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东风一梦遥——邳州才女庄静(作者 :崔学法)

千里东风一梦遥——邳州才女庄静(作者 :崔学法)
邳州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最不应该被遗忘的应该是民国才女庄静这个人。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全国解放前,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更是邳县无人不知这位的赫赫有名的才女。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庄静和宋庆龄、宋美龄、邓颖超、史良、李德全、崔振华、刘清扬等杰出的女士一起,因抗战有功,被民国政府授予抗日战争的“胜利勋章”。
庄静(1909—1972),邳州南马庄(今邳州市新河镇胡圩村南马庄)人。其父庄增运,字问樵,母巩氏,世以耕读传家,乐善好施,闻于乡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庄增运率乡勇北上加入清军,在平津一带英勇作战,抗击八国联军。后来因庄氏兄弟分家庄增运在运河南岸之杨场(今邳州市运河镇张庄村杨场组)分有七十亩地,全家即由南马庄搬至杨场务农。南马庄还有分家得到的宅院。
晚清的社会已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买办阶级纷纷帮助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残酷剥削、压榨、奴役中国人民。庄纯甫(庄增运之子、庄静之兄)因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参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组织,在南京下关开设“连升客栈”作为革命党人的秘密联络站,辛亥革命领袖黄兴(克强)曾在此住过。
庄静有兄弟三人,长兄朴山早逝,仲兄纯甫毕业于上海南方大学,曾任邳县运河镇镇长,是江苏运河乡村师范学校创建的操作者。弟庄涌,肄业于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现代文学史上“七月派”诗人。姊妹二人,庄静居长。庄静自幼聪明,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小学毕业后,相继考入江苏省立徐州中学、南京明德女子中学及上海女子文学专科学校,后入上海南方大学深造。在学生时代,庄静于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国民党,投身于国民革命阵营。毕业后活动于妇女界,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妇女部行动委员,江苏省党部妇女部秘书兼代部长,国民革命军东路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少校指导员。此间,举凡妇女界文电宣言等,多出之于庄静女士手笔,蜚声一时。庄静著有《中国妇女与家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勉励中国妇女。抗日战争期间,国内文坛常见其作品,积极宣传,鼓励抗战勇士。
1927年3月21日上海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成功, 3月22日北伐军进驻上海,庄静代表学生在欢迎北伐军的大会上致辞欢迎,被黄兴之女黄振华(抗战胜利后,当选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委员,与庄静女士常相往来)发现,推荐给国民党中央领导人汪精卫,汪又推荐给宋美龄。从此,庄静投身国民革命,致力于抗日救护和孤儿保育工作。
1932年 “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1938年,中日台儿庄大战。庄静女士出于爱国热忱,积极发动组织各界妇女开展抗日救国、战场救护工作,并率队奔赴各战区,救护伤患官兵。淞沪之战,中国军队坚持抵抗一个多月,庄静女士率领救护队,身先队员,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积极倡导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得到抗日高级将领的肯定和赞扬。台儿庄大捷后,指挥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的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专门在台儿庄火车站(台儿庄——赵墩铁路,后在战争中被拆除)留影一幅,亲笔题字“庄静先生惠存  李宗仁敬赠”。表彰、感谢庄静对抗日救护工作的支持。
抗战军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938年,她在武汉开展妇女救护慰劳工作,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六部妇女青年行动委员会委员、军委会第六部干训班女生大队训导员,社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及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
1937年“7·7”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我国大举进攻,中国国土大片沦丧,亿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被屠杀,无数家庭、学校毁于战火,无辜儿童惨遭杀害。在屠刀和炮火下幸存的儿童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救救孩子!各种中国报刊都以救救孩子为主题发表文章,拯救儿童的呼声响遍全国。当时,《妇女生活》杂志社主编沈兹九约集史良、安娥、孟庆树、杜君慧等参加以“抢救难童”为题的座谈会;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在武昌会见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希望其支持抢救难童工作;沈钧儒也发表文章,呼吁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不久,抢救难童,筹建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呼声在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达到高潮,有一百多位知名人士在发起书上签名,其中有:宋美龄、宋庆龄、宋蔼龄、何香凝、孟庆树、曹孟君、郭秀仪、谭惕吾、黄卓群、邹韬奋、田汉、洪琛、章乃器、项英、彭泽民、张劲夫、陈铭枢、陈立夫、陈济棠、张发奎、邓季惺等人。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推选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庄静为常务理事之一。
