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县运河酒厂的前世今生:文/小叶杨

24连跨酿酒车间 - 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有个老职工曾感慨地说过,每次路过运河酒厂大门,心里有说不出的心痛感觉!唉……一切都离我们远去,一切都成为历史!

过去的那个年代里,运河酒厂名气大得很,名牌产品有“邳州大曲”“运河香醇” “优质运河香醇”“邳州特曲”,这些牌子多响亮啊!

老酒厂的一名职工说:“沿青年路向西,不过‘黑风口’,空气中就弥漫着酒香。当年我单位的宿舍就在高台子杨树行最南端,和铁路小学对门。每天都是裹着一身酒香去上班滴!”

运河酒厂全称是江苏运河酒厂,它因运河镇得名,运河镇因运河得名。在邳州,与运河有关的名字有很多,运河酒厂只是众多的以运河为名的单位之一。运河酒厂南面约一华里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运河绵绵流长,一千多年来流经邳州,拐了个弯儿,就朝杭州方向去了。巧合的是,著名的邳州港正好坐落在这个区域。邳州港是国家一级港,建于一九五九年,为邳州(一九九二年前叫邳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因为有了这个港口,拉炭的卡车络绎不绝,造成煤灰飞扬,邳州西部也就成了著名的“黑风口”。

运河流经邳州的活水清甜,适合酿酒,又因邳州整体地势较洼,南接骆马湖,北连微山湖,水质软绵,酿出的酒味道很足。运河酒厂建于一九五八年。同期,还有不少国营厂在城西拔地而起,诸如缫丝厂,植物油厂,肉联厂,工具厂,大约三十几家。那是高举“三面红旗”的年代,邳州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正是有了这些国营企业的贡献,才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反哺了三农。

其实,运河酒厂的历史早得多,有据可考的就能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叶。那个年代,酒厂位于邳州官湖镇,作坊式生产,酒质良好,不愁销路。有人说,清朝初期就有了酒厂,但只是推测,无据可考。

酒厂一九五八年搬至运河镇,从那时起,就火红得不得了。叫得响的品牌主要有运河香醇。运河香醇价位不高,被誉为老百姓的口粮酒。运河香醇分为瓶装酒和散装酒,都是纯粮酿造。六、七十年代,瓶装酒销量远低于散装酒。有钱的人通常喝瓶装酒,但有钱人毕竟少数,大部分老百姓更喜欢运河散酒。散酒装在黑坛子或塑料桶里,从酒厂运至县供销总社,然后按计划分送到各个乡镇(一九八三年以前叫人民公社),再由公社供销社分配给各村(当时叫大队)代销点。打散酒的人很多,好喝酒的,家里来亲戚的,找人帮忙缮屋的,打家具的,饭时都要从代销点里打一二斤散酒。代销点的负责人每每用端子舀酒,心情放得更平稳,绝不毛手毛脚,舀在端子里的酒多平或凹,而绝不能是鼓的。

每斤散酒八毛五分钱,小喝解馋的男子通常打二三两就够了。一家人,或爷俩,或兄弟俩,凑在一起。喝酒前,要举行一个“点火”仪式。斟点酒于酒盅内,或洒一两滴酒于桌面上,划根火柴,靠近碗口或桌面,只见腾地一下,蓝蓝的火苗就窜起来了。欣赏之余,红光满面,未喝已有两分醉了。喝酒通常是为了拉呱,没有大东大西的事儿,闲谈中舒缓了心里的圪塔,酒也算立了一功。

邳州人还就喜欢喝运河散酒,别的酒不愿喝,因为它便宜,也因为它是地道的家乡酒。这种酒喝下去后,顿觉脑袋晕乎乎的,不至于大醉,既忘却了心烦,又对美好的日子有了向往。这大概也是酒的祖师爷杜康造酒的初衷吧。大喝,还是有可能大醉的,大醉,是有可能误事的,小喝养心、怡情,两者较之,适可而止为好。运河酒再美,喝多了依然伤身。伤身必伤情,伤情必伤心。酒,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辩证地看为好。谁让我们都是老百姓呢。既是老百姓,喝点粮食酒,又得罪了谁?管它呢,继续喝,一直喝到不是粮食酒的那一天。

