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4
杨秀凤进了屋子就发现了邓来福问:"回来了。"
邓来福对她说:"里巳经完成了招工任务,年前得预留点库存量,反正冬天存点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估计今年春节糕点的销售量不会太差的。"
杨秀凤说:"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库存量太多,还得看看南京巿场的情况再定。这糕点做出来了,一旦销售不出去,返厂再做其他产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这点你要考虑好。我的意见是宁缺毋滥。"
邓来福说:"好!你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成阴市场基本上能够预估准,南京巿场没有办法预估,只能到时候看销量了。"
杨艺红和孩子们各方面都很好,冬天取暖的问题,杨秀凤不敢用煤球炉,她只有赶时髦买了一台三匹的春兰牌空调。这样就基本上解决了孩子的取暖问题。邓来福看着崭新的空调,对杨艺红说:"有这样的师傅,我知足了。"
杨艺红对邓来福说:"你得考虑考虑我下学期上班的事了,产假到期我就得上班,到底小孩子让谁来带,一个人是否能带了两个孩子?"
邓来福很发愁,是的,这可怎么办呢,让师傅带吧!加工室还有一摊孑事要她过问。况且这么大岁数了,能不能带好两个孩子,还是得很好的考虑考虑。
看起来,找个保姆是当务之急,现在就得找,免得春节后用人荒的到来,会更加难找的。所以,也不再呼多支付一个月两个月的工资。
杨艺红也同意先找一个保姆,免得到时候抓毛皮。
杨秀凤说:"现在的保姆不好找,找合适的更难。实在不行的话,我就下来专职做保姆,你们意下如何?"
邓来福说:"哪里能让你这么干呢?你那手艺难道说就这样废了。不行!先找一个保姆再说吧!"
生活就是这样,琐碎的事情太多。使你想不到的事情也多。
邓来福来到了几家中介服务机构,雇佣保姆,人家让他留下地址和电话,说一旦有合适的人,马上就通知他。正巧这家中介机构有个成阴人,他跟着邓来福出来悄悄的对邓来福说:"这里的保姆不好找,而且费用太贵,你不如到咱们老家成阴找一个带过来,这样反而比这地方人好管理,不是很好吗?"
邓来福感觉也是,他就又和这个老乡拉了一阵子,一叙道,还是嫂子柳子那个村子的,喊柳子叫姐。这样就有了点亲戚关系,他对邓来福说:"二哥,你到柳家湾找俺姐,保证她能把你这事办成。俺姐能说会道的,在柳家湾威信可好了。你去,就去找她。"
邓来福把这事给杨艺红一说,杨艺红也赞同中介机构老乡的意见。是的,在这找保姆价格昂贵不说,事实不好管理。在老家找个小保姆,吃住二十四小时都在家,这样多好呢。杨秀凤知道后,也同意在成阴找保姆带过来。
这件事邓来福打电话给父母亲说了,母亲说如果柳子哪里能找着的话,她可以骑着自行车带上你大到柳家湾找柳子。邓来福让母亲抓紧去找,如果找不到的话,他在另想办法。母亲答应尽快去给问问。
柳子知道了找保姆这件事后,当即就给寻找,说来真巧,柳子的一个老太太的三嫂子单身一人,三哥带着小媳妇跑到新疆了。三嫂的两个女儿都出嫁走了,她能脱开身来江浦给带孩子。这样的关系,三嫂子说什么钱不钱的,亲戚帮忙也得帮忙。这样一说三嫂满口答应。说什么时候都行。
这件事算是办好了,也了却了邓来福的一桩心事。嫂子的三嫂子,肯定没有什么外味,这样的人来带孩子是最好不过的。
邓来福给杨秀凤一说,杨秀凤满心欢喜,说让她三嫂子来,俺娘俩也有个说话人多好啊!
2 2 5
这一段时间,花玲玉仍是一如既往的忙忙碌碌的干着家务事,上着班儿,她把时间安排满满的。在办公室没有事的时候,她就读邓方知、邓来喜发表在大型文学杂志上的小说。花玲玉反复读着这两个人的小说。她感觉还是自己的儿子邓来喜的语言更好一些。邓来喜虽然没像邓方知那样发表长篇小说,但他的中篇小说《秋河的老黑水》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他写的是破坏环境与保护环境两个派别人针锋相对的斗争。亲和亲情,朋和朋情等情感纠葛交织在一起。后来破坏环境的造纸不得不搬迁,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秋河的水又恢复往日的碧绿,生态又逐渐恢复这样一个故事。花玲玉感到邓来喜很有社会责任感。这篇小说有许多省市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讲,这足以说明《秋河的老黑水》写的之好,影响之大,社会教育意义之深。无疑,邓来喜的这篇小说是成功的。现在,成阴县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讲,教育局的许多工作人员都在收听,花玲玉每每听到播音员那磁性浑厚的声音,她就精神振奋。还有人专门告诉她某某电台正在播讲你四儿子的小说。花玲玉说:"谢谢!我读过了。"花玲玉想,邓来喜要出名了。
花玲玉下班回到家,打开收音机,成阴县人民广播电台还在播讲邓来运的小说《秋河的老黑水》。花玲玉边打扫卫生,边听收音机。邓西平说他刚刚打扫过了。花玲玉说,打扫过了也要再打扫一边,难道说还有害处不成?
