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佳作吐真情——读顾遵亚先生文章《参加“东京梦华盛典”一路花絮》有感 (作者:陈志宏)

图书素材世界读书日高清摄影大图-千库网

看了《邳州文化网》昨天晚上发表了我表侄顾遵亚的一篇散文《参加"东京梦华盛典"一路花絮》,我大为震惊。虽然是"一路花絮",风雪交加,大有"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情景,大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体会。但是,我还是为他们一行十人(包括司机)庆幸,一路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东京开封。

我表侄的这篇文章写的朴实自然,他人厚道,写出的文学作品也厚道。他没有采用华而不实的词藻,而是采取最通俗的语言向读者道来。请看这段文字:

"因14日天气突然变化,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冷,并有小到中雪。夜里几次起来看天气情况,邳州下起了小雨,心想下点小雨不影响出行,就安心的睡了。5点钟起床打开手机,看到12306信息台发来的短信,我们乘坐的G290次高铁因气候变化有雨雪,暂时停运。我立即将信息发给黄站长,黄站长已知道停运的信息,正骑着电动车去邳州火车东站的路上。到售票处一打听,这趟列车果然停运。怎么办?黄站长经过了解,没有合适的列车,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经售票员建议,如果不影响开会,最好的办法就是租车过去。"

这段明确交待了天气情况和心理预判的出入变化,当从网上得知高铁停运的信息,我表侄迅速地将消息告诉了黄站长,黄站长果断及时的作了改变安排,使行程继续进行。

这篇文章,写出了徐敬军这位军人出身的风采,他从苏州到开封这一路颇遭波折。本来这几百公里,三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可由于天气原因,遇到了很多磨难,他以坚韧不拔、不惧饥饿与严寒,表现出一位退伍军人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

这篇文章写的好,好就好在把恶劣环境淋漓尽至的表现在读者面前,克服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他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的非常好。当汽车下高速接到徐敬军的时候,再上高速已经封路了,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在普通公路上缓慢前行。行驶20公里的速度已经很慢了,但是,由于路面结冰,汽车出了险情,原地打滑转了两圈多。一车人吓得胆战心惊,这不是开玩笑说说笑笑就过去了,这是生命攸关紧急时刻。还好,司机刘师傅是位经验丰富的转业军人,他当年参军,曾在西藏恶劣的道路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环境,最终化险为夷,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可这一车人的心似开锅的沸水,怎么能平静呢?所好,人生阅历丰富的黄站长,即席赋诗把紧张的气氛调节过来。文章写到此处,是多么的令人可歌可泣可敬可爱啊!

最后,文章交待了到达目的地的欢乐情景,晚餐的酒席中,邳州人受到于会领导给予不畏艰难险阻战胜困难的赞扬,受到参会同行们的崇敬,这篇文章此时就嘎然收尾。

看到这,我表侄能把新闻体的稿件写成了文学性很强的散文,真是不容易。这一点大有写《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老作家魏巍的风格。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交待的非常好,文气贯通,首尾呼应,有始有终,这是我应该向他学习的。下面我把文章的结尾段摘录如下,敬请读者朋友们欣赏:

"酒店里杂志社的领导看到我们平安到达,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们早已准备好的酒席,为我们接风洗尘压压惊。席间杂志社领导被邳州一行人员坚韧的态度所感动,真情地向大家敬酒,其他地区的好友听到邳州的经历,也前来为我们洗尘。文友们也是畅所欲言,开怀大饮,相互祝福。主编袁庆主任和李斌两位女士热情拥抱,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我表侄的文章写的好,他做人更好,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位脾气非常耿直的人,他忠厚善良,在我们左庄村是有口皆碑的好人。读者朋友们,你们想想,这样家庭出身的顾遵亚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继承了父亲的许多基因,也是位和蔼可亲的老实人。

我在左庄上小学的时候就知到顾遵亚这个名子,他和我家侄汉民是同班同学。那时候的汉民是烈士陈京都哥哥的遗腹子,由于根红苗正,他可是叱咤风云人物。我们小学红卫兵司令非他莫属。曾记得,在批斗右派刘先舟老师的大会上,陈汉民在主席台上让刘先舟低头弯腰。在游村的路上,我和顾遵亚都在游行队伍里。我听到有同学喊顾道亚的名字,顾遵亚就在我前面转头,从那之后,我就对顾遵亚的名字有所印象。后来,听我家叔陈俊龙提起过顾遵亚是他同学,说他学习成绩很好,我又一次加深了对顾遵亚的熟悉程度了。

其实,我真正认识我表侄顾遵亚是在邳州解放路农业银行门口。那时我们彼此都知道是左庄人,见面很亲切,就闲谈了一会,从那之后我才知道他和我三叔是亲戚,叙道后他就喊我表叔。

我真正和顾遵亚熟悉一起吃饭,是我请黄兴洲老师和刘波涛主编的酒宴上。黄老师说:老陈你别生气,波涛带一个从上海来的人吃饭。我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多个人添双筷就是了,反正菜够吃的。可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带来的人竟是顾遵亚,真让我喜出望外。我真是意想不到,高兴之余我们说了许多话,那场酒喝得史无前例的好。

从那之后,我和顾遵亚互加了微信,这样,我们勾通就方便多了。现在,我们彼此关注,彼此了解,顾遵亚退休后的兴趣是喜欢读书,有点写小文章的追求,对儿孙后代注重文化知识教育。这些年来,他奔波于邳州上海北京之间,指导孙子辈写了不少文章,我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共同语言。

今天,我看到顾遵亚写去开封参加文艺盛典大会一路险情的文章,特别心慰而高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就有了以上的语言文字,望读者笑纳。

细观佳作吐真情——读顾遵亚先生文章《参加“东京梦华盛典”一路花絮》有感  (作者:陈志宏)

(作者陈志宏)

(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李文祥
    李文祥 2024-01-12 19:32

    陈志宏老师把遵亚哥的佳作提升了更高的水平,亲情溶于文章之中,两位老师实在是高,赞赞

  • 传奇黃兴洲
    传奇黃兴洲 2024-01-12 17:39

    遵亚写的细致,志宏评得到位,相得一张!

  • 顾遵亚
    顾遵亚 2024-01-12 17:31

    谢谢表叔的点评,一点小事,你才是我学习的榜样!赞