运河酒厂最辉煌的七、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半段里,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工人老大哥们的努力,创造了多个省优和部优品牌,多次受到省政府和国家轻工业部的表彰,一时风头无二,产品供不应求。

然而,巅峰到了,下坡路也就到了。说实话,谁都不希望这么一天会到来,然它真的来了,它不是悄悄地来,不是羞羞答答地来,像个悍妇,直接了当地来了。

现在的运河酒厂已破烂不堪了,办公楼东部的一个旮旯处的垃圾堆里,有一只年代久远的纸箱子,就是这样一只普通的废旧箱子,却见证了酒厂当年的红火。

运河酒厂坐落在邳州市青年西路南旁,曾是邳州老城最重要的企业之一。酒厂历经风风雨雨,曾经的纳税大户到九十年代末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于是,新世纪之初,酒厂破产改制,到十年后“棚改”到来时,便拆除了部分宿舍区,厂房还暂时保留着。有人说是为了建设“城市记忆馆”,有人说配合大运河风光带,将建设一个文化产业区,类似于上海的陆家嘴,还有人说是其他原因,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样,大部分人相信老酒厂的明天会更好。

酒精车间及远处的烟囱,都是老城西的重要标志,孤单的身影让人想起它辉煌的往昔。历史上,邳州大曲酒与洋河大曲酒、兰陵大曲酒并驾齐驱,难分伯仲,工艺也如出一辙,口感好、味道佳,特别是浓香型白酒享誉全国。邳州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钵酒器和商周时期的青铜罍等众多酒器酒具,也佐证了邳州悠久的白酒酿造史。

采用传统固态酿造法白酒酿造工艺生产的运河牌系列酒,例如邳州大曲、运河香醇等,酒品纯正上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先后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和省优质产品,还在国际博览会上拿到了金奖。目前,邳州运河酒厂旧址还存有老式的勾兑罐、斟锅、酿造池以及新式的灌装生产线等。出于产业替代发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考虑,酒厂已经不可能在原地重新开业生产了,尽管有很多人思念运河酒醇美的味道,希望把这一品牌发扬光大。

运河酒厂早已物是人非,有人在院内开了一家饭店,有雅间,也有大排档,夏天的夜间会有不少顾客光临。

提起运河酒,凡是四十岁以上的邳州人都是有记忆的。邳州有端酒敬客的传统,起初专敬长辈老者,后来演变为敬领导,敬有钱人。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社会上就流传这一说,其实是一种不良风气,但又都觉得无奈。为什么敬长辈酒呢?受生活水平限制,酒不多,有酒不能自己喝,应该先让长者喝好。

爬到办公楼的顶层,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心情并不是多么愉悦。站在楼顶,向南面眺望,一排排老厂房或车间都已经被植物侵占了,它们沿着墙壁,一直攀爬到顶部,像整个酒厂都是它们的乐园。因为有了运河酒,丰富了邳州方言中的词汇,如“接潮”,就是带点酒意的意思。“酒猫子”,就是嗜酒如命的意思。还有“先干为敬”“鱼头鱼尾酒”等等。

酒厂兴盛时期有上千名职工,正式职工也有700余人,他们以酒厂为家,厂荣我荣,厂衰我耻,都把自己看成企业的主人。几十年里,他们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他们也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酒厂,献给了那个可歌可泣的时代。虽然他们不可能留下什么,甚至连名字也不被外人所知,但他们在集体主义荣誉感的熏陶中,早已把名利置之身外。历史的车轮总是要滚滚向前,多一点付出,少一点索取,人类依然会长久地立于地球上而不败。曾经在酒厂工作的人们,每当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或许在为没有给子孙留下一些房产或金钱而感慨,但酒厂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又会让他们从容坦然,问心无愧。

