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我和老伴来到文慧桥,接着2024年12月25日的终点,继续顺着转河向东走。
我们这次的目的是想摸清京城西北二环外的京杭大运河水系。通过中国汉字“几”字形的河道(称为转河)。是怎样将水输送到西海、后海、前海、北海和中南海的。这条水系保证了古老皇城内的不枯,清水的补入 。
我们过文慧桥,看到转河通过地下涵洞过的马路。在西直门北大街东侧折弯后,穿过文慧园西路后,河道的两岸垂直形成立壁式,较为宽阔。其立壁上有长达近400米的龙壁及岸壁题诗,龙壁刻有中国历朝历代龙的形象,岸壁题诗刻有名人的字迹及名言名句。
龙壁总长的有260米,起头的“龙”字龙为草书的形象。接下来是原始时期的龙、夏商时期的龙、周朝时期的龙、春秋时期的龙、战国时期的龙、秦朝龙、汉朝龙、魏晋南北朝龙、隋朝龙、唐朝龙、宋朝龙、元朝龙、明朝龙、清朝龙、结尾处的龙字为“龍”。每个朝代“龙”的形象和图案各不相同,有的龙被刻的栩栩如生。
龙壁接下来是名人的字迹,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朱德的“移山造海,众志成城”,刘少奇的“劳动万岁”,周恩来的“力争上游”,陈毅的“润我京华”。名言名句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
还有元.马祖常的《水经》曾见注高粱:
一觞清浅出昌邑,
几折萦回朝帝乡。
和义门边通辇路,
广寒宫外接天潢。
小舟最爱南薰里,
杨柳芙蕖纳晚凉。
清.弘历 过清河的:
麦露闪朝晖, 石桥驾若飞。
几回驱马度, 无不廑民依。
鸥鹭情都野, 菰蒲叶渐肥。
截流灌溪町, 归壑水犹微。
明.朱茂炳的:
南梁泉水碧弯环,
半人春城半绕山。
还有好多古代诗人的名言名句被河道垂壁上爬墙虎爬滿,遮挡住看不清楚了。河道内清清河水,风平浪静影出大楼的倒影,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容易造成观都们的视觉颠到。
这里是一年四季游泳爱好者游泳的地方,设有平台,休息的板凳,有冲澡间,有更衣室,来这里游泳,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居多。
转河穿过新街口外大街,入冰窖口后,由海绽区进入西城区,这段从联慧路西口,到冰窖口胡同西口的东、西走向河道,长度约为1公里左右。进入新海苑小区,转河流入小区,成为小区内的一段水景河道。
想进小区,找出口位置,由于小区的管理比较严格,便门装有门禁,无卡进不出。我们只有找正门,走反了方向,转了将近一圈才找到正门。进小区后按小区的平面图路线,找到河道的出口,发现河道是从小区的南侧流出,通过德胜门滨河路的暗桥汇入北护城河。
出了小区,到积水潭桥,当时没有认真地分析,应该从积水潭桥附近找流入积水潭的水系,结果就沿着北护城河向东走了。走着走着未发现有流向西海的河道,就打听河边溜弯的老人。请问老师傅:京杭大运河河道进入积水潭入口在什么位置,告诉我们继续向前走,前边不远就是的。
听了老师傅的话走到松林闸也未见转弯的河道流入积水潭。
参观了一下松林闸,是否能发现进入积水潭水系的入口。
松林闸有二个功能,一个功能是松林节制闸,另一个功能是松林船闸。
松林节制闸始建于1950年,经过1977年和2007年两次进行改护建。现在松林节制间设有1孔宽6米,高4.6米的平板舌瓣钢闸门,设计泄洪流量为96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里为111立方米每秒,其主要功能是泄洪和调节水位。
松林船闸建成于2007年,闸门形式为人字钢闸门,上游闸门宽4米,高5.08米,下游闸门宽4米,高6.1米,其主要功能为通航。
看完松林闸,还是没有发现我们要找的河道,我和老伴商量,我们今天就沿着北护城河继续向东走,走累了咱就坐车回家,下次再来时就从新海苑小区开始,在那周围寻找转河水是从那里流入西海的,意见统一后,就决定走下去。
路过德胜祈雪景区,本景区位于北护城河西城段,是环二环城市绿廊重点打造的景观节点,设计灵感源于清乾隆年间历史事件。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天下大旱,乾隆岁末祭祀祈雪回城于德胜门时,大雪纷飞。其喜形于色认为这是“瑞雪兆丰年”的吉兆,于是赋诗二首。乾隆“祈雪”二首,其一:
春祀还宫内, 路径德胜门。
文皇缅高祖, 渺已实无孙。
力取权弗取, 德尊果是尊。
微尘郊外有, 望雨复心存。
从德胜门继续向前走,前面竖立着一块雕塑石碑,走近一看,碑上写着“环二环城市绿道”,下面底座刻有都市脉动,内容是:“都市脉动”是环二环漫步绿道入口处的地标性雕塑,诉说环二环绿道系统之渊源。雕塑以北京城墙轮廓为基本构图因素,正面镌刻京城内经纬交错之豪华景象,并用不同颜色示意绿道系统区域及位置。
环二环城市绿道是北京市核心的市级绿道,全长35公里,总面积的100公顷。包含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四个区。
过了绿道,走到安定门闸管理处。安定门闸和松林闸一样,也是两个闸:一个是节制闸,一个是船闸。功能有点差异,松林节制闸的功能是泄洪和调节水位,安定门节制闸的功能是防洪和供水。松林船闸的功能是通航,安定门船闸的功能是防洪和通航。
在安定门河道看见前面有一座宫殿,我们决定不再向前走了,去看看是什么宫殿,走到雍和宫桥,明白了,肯定是雍和宫,即来了就去看看吧!
我们走进雍和宫。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雍和宫,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2022年7月19日起,雍和宫恢复开放。
参观完雍和宫,结束了今天的行程,虽然没有实现今天愿望和目的,但是也使我们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北京城区的北护城河、德胜门及雍和宫的历史文化。
评论列表(2条)
顾老师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探索京杭大运河源头,为大运河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