邓西平不再说什么了,走至收音机前把开关拧小。花玲玉突然没有好声的叫道:"干什么!你干什么呢?我正在收听邓来喜的小说!"
邓西平误认为耳朵听错了呢?他忙又把收音机音量拧大。这时收音机播音员正在播出:"各位听众,下面继续播讲邓来喜的中篇小说《秋河的老黑水》。"邓西平惊讶的叫花玲玉快听。
花玲玉手里提着拖把,走到邓西平跟前瞪了他一眼道:"什么大惊小怪的,几十个电台都播翻天了,你才知道,精力都用哪里去了。"
邓西平还真是第一次听到收音机里播讲自己儿子的小说,一种快乐幸福感便由然而生。心想,他写的《情感流淌的岁月》什么时候能像四儿子的小说一样,让播音员给播岀来该有多么荣幸的事情啊!邓西平想,邓来喜才多大啊!就创作岀来《秋河的老黑水》的惊世之作,了不起啊!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邓西平懊恼生不逢时。他的《天平山的春天》要是早三至五个月写岀来,或许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给出版面向全国发行了。就是运动期间受批判,但是,现在依然是成名的作家了。唉!自己做了几十年的作家之梦,现在还不如自己的儿子。邓西平想想心里酸酸的感觉。不行!我一定要拼上十年八年搞出点名堂来,也没枉活此生。
人一旦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要开始持之以恒的努力,会达到理想的目标的。邓西平要趁着将老未老的时候大干一番事业了,他并不是急于写作,他是每天都在坚持锻练身体,沿着村西通往成阴的大道上至秀褔糕点厂每天坚持一个来回,风雨无阻,永不间断。邓西平知道,干事业要没有好身体就是空谈。他要边锻练边构思他的长篇小说《情感流淌的岁月》。他考虑了多次到底从哪里开始呢?
万事开头难,他天天开头,天天一自纸篓子垃圾。就这样开了三天的头三篓子垃圾令他叹息了。他又把人民文学出版社退回来的《天平山的春天》小说稿翻捣出来,想借助它的开头写起了《情感流淌的岁月》来了。
2 2 6
邓来运的"美玉美容美发厅"里,也在收听成阴县人民广播电台,播讲邓来喜的中篇小说《秋河的老黑水》。有个别顾客问店员:"怎么天天听这么个破玩意儿。"
店员回答:"这么个破玩意!这是老板他弟弟写的小说《秋河的老黑水》,你不知道吧?"
顾客突然惊讶道:"喓!看样子老板的家人还有两把刷子,不赖不赖!"
店员说:"那可是不赖,你不不知道吧!写书的这个在复旦大学上学,他下面两个弟弟,一个北京大学,一个清华大学,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在成阴中学上高三,成绩在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一家子人真的不得了。我很佩服老板的家庭好。"
顾客说:"怪不得老板这么有本势,成阴县城的美容美发行业,几乎让他垄断了。"
这时,邓来运走至店员跟前问:"说什么呢?偷偷摸摸的?"
店员说:"什么偷偷摸摸的,我们可是光明正大的说你们家好的,没说一句孬话。老板你不感谢我们。"
老板问:"怎么感谢?"
店员说:"我到无所谓,可人家顾客你看看怎么奖励吧?"
邓来福说:"这好说,她今晚做头,美容都不收钱,行了吧!"
顾客十分高兴,回家就宣传"三美"店生意兴隆火爆服务态度还好好等等。
邓来运为人处事好,深得顾客的赞美。
现在,邓来运的生意做得非常到位,说整个是成阴县城都让邓来运给陇断了。陇断不陇断!咱们暂切不表,现在就来说说他二哥邓来福这个人吧!