大约于一九九八年起,运河酒厂走了一条大力度扩张之路,酿酒和酒精酒两手抓,非要抓个全国第一不可,大有碾压茅台五粮之气势。显然,是被几鼎国际奖杯迷了心窍,以为邳州大曲获了国际食品博览会银牌,成了名酒,运河酒厂就天下无敌了,地球上所有人离开运河酒就活不下去了,加班加点,彻夜不眠,更多地制造酒精,而让真正的粮食酒一边歇着去了,兑出一车车毫无质量毫无意思毫无良心的酒精酒,最终搬起石头砸疼了脚。

如果这个时候,人们的眼睛亮一些,眼光远一些,继续做良心酒,不是没有机会。生意场上,谁都知道,百年老字号,久久为功,才会让人心生敬畏。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酒厂已经走在了危险的边缘。像一个从不说慌的人说了慌,会千方百计圆慌,一撒百圆,很快便不能自圆其说了。谁的眼睛都不瞎,一个过去周边堆满酒糟如今再难闻到那个优美的味道,难道会认为酒的技术已经革新到无味无酒糟的程度了吗?

战略的放纵最终导致战略败退,名牌变成死牌,名酒无人问津,产品积压,销路堵塞,一千三百名职工啊,嗷嗷待哺,尾大不掉,都要吃饭,收入却日趋捉襟见肘。

厂子的当家人也有难言之隐啊!职工越来越多,工资越来越高,产品却严重滞销,生产经营链条愈加脆弱,最终使厂子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似乎,神人也不可能使其起死回生?

的确,职工太多,但职工多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安排待业青年就业的需要,二是招收了大量的合同工和人情工。职工多是事实,那它是造成厂子效益滑坡的主要因素吗?

那就是市场因素?市场经济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时,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经营模式是个冲击。没有改革,就没有更好的发展,特别是新市场要素的配置,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者生存,现代大背景下,考量着决策层的智慧和能力。主张一刀切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改革,改制,破产,是不可避免的路径。

热衷于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不可谓不轰轰烈烈,不可谓决心不大意志不坚,结果却仍不理想。所有的路都走了一遍后,大家发现都进了死胡同。所有人都在想办法,所有人都不无忧虑,何去何从,历史潮流,奔腾不息,顺之者昌,逆之者败。

减员增效,似乎成了必然。于是,一夜之间,大部分工人下岗。然而,酒厂依然半死不生,荣誉未转化成生产力。如果我们能够痛定思痛,以诚信之心待之,以市场之心为之,或许会有转机。然而,机会终究未能青睐这个百年品牌,它就像西湖的雷峰塔。所有人都失去信心的时候,再坚固的塔也就失去了根基。

辗转至新的世纪,厂子倒闭了,厂荣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号成了过往云烟。厂房衰败了,院里出了荒草,小亭子像个弃儿,孤零零地掉漆,小楼关门了,两把长椅渍满了灰迹,再没有坐过一位客户,生产酒精的烟囱虽向着云深处伸展,却不知道身上已缠满枯藤,酒窖里的酒曲失去往日的芬芳,盛酒的黑坛滚在一边,往日热闹的景象一扫而空。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有客商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更看中了运河酒的品牌和经营资质,三个回合的谈判,地面上的建筑物连同资质易了主。受产业调整的影响,运河酒再也没有规模生产,更不可能回到那个酒香飘满世界的年代了。

2013年启动棚改后,城西30多家企业下岗职工家属宿舍区在改造中被夷为平地,老厂房大部分随之消亡了。所幸,老酒厂还在。我们不仅要感谢那个产权不晰的合同,更要感谢领导们的高瞻远瞩。如果,这里会成为老工业区遗存的展示区,配合运河景观区域的打造,保存和修缮的老厂房说不定还会引起老职工老市民的那份可爱的记忆。

