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人们便如杜牧诗中所描绘的那般,怀着沉痛的心情,追思已故的亲人。我们刘氏家族五服之内的二十多位亲人,同样手推盛土小车,肩扛铁锨,带着无尽的思念与孝心,奔赴亲人的墓地,为逝者送去纸钱,修缮他们长眠的“居所”,寄托深切的哀思。
每年清明,刘氏家族的亲人们都会齐聚墓地。大家手持铁锨,认真清理着坟墓上杂乱的杂草,接着一锨一锨地将从远处拉来的黄土添在坟上。这看似普通的泥土,每添一锨,都饱含着亲人们炽热的情感,承载着爱、孝,以及对亲人永恒的思念。在劳动过程中,大家都积极踊跃,没有一人偷懒懈怠。每个人的心中,都只有“尽孝”二字,全然不顾天气的炎热。
由于家族已故亲人的坟墓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每年上坟时,家人们都会提前出发。八点半之前,所有人便从四面八方赶到墓地。一到墓地,大家无需指挥,便迅速行动起来:推土的、铲草的、添土的,各司其职;远处有人负责取坟头,这边则有人忙着按坟头,现场秩序井然,没有一个人闲着。当所有坟墓都打扫干净后,家人们便拿着纸钱,齐聚在亲人的墓前,点燃纸钱,寄托孝心。随后,众人一同磕头跪拜,表达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前来祭扫的家人们年龄跨度较大,最小的是零零后。为了传承家族文化,让孝心永继,在送纸钱、跪拜仪式结束后,家族中熟悉家谱谱系的长辈,会带着年轻一辈,来到各位长辈的墓前,详细讲述已故亲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与在场家人的血缘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位参与祭扫的家人都能清楚了解家族的根源、祖宗的事迹,铭记彼此之间的血缘联系,将家族文化代代传承下去,珍惜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为了更好地传承家族文化,在2022年清明节前,家人们共同出资四万余元,为已故亲人立碑。碑上镌刻着他们的人生历程,以及与后辈的血缘辈分关系,让后人能够清晰地了解家族脉络,铭记先辈的功绩,将对先辈的怀念与孝心永远延续下去 。
评论列表(2条)
祖先之德,如松如柏,经霜犹茂,挺拔凌寒。子孙众繁,皆赖祖荫,承祖训以孜孜,继遗风而不倦。
@自信人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