邓来福在南京巿场作了为期三天的周密细致的调查。他走街串巷,尤其是糕点作坊,大都是自产自销,没有像他这样上规模上档次的工。就几家大型糕点厂也都在供应一些大型商场及专业性的糖业烟酒食品公司的商店。他们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南京地方性一些传统糕点。说实话,这些年由于逐渐认识到吃糖超量对人体的危害性,人们逐渐控制糖的摄入量了。所以说,净是糖油面,人们在少食盐,少食糖、少吃肉的科学养生说上,还是要认真执行的。这样以来,邓来福要在今后做糕点上改进配方,科学合理的执行用糖标准。所以,他就对那些传统的点心的配方进行改进。比如蜂蜜糕的用蜜标准,要加大替子量,稍唯多放点江米稀配额比例。当然,春秋两季要再改方。只要严格科学的执行人对摄入添加剂的标准,再在提高口感味觉的舒适上,下下功夫,想在本行中混成老大老二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邓来福在南京巿场调研后,回到江浦的第二天,就和师傅一起对几种市场上常见的糕点进行了改进,就是要适应当前人体对糖油盐的摄入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改进。师傅的意见很显然,她要在减糖的糕点中适当的用桔饼,青梅,桂酱等调料来提高调节人的口感舒适度,让人吃到刻糕点较之从前相比,味道口感更好更舒适。滑滑糯糯甜丝丝的咽下去,这样就不像从前那样蜇咽喉的刺激感那么明显了。师傅说:"对于山楂糕的改进,只要稍稍减点糖的比例就行,酸度仍然保持不变,这种糕点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它的供应群主要是妊娠反应的孕妇和味觉减退的老年人,所以,酸度不能减的原因就在这里。对几种糕点改进方案,师傅杨秀凤又反复看了多遍,她认为可以先做一批两批,投放到市场中看看销售的效果,然后再定案再调整。邓来福说他得把这些改变后的糕点配方,拿到成阴秀福糕点厂和老师傅们再商量之后定夺,再进行生产。杨秀凤同意邓来福这种工作谨慎的态度,表杨他做事稳重的优秀品质,她说有他这样认真对待工作,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2 2 7
邓来福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凭借超强的记忆力,苦心钻研,只要闲暇时间,他都是在阅读。因为"文革"期间搞运动,他根本就没上过几年学,全凭一本《新华字典》和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看书。和他年龄相仿的人都上过初中、高中。有时候在一起说话间就谈论某某老师字写得好;某某老师有文化,能一字不落的背《陋室铭》。有时候还评论某某女老师长得俊什么的。一听到这些话邓来福只有羡慕的份,想想自己远去的记忆,上小学的时候,只有两三位老师,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己好过,记得有一次,班主任让他上台批斗大时,自己坚决不从,他还生气的骂了一句"反革命羔子!真顽固!"到是这句话他清晰的记到现在。父母亲经常说,从小他受苦最多,除了上学时受人欺负,除了大人和邻居之间吵过打过架,可他并没有感觉到有人专门打他,欺负他。到是前院邻居,邓世军的二闺女从他们家一九六三年从后峰村搬回来就一直和他好,他没有忘记。安照姓邓的本家来讲,邓来福该叫邓世军的二闺女叫二姑。可邓来福从来都没有喊过她二姑。实际上邓世军的二闺女叫二芹,上学时和邓来福一个班,名字叫邓芹,上二年级还和他人坐在一起。邓来福记得很清楚,童年的美好,有许许多多都是和邓芹一起玩,一起上学发生的。在邓南小学上二年级时,早上爬起来背着书包就去上学,有时候上早操他就饿得不行,他没有力气去上早操。邓芹知道了,就从书包里掏出她从家里带来的煎饼卷盐豆给他吃。在邓来福的童年记忆中,邓芹给他的煎饼卷盐豆是天下最好吃的食物。后来,除了星期天,邓芹每天早上只要她带煎饼总给他带一份。偶尔邓来福把母亲做的一点好东西也带给邓芹。一来二去,就这样邓芹就和邓来福好了起来。
后来,邓来福被迫不上学了,邓芹也只上完小学没有上初中。邓芹就一天到晚的和邓来福一起到秋河岸边搙猪草、拾柴火。两个人形影不离,那时候邓世军已经不当三队队长了,当上了邓南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了。邓世军和邓西平两家关系并不好,可是没有影响到他们两个小孩子的友好关系。邓来福也有一段时间躲着邓芹,可邓芹到家里来找。花玲玉邓对来福说:"两家大人的事于你们孩子无关,来福该怎么跟二芹玩怎么玩,快出去和二芹薅猪草去吧!"
邓来福听到娘这样说,又和邓芹一起去田野里去薅猪草。邓世军的老婆叫花玲玉姑,不管邓世军如何对邓西平一家子有多凶,邓芹的母亲从来就不过问,也不插言,她也不阻止二闺女和邓来福一起玩。邓世军说她老婆是憨子,邓芹的母亲也不在乎。后来,邓芹和邓来福两个人好了,那邓世军当支书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都怕邓世军知道。可是二芹的母亲还是想让两个孩子在一起的。后来,邓世军因为和邓西富争夺女人动刀子被撤职了。不过邓来福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影响他和邓芹的感情。再后来,要不是邓来福去江浦学手艺和接班,或许这两个孩子能成为夫妻。可是,在邓世军去世后,花家湾舅舅把邓芹说到成阴郊区的城南村。这事也真巧,谁也没有想到邓芹竟然是刘春明的嫂子。
邓芹听说到秀福糕点很能挣钱,她就想到秀福糕点去上班,可是由于没有名额,她见到刘春明时,也就随便问了一句:"春明我想上秀福糕点上班,不知你能给我想个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