2021仁怀茅台镇游玩攻略,...台”的写照,茅台镇是中国...【去哪儿攻略】

现在依然有人会激动地回忆着运河美酒,他说,邳州大曲不错,95年左右光腚猴卖6块多,记得93年左右到萧县同事家,他老头拿的运河大曲招待的,他老头当时在县武装部工作。

对酒厂有着深厚感情的的工人有很多,但这两个人物不得不提,一个是马秀琴,一个是甄茂银。先说一说马秀琴吧。

马秀琴是运河酒厂的一名职工,下岗几年后办理了退休手续。她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自治州,屈指算来已有40多年了。那还是1975年,经人介绍马秀琴与从新疆部队复员的孙宝军相识、相知、相恋,携手步入美好的婚姻殿堂。告别亲爱的母亲和朝夕相处的亲人,这位倔強的新疆姑娘于当年春节前来到孙宝军的家乡——邳县白埠公社鲍庄大队。看到丈夫唯一的家产——两间草房只剩下几截残垣断壁,马秀琴忍住泪水,和丈夫一起搬进徐州下放知青曾居住过的地方。

小两口靠鲍庄大队支部书记王广胜从公社争取来的400斤水利救济粮度过了艰难的青黄不接的季节。为使心爱的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孙宝军在县、公社两级民政部门的关心下,顺利进入坐落在邳县城西的江苏运河酒厂,当上一名产业工人。家里有了微不足道的固定收入,马秀琴热情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同时,悉心照料两个先后出生的儿子。落户后,一直待业的马秀琴通过招工进入酒厂的瓶酒车间工作,他们的家也从厂里的单身宿舍搬进七十年代中期留下的一间防震棚里。由于积劳成疾,马秀琴的腿部出现严重的骨瘤,勉强在锅炉房工作两年后被厂里安排到门市里上班,从事白酒的零售工作。

1999年,下岗后的孙宝军只能在市内的建筑工地、板材厂里打零工,赚点血汗钱补贴家用。屋漏偏逢连夜雨,孙宝军不小心被板厂里的机器碰断了五根肋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酒厂专门从新建的住房里给他们安排一套一间半屋的新房。看着躺在病床上失去劳动能力的丈夫,马秀琴没有沮丧,她用瘦弱的身躯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撑起一片蓝天。家贫出孝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大儿子孙桂虎毅然放弃理想的追求,带着行囊来到本市的职业学校苦学技术。两位老人退休后,收入有了保障,才为小儿子孙贵龙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使他顺利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当上一名优秀的中学体育教师。

1930年出生的甄茂银是个传奇人物,当过军官,打过美国鬼子,后来转业到邳县,在酒厂退休颐养天年。1940至1944年,侵华日军为在大运河上修筑一条储水的河堰,以便可以把掠夺来的粮食运送到战场上去,就到处抓丁。参加修筑围堰队伍年仅10岁的甄茂银多次惨遭日军的鞭打,常常遍体鳞伤,在他年幼的心灵中留下对帝国主义永远的痛恨。

1951年2月,刚卸任村长被乡指导员委任为民兵中队长的甄茂银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不仅自己毅然报名参军,还鼓励17名民兵和他一起走上抗美援朝的道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3兵团37军独立山炮营训练不足半年,甄茂银和他的战友们便被派往战争前线,交给他的任务是带领全班战士修筑飞机场。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甄茂银的部队撤出朝鲜,驻扎在河北省保定一带,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支援地方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部队期间,甄茂银训练刻苦,注重学习文化,1953—1955年被部队选送到北京军区设立在内蒙古包头市的第51速成中学学习。在长期艰苦的部队生活中,甄茂银不仅冲锋在前、艰苦奋斗,还和战友们结下深厚的情谊。

甄茂银眷恋和热爱着自己的部队,他鼓励自己的胞弟甄辉、儿子甄占民先后于1955年、1971年光荣入伍。1976年是甄茂银从部队转业的时间,来到邳县,他先后在邳县建材厂、钢球厂担任副书记、副厂长,期间参加了县派往新河公社的工作组,指导农业生产。1981年5月,组织委派甄茂银到县酒厂任副书记、副厂长,主抓行政,一直工作到退休。住在酒厂宿舍的甄茂银是个孝子,倾心赡养着年迈的母亲和岳母。

