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惯了的嘴,跑惯了的腿。这些祭客们跑祭时主家待若上宾,吃喝自不必说。不跑祭时,那嘴馋得要命,就相互约请。巫鹤舫每到一家,对东道主办的菜说三道四。这一次轮到巫鹤舫操办了。菜上桌后并不怎么样。大家用胳膊肘相互碰碰,彼此意会。众人都是文人,随即编了顺口溜讽刺。
二老太儿孙满堂,祭会的隆重就自然不同寻常了。为二老太举办祭会时,白米亲友一家不缺,乘着小帮船去姜堰的。姜堰洪义泰和茶叶店的老板洪荐卿10个老婆有9个参加了祭会。二老太的弟弟茆宝如带着他的两个儿子,15岁的茆文余和10岁的茆文焕也来姜堰参加了祭会。茆宝如在祭会上哭着说:“姐姐,你3岁丧母,现在又死得这样早,你的命好苦啊!”二老太“六七”的这一天,侄儿茆文余、茆文焕去参加的。因为茆家和胡家门第差别大,姑奶奶又是给人家做小的,家里人怕被胡家瞧不起,特地请裁缝为小弟兄俩做了一套新夹袍。
1920年、1923年胡大房当家的老四胡炳衡和老二胡炳华相继去世后,胡大房当家的重担落到了胡炳文的夫人三老太胡洪氏这个徽州女人身上。三老太胡洪氏和胡炳衡夫人四老太陈启秀一起团结妯娌们共同管理300多亩租田,打理外面五爿茶庄,操持家务,理财聚财,对胡家的承前启后起了很大的作用。笔者和妻到歙县三阳坑从洪氏家谱《梅溪洪氏支谱》上查到了三老太娘家的脉络。三老太胡洪氏是歙县三阳坑乾隆年间巨商洪兆澍的后裔。三阳坑王来喜(2008年93岁)记忆犹新,她听婆婆说,她们洪家有个“细姑娘”(最小的意思)嫁给胡家,即是三老太。
三老太操着一口浓浓的徽州话,白米本地人喊她蛮子。她高高大大的个子,在妯娌们中最高,苗苗条条,短脸,眼睛不大,尖下巴,头上挽个髻儿,生得很干练。三老太家圆沟东的邻居周素琴说:“三老太长得清清爽爽,说话格暴辣辣(说话响亮干脆),做事刷刮(利落),样样农活会做(因是小脚不会栽秧),什么事不落人后。待穷人不拿大,平时遇到人主动打招呼。她遇见人打招呼时有句口头禅‘你这个鬼呀’,听起来舒服。她遇到3岁的伢儿(孩子)都拉着玩。平时到她家去,她拿自己做的水糕饼儿给人吃,对交租的都招待。她看到我爸爸抱着我弟弟就说:‘张家头(我爸乳名),这个伢儿长得真漂亮,不是说这个话,不像你养的,倒像我胡家的人养的伢儿呢!’”
三老太生养的两个孩子早年夭折,对老二胡炳华家、老四胡炳衡家的孩子十分疼爱。她还特地买了条小毛驴给侄儿们玩。大侄儿胡增鑫和二侄儿胡增麟曾经将毛驴骑到姜堰,和他们童年时代的小朋友洪荐清(字积之,人称毛胡子)骑着玩过。三侄儿胡增钰和四侄儿胡增金在外地读大学回来过寒暑假,三老太常派人往姜堰、泰州送新鲜的瓜果蔬菜和鸡蛋。晚年居住上海的胡增金对妻子刘静宜谈到这些事时,总是充满感情的说:“那时候,我们每天吃到三老太送的好几个鸡蛋呢!”
对于农事妇女毕竟不如男人。三老太每天天不亮就起身,两只手习惯地背在后头,常到住在圆沟前面的沐五爹(沐有山)家,和他商量家里和田里的事儿。沐五爹瘪嘴、高个子、胖墩墩的,比三老太小几岁。他为了装老,还留了几寸长的胡子。三老太不喊他沐五爹,喊他小名沐五儿。沐五爹的孙子来胡大房玩,三老太也常捧着糖盒子拿糖给孩子吃。
胡大房里经常有阴阳先生出没。一天,有个阴阳先生对三老太说,胡大房是个虾蟆地,风水好是好,只是门前有座大山挡着,开门见山,家中不安。三老太困惑不解地说,我家门前没有山啊?阴阳先生说:你家门前的佃户沐有山不是一座大山吗?三老太才有所悟。于是三老太和沐有山商量迁移房子。沐有山想,反正种的她家的租田,搬到哪儿都一样,也就同意了。沐家搬迁时,一切费用都由胡家支付。
在胡沇源没有到胡大房来安家之前,这儿只有一户姓曹的人家。当家的三老太自然要考虑,胡家要发展,姓曹的一家搬出去就理想了。三老太家里备了很多好菜,海参也泡了一桶,准备请人来说成这件事。在请的人中,自然包括沐有山了。曹家当家的老太不同意搬,三老太也就没有为难曹家。从那以后,胡大房到2006年搞拆迁时一直住着胡、曹两姓,两姓相安无事。到了曹文涓这一代,三老太还介绍曹文涓去胡家季市镇胡源泰茶庄烧饭。
徽商一直提倡耕读传家。胡大房的主人尽管当时开了五爿茶庄,但不忘躬耕。周素琴家种着三老太家圆沟东边22亩租田,三老太既当家处世,还亲自种着16亩田,和周家合一个车篷,还养着一头膘肥体壮的黄牛。稻子上场的时候,60岁出头的三老太还晃着3寸金莲,一手牵着黄牛,一手挥着鞭子自己碾场(种田大户人家稻把不掼,所以就碾场。一场下来可以碾四五亩田稻谷。碾场都是晚上,人们把一天割下的稻谷把子挑上场。然后,摊场人拿镰刀割了捆成的把子,用小叉子把稻把抖散开来,均匀地摊在场上,其厚度约有七八寸。场摊成圆圆的,碾人便驾着牛,拖着碌碡由外向里碾。)一些邻居老人都看到三老太在田里锄过草。就连住家圆沟里的小地方,三老太也不让闲着,种上了瓜果蔬菜。三老太直到60多岁后,才将自己种的16亩田租给圆沟东周德富家种。由于常年劳动,三老太红脸膛,红里带黑。当地的老百姓说:“三老太劳心,发财不嫌多。”如今,在胡大房旧址,当年三老太碾场用的碌碡仍然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碌碡上的一棱一棱,像一页一页的书,叙述着三老太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评论列表(1条)
涛祖父辈怎样生活,可爱、活泼、讨邻居喜爱的当家的徽州三老太(细姑娘]碾场的碌碡还静静地躺在李文瑞墓东侧,默默地向世人细说胡家第三代祖宗们的日常生活![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