江浦"

第二天早上,杨秀凤跟着邓来运回江浦了。

(完)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