酒厂的辉煌已经远去了,但酒厂给大家留下的记忆却抹不掉。有个朋友说,他小时候和母亲拉板车去酒厂拉酒糟喂猪,每次步行20多公里,到了酒厂就可以吃到拉面了,现在大了母亲却白了发,回忆总是那么美好的痛。

有人感慨,如果上个世纪,洋河酒厂厂长当运河酒厂厂长就好了,那就是运河蓝色经典海天梦。

有人回忆道,七六年从乡下白埠授贤拉着平板车步行二十余公里到运河酒厂拉胺水,记一天工分补助伍角钱吧!

以前运西读书,酒场路边一天到晚晒酒糟,现在想来,那是真正的纯粮酿造啊

还有人说,运河大曲,曲子味太重,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过本人就爱好这种口味,每次去邳县都带上一两桶回来。后来不知为什么就倒闭了。现在人老了,身体的原因什么酒也喝不了啦,有时去邳州经常到酒厂附近转一圈,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回忆与思念。

不少人道,喝不够的运河醇香,尝不尽的邳州大曲!一切只能在回忆之中了!满满的怀念,再也回不到从前!

有人提议,酒厂可以弄个展览馆,运西那块地可以学窑湾开发旅游,满满的回忆

有人透露,厂倒闭时剩下的酒,有存放到现在的,已经炒到了一万一瓶。

还有人调侃,运河酒厂成就了酒厂拉面。

有人想起了手榴弹瓶装的酒,说三两三杯装酒,满满的回忆。

有朋友说道,著名的江苏三沟两河,可惜运河先败了,好让人怀念的运河香醇。他们还说,怀念运河香醇,大曲,名不虚传,名牌企业,为什么一片凄凉,原因何在?

有人倒出了不尽的心酸:酒厂没有拉面出名!酒厂在拉面在,拉面在酒厂已不在

有人回忆:九十年代我骑自行车带两袋山芋干去运河酒厂换酒来家喝,那时候的感觉真甜蜜,现在己过六十几的人了。

一位朋友说:“父亲在酒厂工作,小的时候大概是97,98年那会吧,父亲经常带我去厂里玩,早上一碗拉面下肚,美滋滋的高兴一整天,现在拉面还在,酒厂已经成为了历史。”

(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峰峦劲松(王惠民)
    峰峦劲松(王惠民) 2024-01-12 21:25

    欣赏作者的文笔!赞一个!
    正如文中所说,江苏运河酒厂前身叫“邳县官湖酒厂”,生产的白酒叫“官湖白酒”,其厂址坐落在官湖镇原官湖镇中心小学二部西隔壁,自1958年迁到运河镇后,更名为“邳县运河酒厂”。官湖原酒厂厂址一度作为“官湖农业中学”校址。那时本人就在与酒厂一墙之隔的小学就读。
    另,我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在邳县就学与工作至退休,也目睹了酒厂的兴衰。好长时间未到运河镇去了,不知植物油厂的厂房、原面粉厂的制米、制粉车间,办公大楼还在不在!

  • 李文祥
    李文祥 2024-01-12 20:04

    邳州酒厂已被酒厂职工王艳梅传承下来了,酒香纯正,纯粮酿造,还是运河酒厂那个味道。而且物美价廉亲民服务态度,受到全国各地酒文化爱好者的青睐。有想年轻几十岁的朋友,去官湖吴瓦房南边大路向东196,8米,买点尝尝,绝对勾起你年轻时光的回忆。

  • 运河船工号子石长青13305222280

    唉,这个江苏省三沟两河,邳州的江苏运河酒厂垮了,我们邳州市100多万人口喝到我们家乡的美酒,大家齐心协力的支持运河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