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后,庄静女士立即投入这项艰苦的工作。中原大战时,庄静女士偕同唐国桢女士(亦为保育会常务理事)等五人在河南信阳一带抢救战区难童千余人,分别送往广西和四川儿童保育院收养。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庄静女士时任青年团妇女服务总队总队长,率队由汉至湘,在战地服务,抢救战区难童千余人,送往四川儿童保育院。1939年从湖南沅陵护送难童至四川途中,她与难童所乘卡车翻覆,所幸当时仅仅庄静女士腰部受伤,服务队员与儿童无一伤亡。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成果,也是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界的英杰为抢救祖国下一代,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母亲般的爱和爱国主义精神融人对难童的教育之中,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努力把难童培养成追求真理、热爱祖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在抗战爱国的旗帜下,以抢救难童为共同目标,各界妇女携手同心,开始了历时八年的抢救和保育难童的艰苦历程。在八年抗战中,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先后动员和团结了近万名妇女和男士,在大后方和各省、陕甘宁边区、香港及南洋地区设立了24个保育分会,创建了61所保育院,收纳培育了3万名流浪儿童,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后期,年龄较大的保育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有的还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多数同学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其中有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李鹏、李铁映、伍绍祖、曾宪林等,而更多的保育生则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建设国家。庄静也为这项工作付出了青春年华。
1944年秋季,中国驻印军和缅甸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发动进攻进攻战役。远征军连克云南腾冲、龙陵,歼敌万余。但当此之际,日军在中国南部攻入湖南、广西,复陷贵州独山,陪都重庆大为震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号召十万青年从军运动。各大专院校及中学生基于爱国热情纷纷投笔从戎,从军女学生数千人,编为“青年远征军女青年军总队”, 庄静女士任副总队长,陈逸云女士任少将总队长。1945年春季,庄静女士奉中国妇女慰劳总会理事长宋美龄之命,率领慰劳团并携带慰劳品,飞越喜马拉雅山驼峰,深入印缅战区,慰劳中国远征军,并向印缅战区美军总司令索尔登将军(接替史迪威)献上“精诚合作”锦旗一面,索尔登将军盛赞中国女性之勇敢。1945年10月民国政府授予庄静抗日战争的“胜利勋章”一枚。1946年,国民党“国大”召开,庄静以抗战期间对国家与社会贡献,当选国大代表。1948年以“在故乡邳县乃至江苏省极孚人望”,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委员。
庄静女士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居台湾,在台湾仍然从事“立法委员”和妇女工作。终身未婚,庄静女士积极从事公益工作,扶助去台乡邻,教育侄儿。1972年6月2日,病逝于台北,享年64岁。
图片说明:
前排左起:黄卓群、吕晓道(战后当选制宪国大代表,去台)、陈纪彝(战后当选国大代表,去台后创办卫理中学)、沈兹九、徐镜平、钱用和(战后当选监察委员,去台)、陈逸云(曾任女青年军少将总队长,战后当选制宪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去台后赴美)
中排左起:张蔼真(去台)、安娥、庄静(曾任女青年军副总队长,战后当选制宪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去台)、宋美龄(理事长,去台)、李德全(副理事长,冯玉祥夫人)、谢兰郁、赵清阁、吴贻芳(南京金陵女大校长)
后排左起:孟庆树、刘清扬、唐国桢(战后当选制宪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去台)、沈慧莲(前南京市长马超俊夫人,战后当选国大代表,去台)、曹孟君(战时曾任第一儿童保育院院长)、郭秀仪、史良、邓颖超(周恩来夫人)
这是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会主要负责人的合影。1938年摄于汉口,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之日。中排左起第四人是理事长宋美龄,她的右边是副理事长李德全,冯玉祥将军夫人;左边就是本文要说起的庄静女士,常务理事之一,邳州人氏。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匿名
    匿名 2020-06-09 17:19

    邳州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